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0628台北市防疫記者會 資訊整理

作者: unknown (ya)   2021-06-28 22:31:26
不完全登錄,但力求語意完整。
一般疫調V.S.精準疫調
https://reurl.cc/xGvmaz
北農、環南大規模PCR計畫
https://reurl.cc/En60gk
1.公開致贈感謝國軍一個半月來的協助,致贈的協助,致贈慰勞金,
致贈單位有陸軍第六軍團、33化學兵群、陸軍關渡指揮部、三總、憲兵202指揮部
台北市後備指揮部
2.從五月至今台北市確診者4372人,目前還剩930人居家隔離中。從「每週趨勢圖」中
可以看到五月至今台北市單週確診數最高為1217人,上週最低,為109人,感謝雙北
市民在沒有強制公權力介入情況下,還能使疫情趨緩。每天晚上看政論還以為地球快毀滅
3.台北市台北市昨日快篩總數703人,整體來說快篩陽性數字在下降,但是下降率趨緩
因為潛藏在社區中的病例要慢慢挑出來需要耐心及時間。
4.確診數據目標每週降一半,R值小於0.5,大概四個循環就可以清零。上週確診熱區
為萬華42人,主要是來自果菜批發市場。其次中正、萬華12個,沒有預期下降快。
不過以googlemap來說明熱區,確診人越多紅點越大,然後做精準疫調(6/10-6/27)
共88人,PCR陽性21人、陰性67人。這是台北市比中央指引多做的部分,在case
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比做普篩的效率還高。
5.說明一般疫調與精準疫調的差別(詳細內容請見網路圖卡)。主要差別在於
傳統疫調關14天,沒發病就解隔離;精準疫調會針對確診者接觸的居隔者在第四五天
左右做PCR,若發現陽性則進一步匡列第二圈。所以其他行政區為什麼下降快,但如果
發現下降沒預期快,北市府就會去找問題。
6.北農2.0專案說明:
a.北農環南大規模pcr篩檢計畫,總造冊人數13590人,採檢日期7/1~7/2,7/3(備用)
b.五大批發市場跟北榮、亞東醫院合作,先大致上打過疫苗,然後做大規模PCR篩檢
c.後續建立e化護照。(市長抱怨媒體攻訐暴力性處理,但屏東也是一樣)
d.與中央合作部分為「外縣市工作人員施打疫苗」為原縣市,資料需要中央介接,
才能建立e化護照。以及請中央補發一萬多劑疫苗。
媒體提問:(這邊針對攻擊台北篩記者問題者,台北市若篩問題,記者早就爆炸了,
且台北市根本沒有開放記者到場,不整理問題如何回答?)
1.北農首例確診去過萬華,北市何時掌握?為何沒有公佈?
A:(黃)首例出現在五月中,確實去過萬華,但沒有人會說他在萬華感染,因為足跡
很多。北農總經理是否要甩鍋給萬華?
2.議員說北農案例89例,為何沒有主動說明,還要議員索資?
A:(黃)五月案例零星,六月才開始有明顯增多。但89例為累積,且半數解隔離。
環南也是,但環南很多跨縣市,有疫調問題,所以上次跟中央反映後已有改善,
在法傳系統中多一個轉介功能,沒有人要蓋牌。第二,很多只是來逛街,疫調困難
第三,系統中只會顯示北農攤商,沒有攤商號碼,再來批發者在疫調時他有時
也不願意講去哪個攤商批發。目前與北區區管成立群組,資訊交換會更即時。
3.市長說北農疫情不嚴重,陽性率不到1%,但是否故意忽略當日確診數有11人?
A:(柯)我是一個科學家,發現問題就解決問題。北農凸顯了疫調系統不足之處,
例如北農跨縣市工作,或是陳其邁攻擊恩主公、台中屏東交火等狀況皆源於此。
所以特別拜託璩大城作疫調指揮官,晚上繼續資訊交換。如果拿掉Delta病毒因素
目前這波疫情可以說已經控制住。
4.目前多處市場確診案例皆與北農有關,議員認為應該公布接觸史,讓市民了解。
A:(柯)目前疫情今非昔比,應該認為周遭都有病毒,保持警覺。
5.目前市場要全面施打疫苗,請問如何圍堵北農疫情?
A:(柯)目前台灣打疫苗應該兩個邏輯,
(一):年紀越高越先打,依次下降。我看過王XX說如果台灣60歲以上全部施打,
要某程度解封也可以。因為死亡率有90%集中在60歲以上,50歲以下死亡是特例,
比較衰。
(二):依照行政處理難易度區分,例如遊民管理很困難,所以先打;北農因為
人數多、成員複雜、流動率高,管理成本太高,所以也先打。
6.林穎孟質詢,王必勝何時會來支援?衛生局表示沒有送公文,這兩天會定案。請問
到底要王必勝支援什麼?
