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2成棄急救!張上淳「其實救得回來」 醫

作者: gmooshan   2021-07-06 14:49:00
我們的智商很高
知識水準也很高
智力測驗都有過
醫生律師一大堆
沒有OO死 是本來就有病
群聚移動較多的年輕人 防疫鬆懈了
其實救得回來 是家屬放棄急救
不相信?
我看你滿腦子想被支那統治吧
滿腦子屎 不信也是正常的~
※ 引述《hsnugear (無言......)》之銘言:
: 1.媒體來源:
: ETtoday
: 2.記者署名:
: 崔至雲
: 3.完整新聞標題:
: 2成棄急救!張上淳「其實救得回來」 醫生批:對醫護、家屬是打擊
: 4.完整新聞內文:
: 台灣本土COVID-19累計681死、致死率4.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 張上淳表示,死者年齡普遍偏高,9成患者年紀60歲以上,其中約2成死亡個案簽署DNR(
: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但有相當比例「其實救得回來」;但這句卻引發醫師指出,「相信
: 這句話應該是無心的,但是一句無意的話,聽在當初做這個困難決策的家屬耳裡,卻可能
: 是一種傷害」。
: Icu醫生陳志金在臉書指出,每個DNR決定,對家屬來說,都是天人交戰,每個病人都有自
: 己的價值觀,有些人希望自己可以「賴活」、有些人希望自己能夠「好死」。身為決策代
: 理人的家屬們,要能夠好好的和醫療團隊充分的討論,一切以病人的意願為依歸,代為做
: 出這個困難的決定,無論結果如何,將來也不後悔、也會共同承擔、不互相指責,是一件
: 非常不容易的事。
: 陳志金說,家屬對於不急救的決定,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內疚與自責,心中一定會反覆的
: 問自己,「我這樣的決定是對的嗎?」、「我這樣的決定,對爸爸/媽媽,真的是最好的
: 嗎?」、「「爸爸/媽媽,是會感謝我替他做這個決定,還是會怨恨我?」
: 但陳志金指出,張上淳曾說過「此波疫情高死亡的原因,是因為有超過20%的家屬放棄急
: 救,其實救得回來…」這樣的說法,對於當初決定DNR的家屬和醫療團隊來說,是一種打
: 擊!這會讓他們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否做錯了?也會無形之中,加重他們的內疚與自責
: ,而這個影響,可能是一輩子的。
: 陳志金說,尊重每個家庭的決定、尊重子女們想要為他們的至親所做的選擇,不要把我們
: 自己以為是「對」的決定,加諸在每一個人身上,因為,每一個家庭都有他們自己要承擔
: 的為難。
: 陳志金指出,為了替比較高的致死率,找出一些可以解釋的原因,無可厚非。但是,加上
: 一句「其實救得回來」,實在是沒有必要。「相信這句話應該是無心的,但是,一句無意
: 的話,聽在當初做這個困難決策的家屬耳裡,卻可能是一種傷害」。
: 陳志金感嘆指出,「救得回來」之後,插著管子、氣切、臥床、無法進食、大小便無法自
: 理、沒有尊嚴、沒有生活品質的延長死亡的時間,這並不一定是每個病人、每個家庭都會
: 想要的「救回來」,這是一個困難的抉擇,沒有對錯
: 只要是經過充分的討論所做出來的決策,沒有違反病人的意願與價值觀,將來比較不會後
: 悔,無論做什麼決定,都是以後大家要共同擔承的,「尊重醫療團隊和家屬所共同討論出
: 來的決定、同理家屬的感受與為難」。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706/2023857.ht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