[新聞] 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對美台各有什麼得失?

作者: leocean9816 (阿光)   2021-09-21 18:15:39
1.媒體來源:美國之音
2.記者署名:鍾辰芳
3.完整新聞標題: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對美台各有什麼得失?
4.完整新聞內文:
華盛頓—
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一事自從英國媒體一篇獨家報導後引發極大震撼,中國政府嚴詞反對
,美國學界也對此議題熱議,儘管報導說,讓正式名稱為“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更名為“台灣代表處”的提議在白宮國安會得到廣泛支持,但持反對意見的專家認為,台
灣駐美代表處的更名是一個純象徵性舉措,對美台關係沒有好處反而有更多負面影響。
更名將引發後果
《金融時報》9月10日報導了拜登政府正在“認真考慮”允許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
灣代表處”,消息引發極大震撼,中國政府立即表示強烈反對並提出嚴正交涉,官媒《環
球時報》社評更稱,召回大使只會是中國在外交上的“最低反應”,解放軍還將派出戰機
飛到台灣上空。
台灣政府提出駐美代表處更名一事已經一年多。去年12月78位美國國會議員致函時任國務
卿的蓬佩奧,呼籲他同意駐美代表處更名時,台灣外交部次長曾厚仁在立法院回應立委羅
致政的質詢時說,此事“正在進行中”,更名一直都是外交部努力的方向,只是因為有敏
感性無法多說。
早就該更名
支持更名的全球檯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蕭良其(Russell Hsiao)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
,“更名是早就該做的事,'台灣代表處'才能更準確代表台海兩岸及美台關係的'現狀'”
,而且也必須考慮到華盛頓不僅維持與台北的關係,也維持與台灣政府所管轄的其他城市
的關係。
蕭良其說,要記得的是,由於1994年的“台灣政策審視”(Taiwan Policy Review)結果,
台灣在美國的代表處被稱為“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但這個名稱在被使用30年之
前,它的名稱是“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 (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 CCNAA),他認為“30年看來已經是一段很長的時間應該能在這方面有一些逐步
進展,同時也反映出現實的改變。”
除此之外蕭良其還說,儘管台灣政府提出更名要求,“但這個代表處仍然不是一個大使館
,甚至也不會使用這個政府的正式名稱,這個政府仍然是中華民國(ROC)。
象徵性還是實質性
蕭良其說,在台海大背景下,“象徵性有其實質性價值”,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以來
都在對那些與台北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全方位施壓,要他們改變台灣代表處的名稱,將“
中華民國”或“台灣”去掉。
“當北京正在持續不斷干預台灣國際空間試圖消滅任何涉及台灣存在的事物,包括通過一
些小動作如強迫想參與聯合國活動的非政府組織在他們的網站上刪掉提及台灣的部分之際
,允許台灣人民在美國更準確地被代表,將可以對其他國家顯示,它們也能夠抗拒北京的
霸凌,至少可以告訴中華人民共和國,它沒有那麼多正當性把嚴酷的統治強加給台灣,”
蕭良其說。
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的問題也是許多專家上星期在全球檯灣研究中心兩天年會中談論的話
題。
北京應少做威脅
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在第一天的一場討論中答复美國之音關於
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的提問時說,北京老是要別人不要干涉它的內政,但現在這句話正好
可以應用到它自己身上,關於更名一事,“我們按照我們的意願稱呼台灣。”
他說,“第一和第二件事就是,如果你要發出威脅,你最好有準備這些威脅會被挑戰而且
你的可信度可能受到質疑。所以我會建議北京少發出威脅,因為這樣別人才知道你對哪些
事情認真,哪些不是。這件事不是他們認真的。”
在年會第二天的另一場討論中,多位專家也對這個問題表示意見。
更名會帶來危險
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有時候美國會做一些象徵性的動
作以展現對台灣的支持,但對於更名這件事,她的看法是讓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真的不
會得到什麼好處”,她理解這件事對台灣有多重要,但她個人更專注的是美國與台灣能夠
一起為台灣做什麼,例如在經濟領域以及她正在和國會討論的《台灣和平穩定法》,她認
為這個法案裡面有許多條文,對於美國如何協助台灣強化防衛非常有幫助。
葛來儀說,“我的看法是,在這個特定時刻,將名稱改為'台灣代表處'實際上很可能引發
非常負面的事情。我們不只是必須從台灣利益的層面來看,而且還要從美國的利益來看。

