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可分解塑膠掩埋5個月 依舊完好強韌

作者: D600dust (一世六百塵)   2021-09-19 14:02:52
看到綠色和平這篇新(垃)聞(圾)就不用看下去了
所謂的可分解塑膠 不是設計叫你隨地亂丟也不是你隨地亂丟以後就會分解的東西
可分解塑膠除非他標榜的是家庭堆肥等級不然本來就要在適當的環境(堆肥廠)
難道你種西瓜種的起來的沙地也可以拿來種稻米嗎
民法說娶20歲老婆合法我可以找兩個10歲的嗎
那你以後亂丟垃圾被環保局抓到罰款就說你在堆肥好不好 哈嘍?
這組織到底是沒常識到連這種簡單到只有兩個測試標準的國際認證都毫無概念
還是為了刻意保護他們從來都不敢提到 佔海洋垃圾最大宗
而且也是海洋垃圾中 需要花最多時間(450年 其他塑膠的十倍)的寶特瓶呢
寶特瓶
寶特瓶
寶特瓶
* 更正啟示
經過ams9網友努力說明
綠色和平的確有在官宣中輕輕帶過寶特瓶
不管內容是不是垃圾或屁話 或者討論的力道多輕
但是的確有提到寶特瓶了
說難聽點我就算一個PLA容器要花3年才會消失(被微生物吃掉變成水、氣體、養分)
都比你們這群從來不敢提的那三個字 寶特瓶 450年才裂解 還是裂解成塑膠為例的
好幾百萬倍
政府不搞好環保分類 現在反過來怪大家塑膠長的一樣喔
奇怪 規範 管理 不都是你政府的責任
難道今天你叫大家垃圾分類廚餘回收 就不用擔心有人把洋娃娃還是鐵釘丟進去(就是會)
那請問你搞什麼專用垃圾袋 怎麼就不怕清潔工沒辦法沒時間沒心情分辨雷射標籤
就不怕有些人為了不想花錢丟垃圾都早起把家用垃圾一包一包的丟在橋上河邊
再退一百萬步講啦 把這些環保塑膠拿去燒 請問你產生的碳排和爐渣有一樣多嗎
整天在那邊喊環保限塑
請問夜市的購物袋 這個塑膠袋的使用最大宗 又最不被控管的來源
你們是瞎了沒看到還是怎樣
整天只會拿哥斯大黎加的那一百零一隻海龜鼻子插的吸管說我們要限塑
漁民亂丟的漁網咧 蚵農亂丟的保麗龍咧 農民種完作物就亂丟或碎掉流到河裡的農膜咧
整天在那邊喊環保限塑
我就問一句啦
何時你們要去太古公司門口舉牌連署說大家不要再喝不環保又傷害環境的瓶裝水了
寶特瓶
寶特瓶
寶特瓶
(跟我說什麼寶特瓶回收的麻煩你google蘋果的新聞再去賞自己一巴掌)
還好意思說PLA蛋盒 請問大家便宜乾淨的PP用好好的
廠商賣場是吃飽太閒才跑去用成本增加好幾倍放太久又會分解的PLA嗎
誰搞出來的?
