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擴大報復立陶宛 砍單、取消農畜談判

作者: lulu1305174 (ㄌㄨˇ ㄌㄨˊ)   2021-08-23 14:12:18
1.媒體來源:中央社
2.記者署名:陳韻聿
3.完整新聞標題:中國擴大報復立陶宛 砍單、取消農畜談判
4.完整新聞內文: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3日專電)立陶宛將與台灣互設代表處,北京已召回大使。立陶
宛媒體報導,有出口商表示已接不到中國的新訂單,有些產業傳出中方停止更新、批准進
口許可,或抱怨農作物有病蟲害,雙邊貿易技術阻撓的範圍多廣,值得觀察。
立陶宛媒體報導,除了「中鐵集裝箱」告知客戶中方將暫停8月底及9月一週一班直達立陶
宛的鐵路貨運列車外,立陶宛農林牧產品出口及原物料、零組件進口也面臨中方阻礙。
中華人民共和國10日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立陶宛外交部證實大使已離開首都維爾紐斯
。除了外交手段,有跡象顯示北京已透過多重經貿管道向立陶宛施壓。
政府將在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是台北在歐洲地區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邦交國境
內設立以「台灣」為名代表處首例。
雖然駐處英文名稱並不直接使用名詞Taiwan,立陶宛大學政治暨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中
國事務專家安卓約斯卡斯(Konstantinas Andrijauskas)表示,對北京來說,這已是嚴
重先例,北京不想讓下一個例子有任何機會發生。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說,北京顯然視立陶宛為無權
自作主張的「二流國家」,要拿立陶宛開刀,向其他國家殺雞儆猴。
一位木材出口商告訴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LRT),他的貨品約95%出口中國,經營中國市
場已15年,目前一年營收約5000萬歐元(約新台幣16.4億元)。本來穩定發展的生意卻在
中國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當天驟變。
他說,中國客戶已向他示警,立陶宛企業有可能被政治定調為「不受歡迎者」。他說,目
前已接不到新訂單,若情況持續惡化,將考慮繞道波蘭出口中國。
立陶宛工業聯合會主席楊努列維丘斯(Vidmantas Janulevius)說,不同產業已傳出
中方停止更新、批准進口許可,或對產品提出不見於以往的抱怨,例如來自立陶宛的農作
物有病蟲害。
「波羅的海通訊社」(BNS)引述立陶宛國家食品暨禽畜管理局(SFVS)局長斯塔斯克維
丘斯(Mantas Staskevicius)報導,中方已暫停立陶宛農畜產品進口許可核發程序,雙
方已進行多年的農畜產品同等性談判也突然停止,且中方至今未明確說明原因。
斯塔斯克維丘斯也提到,雖然中方尚未明令禁止進口立陶宛產品,但他擔憂這遲早會發生
。他舉例,一個月前就有一家立陶宛啤酒出口商被中國撤銷資格,且自今年初以來,與中
方的出口許可談判就越來越困難。
立陶宛國家食品暨禽畜管理局的資料顯示,立陶宛去年對中國出口約472噸牛肉、7700噸
乳製品、625噸漁業產品;今年以來至8月,上述產品的出口量分別是553噸、3900噸、80
噸。
立陶宛官方數據顯示,去年立陶宛對中國的出口額為3億歐元(約新台幣98.3億元),自
中國進口總額則超過10億歐元。立陶宛主要自中國進口各式原物料和零組件。
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今年以來因立陶宛抵制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譴責中國
對新疆維吾爾族種族滅絕等事件趨於緊張,企業界持續有聲音擔憂這可能影響雙邊經貿關
係、導致原物料進口成本上漲或難度提高等後果。
從相關人士的公開發言看來,目前立陶宛與中國的貿易僵局主要包括中方持續「不明說、
暗著來」。
立陶宛鐵路公司(Lietuvos Gelenkeliai)近日告訴中央社記者,隸屬中國國家鐵路
集團的「中鐵集裝箱」(CRCT)未直接通知立鐵貨運中斷事宜,立鐵還是透過客戶得知相
關消息。
不過,立陶宛業界已傳出中方未來幾年都不會有直達立陶宛的鐵路貨運班次。儘管目前相
關班次仍正常行駛,業界不排除中方將臨時告知斷運,讓立陶宛措手不及。
立陶宛規模最大乳製品加工企業之一Rokiio總裁特朗伯斯(Dalius Trumpos)說,
2013年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Dalia Grybauskaite)與達賴喇嘛會晤後,中國即拖延
核發立陶宛乳品業者進口許可至少兩年。有此前車之鑑,他認為中方「做得出任何事」。
雖然難以預料中方接下來會出什麼招,立陶宛銀行(LAC)評估,就算對中國的出口完全
中斷,立陶宛國內生產毛額(GDP)所受影響也很有限,至2023年累計不會下降超過0.3個
百分點。(編輯:郭中翰)1100823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https://reurl.cc/9rjreX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