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從「野外滅絕」到「瀕危」 加氏袋狸重返澳洲大陸

作者: fenrir (司馬傑奇)   2021-09-18 00:57:58
1.媒體來源: 地球圖輯隊
2.記者署名: 阿雀
3.完整新聞標題: 從「野外滅絕」到「瀕危」 加氏袋狸重返澳洲大陸
4.完整新聞內文:
小小又毛茸茸的夜行性有袋動物「加氏袋狸」在面臨滅絕危機後,用了 30年重返澳洲維
多利亞州西南部的大草原。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9/82/f0/6143f127982f0.jpg
加氏袋狸在 30年前曾經只剩下約 150隻,但在各方努力的復育下,目前數量已經來到了
1,500隻。
Photo: JJ Harrison
曾經只剩150隻加氏袋狸
在澳洲維多利亞州(Victoria state)西南部的大草原,加氏袋狸(Perameles gunnii)曾經
因為外來種狐狸的入侵、棲息地被破壞以及野貓的肆虐,造成數量急遽下降。
1989年,該地區甚至只剩下約 150隻加氏袋狸,而且當牠們被目擊到時,常常都是在垃圾
場鏽跡斑斑的車內尋找食物。
從「野外滅絕」到「瀕危」
維多利亞州的保育團體因此投資了數百萬澳元(100萬澳元折台幣約 2,029萬元),為加氏
袋狸建立圈養繁殖和野放計畫;直到 30年後,多年的辛苦終於獲得回報,加氏袋狸的數
量從當時的 150隻來到了估計的 1,500隻。
於是,澳洲將加氏袋狸從「野外滅絕」改成「瀕危」(註)的程度,這是該國第一次將物種
的生存狀態提高。
註:根據墨爾本(Melbourne)維多利亞動物園(Zoos Victoria)官網,物種保育狀況共分成
七個層級,分別是「不須擔心」(Least Concern)、「瀕臨危險」(Near Threatened)、「
脆弱」(Vulnerable)、「瀕危」(Endangered)、「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野外滅絕」(Extinct in the Wild)以及「滅絕」(Extinct)。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9/80/91/6143f13928091.jpg
本照為澳洲東南部特有種「攝政垂蜜鳥」(regent honeyeater,學名為:Anthochaera
phrygia),目前同樣被分類在瀕危的等級。
Photo: Derek Keats
「令人難以置信的第一次」
在周三(15)公布這個好消息時,維多利亞州環境部長丹布羅希奧(Lily D'Ambrosio)表示
,當地的加氏袋狸如今將擁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而她對復育計畫的成功感到非常振奮
:「這對澳洲而言,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第一次。」
同時,丹布羅希奧還將成功歸於志工們的努力不懈:「社群中的志工在許多復育地點扮演
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像是幫忙確認圍欄是否完好、清點袋狸的數量,還有除草和除蟲。」
在墨爾本維多利亞動物園中,受威脅物種生物學家寇西(Amy Coetsee)則指出,加氏袋狸
生存狀態的提高帶來了希望,因為它代表「在政府、志工以及社群的決心與幫助下,我們
可以對抗物種滅絕」。
圍欄、護衛犬及沒有狐狸的島
這 30年來,為了打造出適合加氏袋狸生存繁衍的空間,在與政府機構的合作下,保育團
體於四個地點創造了沒有掠食者存在的特殊圍欄區域;而另兩個保育地點則受到護衛犬的
保護;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加氏袋狸被移到了沒有狐狸的島嶼上。
其中,護衛犬其實不是專門為了袋狸設置的,而是為了要保護位在同一個區域內的羊群,
但這些犬隻受過專業訓練,只會趕走狐狸,可是不會干擾袋狸。
維多利亞動物園護衛犬協調員威廉斯(David Williams)指出:「這些狗並沒有和袋狸產生
直接的聯繫,因為袋狸性喜獨居,而且是夜行性的,所以牠們不會成群地聚在一起。」
https://youtu.be/jj02i9RN_II
從維多利亞動物園釋出的這支影片中可以看到加氏袋狸復育工作的進行畫面,以及復育場
地中的護衛犬和羊(約 1:21處)。
復育超過650隻加氏袋狸
這些保育區的袋狸,大部分都是從維多利亞動物園圈養繁殖而來,但隨著目前復育的成功
,這項計畫也即將進入完結階段。根據維多利亞動物園表示,它們在這 30年來復育了超
過 650隻加氏袋狸。
受威脅物種生物學家寇西指出,維多利亞動物園之所以打算終止復育計畫,是因為它們「
100%確信」如今加氏袋狸身處野外是安全的。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澳洲分部(WWF-Australia),澳洲是全球哺乳類動物滅絕率最高的一
個國家。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9/84/33/6143f159e8433.jpg
本照為澳洲的另一個袋狸物種「長鼻袋狸」,牠的體型比加氏袋狸還要大,成體重量可以
達到 1.5公斤。
Photo: JJ Harrison
小補充:袋狸是什麼樣的動物?
根據墨爾本當地的非營利動保組織「Bush Heritage Australia」,袋狸(bandicoot)的名
字源於「pandi-kokku」,這個詞來自印度的泰盧固語(Teluga),意思是「小豬般的老鼠
」。
而在澳洲和其北方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中,至少有 20個已知袋狸物種,其中有部分的生
存狀態被分類在「瀕危」或「滅絕」的程度。
和兔子差不多大小
事實上,澳洲共有 7種袋狸。
但在這 7種袋狸當中,比起能長到 1.5公斤的長鼻袋狸(Perameles nasuta)和 2.1公斤的
北方短鼻袋狸(Isoodon macrourus),本次事件的主角「加氏袋狸」平均重量只有 800公
克,不過加上尾巴後,牠的身長仍可達 40公分,大小基本上和兔子類似,背上則有著三
至四道灰白色條紋。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9/9c/c7/6143f14b39cc7.jpg
加氏袋狸繁殖速度非常快,一年最多可以生五窩幼崽。
Photo: Catching The Eye
獨居、陸生的夜行性有袋動物
袋狸基本上是獨居、陸生的夜行性有袋動物,習慣用鼻子嗅聞、尋找食物,既吃植物,也
吃動物和昆蟲,為雜食性動物。其中,加氏袋狸在土地中挖找食物時,往往會留下漏斗狀
的洞。
一年四季可以生五窩
儘管加氏袋狸屬於瀕危動物,牠們實際上是繁殖速度非常快的動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
,條件良好的狀況下甚至能一年生五窩幼崽,而且母加氏袋狸的懷孕周期只需要 12天。
但另一方面,《維多利亞博物館》(Museums Victoria)則指出,出於未知的原因,年輕的
加氏袋狸死亡率極高。不過一般而言,牠們的壽命約在兩到三年。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dq.yam.com/post.php?id=14306
6.備註:
看起來像肥肥的豬鼻小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