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颱風路徑變了,台灣缺水問題將成慢性病

作者: orze04 (orz)   2021-08-23 19:34:12
1.媒體來源:
科技新報
2.記者署名:
黃 嬿
3.完整新聞標題:
颱風路徑變了,台灣缺水問題將成慢性病
4.完整新聞內文:
台灣上半年面臨乾旱,讓這場缺水危機引發國際媒體關注,儘管這個夏季雨水充沛,但國
際機構已預測,仰賴颱風帶來雨水的台灣,因颱風路徑向北偏移的趨勢下,未來襲擊台灣
的颱風會愈來愈少。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報告已警告,颱風滿足台灣約一半的年度用水需求,
但由於氣候變化不只開始影響颱風在亞太地區的路徑,還會影響強度,因此仰賴颱風帶來
供水的可靠性將降低。現在太平洋颱風路徑有向北移動的趨勢,半島電視台稱,雖然現在
平均每年有三到四個颱風襲擊台灣,但未來可能會更少,這是對台灣的警告。
許多民眾已經有感,過去清明時節雨紛紛,以及夏季的颱風都成為過往回憶,事實上,自
1960 年代以來,台灣每年的降雨天數都在大幅減少。BBC 報導指出,自 1950 年以來印
度洋的變暖趨勢可能導致去年太平洋的高壓系統產生,讓 6 月降雨減少,也阻止颱風數
量。
缺水直接影響台灣最大的兩個產業,農業和晶片製造。半島電視台採訪台灣的水資源計畫
表示,島上三分之二以上的水用於農業部門,其中大部分用於水稻和熱帶水果,每次乾旱
政府總是要求農業犧牲來支援半導體產業,農民被要求限制用水總是引起不滿情緒,印度
等地甚至引發農民動盪,要求農民退讓不是長久之計。
報導指出,台灣沒有興建水庫的計畫,而是要從減少用水下手。台灣農業委員會表示,將
要求農民採用新的灌溉方法,如精確灌溉,但這對於一個以小農為主的行業來說可能是一
個挑戰,問題在於農民年紀較大不容易改變行為之外,台灣水太便宜導致過去他們也沒有
什麼動力去改變。
政府正在考慮向農民支付費用,讓他們轉為種植用水強度較低的作物,並計劃投資智慧灌
溉閘門。另外一個問題是漏水,漏水導致台灣損失近 14% 的水,除了管道修補工作之外
也尋求新方法,例如可以測量土壤水分以減少水資源浪費的技術,以及類似於台灣離島使
用的廢水回收廠等傳統方法,以及挖掘更多深水井。
至於消耗台灣約 20% 用水的科技業,新的海水淡化廠可以滿足科技行業的一些需求,目
前海水淡化廠大多數位於離島,只有三個在台灣主島上,但即使科技業可以負擔得起每噸
約 1 美元超貴水費,新竹的海水淡化廠每天只能處理 13,000 噸水,與新竹科學園區每
天使用的 170,000 噸水相比,這是杯水車薪。
氣象專家彭啟明點出台灣的用水問題,他對半島電視台表示,當我們遇到乾旱問題時,我
們會談論並推動政府採取行動,但當雨來時就不談了。缺水將成台灣慢性病,BBC 報導指
出,如果台灣不迎接挑戰,農業和其珍貴的半導體產業每年都可能遭受損失。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technews.tw/2021/08/23/typhoon-will-pass-taiwan-makes-water-shortage/
6.備註:
不知道明年會不會又缺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