看守台灣 你也是 每次看到你們上新聞 怎麼都是在那邊抓小放大
什麼洗面乳塑膠柔珠 你告訴我市面上有幾款洗面乳會用到這種東西啦
什麼PVC戴奧辛充電線 你聽過環保塑化劑嗎 你知道PVC要怎樣才會燒出戴奧辛嗎
你知道你們推薦的TPE為了要作到一定的柔軟度一樣也要加塑化劑嗎
一堆零知識的人整天在該 我上次還看到某某組織為了帶風向
連香煙濾嘴(纖維, 環保可分解) 都硬要說是塑膠而且內含恐怖的塑化劑吧
然後最好笑的是每次他們辦路跑都送一大堆塑膠購物袋塑膠三小的
還有你本報 什麼叫陽光分解 有害組織餵你什麼關鍵字你就照單全收喔
※ 引述《azzo (以 guest 參觀)》之銘言:
: 環保假象?可分解塑膠掩埋5個月 依舊完好強韌
: https://www.google.com/amp/s/udn.com/news/amp/story/10653/5756708
: 2021-09-19 00:53 聯合報 記者吳淑君、陳雅玲、蔡容喬、郭政芬、鄭朝陽/調查報導
: 環保署的限塑政策今年邁入第廿年,標榜「可堆肥分解、天然材質」的可分解塑膠,逐漸在零售通路取代一般塑膠,但本報與綠色和平組織合作的實驗發現,歷五個月掩埋和自然曝曬的可分解塑膠,仍完好強韌,塑膠袋裝水也不會破,是否「可分解」令人存疑。
: 沒有回收管道 沒堆肥機會
: 本報也發現國內垃圾幾乎百分百焚化處理,可分解塑膠幾無堆肥分解的機會,政府也未建立專用回收管道,可分解和一般塑膠容器混合回收,造成回收塑膠無法再利用,成為循環經濟的斷點,讓民眾大嘆「真心換絕情」。
: 賣場的生鮮托盤、蛋盒等,紛紛改用聚乳酸塑膠PLA,部分冷飲杯底部也有編號「七」PLA的材質標示。一般認為PLA原料取自農作物,所以更環保,讓不少企業埋單,但本報的實驗顛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 宣稱陽光分解 但裝水不漏
: 本報與綠色和平三月底從市面取得PLA蛋盒、冷飲杯、番茄盒埋進泡水的土壤裡,也把宣稱陽光下可分解的塑膠袋,棄置在實驗箱上方,近五個月後只有冷飲杯裂了兩處,其餘都完好,強韌程度都可再利用,塑膠袋裝水也不會漏。這只塑膠袋標註「氧化生物分解塑膠袋,每使用一公斤能為地球減少○點二○六噸碳足跡」。
: 綠色和平推廣主任李芳怡指出,歷經烈日加大雨的考驗,PLA的「可自然分解」令人失望,關鍵在於生產者和政府都沒說清楚PLA分解的條件,以致企業、消費者都對「可分解比較環保」信以為真。
: 彰化徐小姐說,透明塑膠飲料杯看起來都一樣,通常都丟到塑膠類容器回收,「沒想到原來這樣做是錯的」。台北蔣太太知道不少蛋盒都用PLA可分解材質,但「市政府的回收車沒要我們分這一類!」
: 歸類在第七號 沒辦法再製
: 實地追蹤北市回收塑膠容器流向,回收商靠機器分篩塑膠、鐵鋁等材質,但挑不出PLA這一項,「真的要挑必須靠人工啦,但哪有那個美國時間?」回收商說。
: 「PLA的確是個大麻煩!」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盧世昌說,PLA容器外觀和一般塑膠無異,被歸類在第七號「其他類」,這一類包含多種塑膠材質,民眾多數搞不清楚。桃園、彰化的處理廠不斷反映回收塑膠被摻入的PLA破壞純度,無法再製成原本的PE、PP等塑料,只能報廢當成燃料。
: 雲林縣環保局也表示,PLA要堆肥須先處理成粉末,且要獨立回收,但清潔隊員已無人力和時間進一步做細分類,PLA的回收機制等於零。塑膠業者也說,被PLA混到的塑膠再製時,表面塑料會剝離,「成品全報銷,不知要找誰賠」。
: 不掩埋就焚化 未必較環保
: 「PLA做堆肥是喊假的。」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說,台灣的堆肥空間裝廚餘都不夠用了,怎有餘力處理PLA?不能掩埋的PLA就是去焚化爐,怎麼可能比較環保?
: 大同大學生物工程學系教授陳志成說,天然成分的PLA製品難在自然環境下分解,須採工業堆肥,亦即攝氏五十五度以上、濕度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等特定條件下,才能在六至十二周分解。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