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北農曝第一例確診感染源 「有去過萬華

作者: bluwind1 (藍天的風)   2021-06-29 15:19:12
林穎孟的臉書昨天晚上有更新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403550471/posts/346842846805831/
林穎孟 台北市議員
昨天下午11:42 ·
今天上午,財政建設委員會進行 #北農及環南市場群聚案專案報告,由產發
處、市場處、衛生局及四大公司針對全台北市民關心的市場群聚案統整報告
。我在此跟大家說明質詢結果:
.
1 #市長本人讓快篩機隊動慢一個月才出動
北農群聚快篩績效不彰,6月14日時累計已達33例確診,還只是叫北農員工自
行去2.8公里外的剝皮寮快篩。遲至6月21日已確診累積62例後,才有快篩機
動隊進駐。我質詢聯醫副總院長,已得知機動快篩隊是否出動,#是由市長決
定。
(把零星個案累加確診數+應作為卻不作為 組合攻擊= 柯文哲罪加一等
事實上快篩機動隊一直都有陸續派發任務,
快篩站的設置一直都是挑選疫情熱區,零星確診陸續發生就不是疫情熱區
當然不會符合快篩站設立標準,而且5月台北市醫療瀕臨崩潰
一直都是呼籲有症狀的優先快篩,讓醫療資源留給需要的人,
這件事情好像被抹除記憶了一樣沒有人記得)
.
2 #市長本人讓疫調不公布
北農群聚精準疫調慢半拍,衛生局遲至6月16日,已確診44人了,才與北農合
作到現場查訪做「精準疫調」,理由是之前人流太複雜。衛生局今天也已默
認「#疫調不公布為市長的決策」。
(台北市政府防疫總指揮是市長柯文哲,市議員怎麼好像現在才知道)
.
3 #市長根本沒有送公文請王必勝醫師協助北農PCR
目前北農6月23日後根本只有快篩,所有案件都沒有做PCR,預計本週四、五
才會再次進行大量PCR篩檢。而市長在6月26日記者會上,宣布請王必勝醫師
協助北農大規模PCR篩檢,好似已達成協議。實際上,在我今天詢問之下,#
根本沒有定案!
原來市長在講幹話,對大眾說A,實則是B。市長並未向衛生局充分討論下指
令,就自己在記者會宣布,#向中央請求的公文至今沒有發出去,一兩天開會
後才能提出初步計畫。
(假消息澄清專區第一天學姊黃瀞瑩就說過,北農專案開始的第一天800個快篩
就是快篩+PCR,所以比較慢,後來改成和新北一樣只做快篩,到第二天完成了
3000個以上的快篩。看不懂地方和中央合作一定要有公文往來的道理是什麼)
.
4 #北農疫苗施打率低原因待檢討
北農目前疫苗接種已五天,但施打率僅有33.44%,平均每天只完成320人。且
昨日現場人員已向我透漏,施打站人流冷清,明顯施打意願不高。按照現在
這個緩慢的速率,總共需要15天才可能100%完成北農疫苗全面接種,#市長宣
稱本周四前打完,要怎麼達到?北農總經理、衛生局目前尚無法釐清問題,
尚未有具體改善方案。
#台北市錯誤防疫決策出在柯市長
經我質詢綜上四個問題,從局處所透露的種種決策跡象已明白可見,台北市
防疫最大的防疫破口根本就在柯文哲市長身上!
真是難為我們局處了!市府員工、防疫所有第一線人員太辛苦了!聽回答也
感受到他們很無奈!
(都是柯文哲的錯應該就是這篇文章的唯一重點,以下的防疫建議
就像國中生寫作文一樣,寫的都是大家早就知道的具體防疫廢話)
.
以下是我今天在財建委員會提出的具體防疫建議:
1 #加強市府各部會的橫向連結
負責管理場域的市場處,與負責匡列接觸者的衛生局,不只存在資訊落差,
政策的實施也明顯不同步,才導致疫情持續無法消止。迄今與市場相關的確
診案中,疫調匡列的人數明顯不足。
其餘確診案是否有北農接觸史?傳播鏈如何形成?疫情的全貌為何?衛生局
仍舊無法完整向市民報告,橫向連結能力即須加強。
.
2 #加速就地採檢、#落實擴大匡列
距離北農出現首名確診個案,晚了40天才成立就地快篩站,已證明是柯市長
的決策有問題。北農目前匡列的接觸者仍只有267人,甚至許多個案相關的職
場接觸人數都掛零,#明顯匡列不足。針對其他市場出現確診案例,也尚未落
實就地快篩與疫苗施打。
我呼籲市長應迅速建立市場出現確診者後的全場篩檢、就地篩檢機制,並將
接觸人群依風險分為紅、黃、綠區,逐步篩檢,病毒圍堵絕不容許再度出錯

.
3 #市長公告重大政策前應妥善與局處溝通
市長不只沒與局處討論清楚就公布政策,公布後也沒有盡速提出、落實詳細
規劃。這種隨便講幹話的領導方式,怎麼能帶領台北市完成清零?市民要怎
麼信任?我呼籲柯文哲市長,現下既然公開宣告政策,就請好好迅速定案落
實吧!不要讓衛生局難做人!
.
4 #盡速提出疫苗施打率低改善方案
目前北農的疫苗施打率僅有33.4%,已有諸多攤商反映市府的接種通知混亂、
不便民,且民眾的施打意願也不高。市府應積極了解問題,提高接種效率。
.
5 #市場處應制定市場及週邊攤商分流管制指導原則
我已屢次收到市場攤商陳情,市場處未納管市場周邊衍生外攤、未定義明確
指導原則,導致現場狀況只能靠市場自治會、警察基層處理。管控壓力全放
在基層的結果,不僅容易造成衝突和困難,也難以落實完整實聯制與出入口
管控,導致出現人潮群聚。
我已再次向市場處提醒外攤管理的問題,應彈性視情況調整,處長也承諾將
再次行文給各大市場自治會和警察,會定義清楚含市場自治會及週邊蔬果魚
肉攤商等分流管制範圍的指導原則。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