葛來儀舉例指出,由於立陶宛同意讓台灣在維爾紐斯的辦公室使用“台灣”的名稱,中國
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她有相當把握如果美國也這麼做,習近平會召回中國新任駐美大使秦
剛。
“或許很多人會說,我們甚至不應該考慮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應。不過我的確認為,考慮
到這麼做對美國的後果是什麼才符合美國的利益。我不想要引發我已經可見到的,一個美
中關係危險的方向。我們不想要衝突,我們不想要戰爭。我的看法是,這不是一個正確的
事情,現在也不是正確的時間,所以我不支持這麼做。”
未決定即公開將使北京得利
布魯金斯研究所東亞政策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說,更名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
,對許多人也是一個情緒化的問題,他知道許多關心台灣的人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看法,他
只就程序問題來談,那就是在做決定前的階段將美國政府內部的討論公開,反映出的是紀
律問題。
“我認為這為美台關係造成傷害。而且在雙方尚未就敏感議題達成共同決定前將不同看法
公開是不健康的,唯一從這其中得利的就是北京。”
更名破壞美台非官方關係邏輯
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9月13日在一篇博客中更直接以“為何
讓台灣在美國的辦公室改名是一個錯誤”為名指出,更名一事看似無足輕重,但實際上它
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應該要避免這麼做,因為“這個決定將同時破壞美國與台北非官
方關係的邏輯,也無法推進美國的利益或有意義地強化美台關係。”
薩克斯從台灣駐美代表處名稱的由來解釋他的論據。
他說,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與台灣(正式名稱中華民國)斷交時,美國依據
台灣關係法成立非盈利機構美國在台協會(AIT)來執行美國與台灣的非官方關係,同時允
許台灣在美國設立一個類似的“功能性”(instrumentality)機構,雙方經過協調後同意
這個機構的名稱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
由於台灣這個名稱的模糊性越來越感到沮喪,因為每個人不懂這個CCNAA代表的意義,因
此便提出更名的要求。
1994年,克林頓政府對美台關係進行全面審視後同意讓台灣更名,雙方決定的名稱是“駐
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TECRO),這個名稱至今已經使用了快30年。
或被曲解為美支持台獨
薩克斯說,即便有了這次調整,“台灣”這個字也有意被略過,原因是如果美國允許名稱
裡有“台灣”,它可能被認為曲解為是美國在支持台獨。使用“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
處”也表明這個機構專注於經濟與文化事務,符合《台灣關係法》關於美國將“維持與台
灣人民的文化、商務及其他非正式關係”。
“如果拜登政府允許台灣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它將破壞美台關係非官方性質的邏輯,”薩克斯說。
此外,去除“經濟”和“文化”的關聯再加上“台灣”的字眼,薩克斯說,這也會暗示這
個機構更像是一個大使館,“這種決定將增加台北一些人的籌碼,這些人主張美國應採取
更多舉措讓雙方關係更具官方性質,例如允許台灣總統訪問華盛頓。”
不考量北京反應是外交失職
薩克斯說,中國毫無疑問會反對更名,雖然北京不應該在美國的對台政策上擁有否決權,
但如果不把中國可能的反應考量進去,“那將是外交上的失職”,中國將把台灣駐美代表
處的更名解讀為是“又一個數據點”,證明只是時間,而不是會不會,美國會承認台灣是
一個獨立國家。
他說,如果北京得到的結論是認為,時間不在它那一邊,而且統一的機會之窗正在關閉,
那麼它就更有可能決定對台灣使用武力。
薩克斯認為,更名一事是純象徵性的動作,美台與其將精力用於這種象徵性的問題,不如
花更多時間專注於更實質的議題,例如雙邊貿易協定、供應鏈安全,或是如何強化台海威
懾的問題。
中國政府警告美國“不得”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並已就此事向美國提出嚴
正交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9月13日的記者會上強調一中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
他說,拜登在9月10日與習近平的通話中表示美國從來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美方應履
行一中原則及三個聯合公報規定的承諾,“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和提昇實質關係
,包括不得將台'駐美經文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https://reurl.cc/dxGk1k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