A:(黃)我跟王都用line為主溝通。依照剛剛市長宣布,主要是中央介接資料流通。
所以不是他來台北市,而是幫忙介接後台資料庫,建立e化護照及通行證。
7.多個夜市休業,但明天很多要開始陸續營業,是否有規範?並且微解封開放40攤
自主管理營業,是否有報備?
A:(柯)分兩部分處理:第一,南萬華地區是熱區,所以要來跟政府討論是否能開放;
第二,只准外帶,不能內用。希望各個自治會先從1/4攤商開始,且戰且走。
8.Delta病毒來襲,北市兩接觸者雖陰性,但是否保證安全?
A:(柯)這是科普。PCR陰性有三個可能:未得病、未發病、已痊癒。兩名發病者
隔離期到7/4號,所以再看看。
9.目前全台疫苗施打率不到10%,面對變種病毒如何防範?
A:(柯)防範一樣,只是說一劑疫苗確實不足,所以老話一句就是要完整打完兩劑。
但再過半年也不敢講,病毒一直在進化。
10.市長臉書說台北市民被屏東傳染,屏東市長說誰傳誰還不知道?
A:(柯)確實如此,這凸顯目前疫調系統跨縣市問題有缺陷,但都是國民,不要怪來怪去
11.跨縣市疫調系統建立了嗎?
A:(柯)台灣一直沒有舉手質疑習慣,官場文化是遇到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除非
像我這麼大咖的人人家才會聽聽看。過去也有看到這個問題,但是到這次這麼嚴重,
才親自去疾管處講整合問題。面對問題就解決問題,把它補起來。
12.新北市長一直呼籲要做入境普篩,市長如何看?
A:(柯)現在確實比較嚴格,但這個叫做「情況不一樣」。(做法詳參衛福部公告)
應該說以前病毒沒這麼兇悍,過去入境方法「也可以」;
但目前這種做法,「也對」。沒什麼對錯。
13.國產疫苗怎麼看?是否延長三級?
A:(柯)我們私底下也在問發生什麼事?世界打了25億劑,為什麼台灣排這麼後面?
國產疫苗這麼多人在關注,民進黨政府應該不敢硬幹EUA。最後還是沒疫苗,
這條無法回答
14.聯亞11月解忙,但七月底要申請EUA?
A:(柯)食藥署應該有一定標準,事已至此,我還是主張國際上應該買得到,不然直接跟
日本買AZ也可以吧?不要買大陸也還有五支疫苗可買。
15.振興丁守中背後可能有上百人,是否開罰?
A:(黃):丁等人二月已造冊,理由是他們是董事(非醫事人員),
且名冊有上傳NIIS系統及健保卡註記,五月26才施打,會請示中央以何資格解釋
核可施打。
16.為何沒有上傳衛福部確診活動史網站?20人「以上」才上傳的標準?
A:(柯)標準是20人「以下」。過去台北確診上千人,黑數一定很多,公布足跡沒意義,
到處都可能是足跡,沒公佈到也可能是假象的安全。科學上認為案例太多足跡沒意義
足跡是疫調後產生,媒體帶風向說台北沒疫調,但沒疫調確診不會自動減少。
目前案例變少可以討論公布「發病前三天」足跡,但超過14天沒必要,不必製造恐慌
17.議員質詢為何打電話通知可能接觸者?沒有發揮實聯制功效?
A:(黃)打電話部分是「精準疫調」,台北通目前在公有場館有,但是如市長所說,
那個足跡是否代表在那裡染疫,其實不能推論。所以回到確診者本身做精準疫調。
18.監察院約談陳時中?
A:(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時間應該花時間在防疫,給陳部長時間防疫。台北市
也很常接到索資,花在處理索資比花在防疫時間多。疫情趨緩再處理。
19.林靜儀怒批把疫苗當事後避孕藥?
A:(柯)啊奇怪屏東現在不是用我方法?不過在流動率高的地方打疫苗是方法,流動率低
不一定要這樣,但打疫苗還是一個解決方案。奇怪婦產科醫師沒有其他形容嗎?
算了不要理她。
20.知名港式餐廳事件?
A:(柯)好吃就去吃,不好吃就不要去吃啊。
21.市長臉書說市民接觸delta確診者,是否可能反而造成恐慌?
A:(柯)我是要告訴市民他們已經被隔離,要大家放心,奇怪怎麼認為看到被隔離
反而不放心?
打假消息專區:
1.澄清台北市精準疫調:上千例足跡太多,且足跡也是前幾天時間。疫調和足跡是兩回事
2.澄清高雄疫調對比台北疫調哽圖:台北精準疫調詳參市府圖卡,
總之比中央規範還多:
a.台北市居隔期間加作快篩&PCR (第四五天) 例如家人
b.其他接觸者精準疫調、加強匡列,加作快篩+PCR 例如同事朋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