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西蘭前國防部長談他眼中的中國政府

作者: andrewkuo   2021-07-20 21:51:07
1.媒體來源:
大紀元
2.記者署名:
大紀元記者劉淇晴新西蘭編譯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新西蘭前國防部長談他眼中的中國政府
4.完整新聞內文:
【大紀元2021年07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淇晴新西蘭編譯報導)7月16日(週五),
Stuff新聞網發布了其最新的「中國挑戰」(The China Challenge)系列報道。該篇文章
由新西蘭前國防部長拉爾德·漢斯萊(Gerald Hensley)執筆。漢斯萊在文中指出,與二
戰時期的德國很像,中國飛速增長的經濟正在助長一種咄咄逼人的民族主義,而在此背後
運作的中國政府,其存在形式正面臨諸多風險,可能難以長久維持。
漢斯萊在文章開頭表示,許多專家都曾預計,目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很可能會
在幾年內超過美國。人們沒有理由害怕中國在經濟上取得的成功,但飛速發展的經濟正在
助長中國民族主義的崛起。他認為,極權主義已在中國出現,而歷史證明,這種極權會對
其他國家構成威脅,正如1930年代一樣。
漢斯萊把如今已強大的中國比作二戰時期經濟同樣成功的德國,並指出,即使中國(共)
在國際上的野心令人擔憂,但中國目前的政府形式,即被他稱為「極權政府」的制度形式
,實際上存在一些難以維持的嚴重弱點。
漢斯萊在文中說,第一個弱點就是,中國現在的政府害怕自己的人民,且這比1930年的德
國政府更為明顯。
漢斯萊在文中列舉了一些現象來證明他的觀點。他說,在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期間,只
有手持當局門票的民眾才能站在街邊觀看奧運聖火傳遞。此外據報道,北京上屆黨代會期
間,為了防止民眾經過天安門廣場時做出一些能引起別人注意的舉動,出租車後窗的把手
都被卸下。
漢斯萊認為,雖然該類現象看似都是小事,但揭示了這種政府形式與民選政府的一個重要
區別。他在文中寫道:「與民主國家不同的是,極權政府必須在任何時候都展現出一種閃
閃發光的成功表象。即使是油漆上最細小的劃痕,也是表明他們弱點、脆弱的證據。」
對此,漢斯萊說,中國統治者非常清楚這一點,這也是這個「人民政府」每年國內維穩費
高達2160億美元,數目達十年前三倍的原因。他指出,這筆超過對中國軍隊的支出與其自
稱的「對其民眾的支持充滿信心」並不相符。
此外,漢斯萊在文中表示,中國的「極權政府」還有一個更為嚴重的弱點,該弱點讓此前
的所有極權主義嘗試都以失敗告終,即對於日常中積累的錯誤,政府的法令並沒有任何應
對的修復工具。但同樣會犯錯的民主國家,則可以通過一些修復手段,甚至是更改政府,
來繼續前進。
一些人可能認為習近平處理問題的方式比一些充斥著嘈雜媒體的民主國家更有效,因為這
樣的領導人能迅速處理短期問題,必要時還能冷酷無情。
但漢斯萊在文中指出:「一個無所畏懼的專制政權的領導人不能承認錯誤,因為從定義上
講,他不能犯錯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獨裁者的判斷不會總是百分百的正確,有時一
些判斷甚至可能是災難性的。
在沒人敢與之爭論的背景下,漢斯萊說,習近平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正讓一個反對他的外
交聯盟悄然形成,時間會證明,這將是一個致命的缺陷。
但漢斯萊同時說,若這個致命的缺陷沒有顯現出來,那是因為有其他錯誤導致他及時下台
了,因為他並不能像言論開放的民主國家那樣,能夠及時採取一些糾錯措施。
漢斯萊說,歷史的實事證明,極權政府只擅長短跑,而非馬拉松,但正如1930年的納粹那
樣,短跑衝刺同樣能造成諸多損害。
除了把中國如今的政府與1930年代的德國政府相比,漢斯萊在文中還把台灣比作那個時代
的捷克斯洛伐克。
漢斯萊指出,此前西方社會與中國恢復外交關係時達成的共識是,台灣的回歸必須以和平
的方式進行。雖然此前的幾十年間,台灣與大陸深化的經濟關係顯示,其自願統一的可能
性越來越大,但習近平撕毀香港回歸的《中英聯合聲明》表明,讓台灣以同樣方式回歸的
可能性似乎已不可能。
漢斯萊說,習近平稱在2019年前必須讓台灣回歸,且很有可能會以重新使用武力的方式。
習近平在該地區集結的軍事力量,以及讓更多飛機進入台灣領空已突顯了這一點。
對於北太平洋面臨爆發戰爭的可能,漢斯萊說,民主政府必須考慮應如何應對這種局勢。
他在文章最後提出一個問題:「1938年,西方國家認為最好放棄捷克斯洛伐克。我們是否
會認為,對台灣採取同樣的做法也最安全?」
責任編輯:藍克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7/19/n13100200.htm
6.備註:
※ 一個人三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