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北榮團隊兩天驗完五千檢體 靠「Pooling」

作者: alterna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2021-06-18 08:09:59
1.媒體來源:
聯合報
2.記者署名:
聯合報 / 記者蕭羽耘
3.完整新聞標題:
北榮團隊兩天驗完五千檢體 靠「Pooling」首次在台建功
4.完整新聞內文:
2021-06-17 21:12 聯合報 / 記者蕭羽耘/台北即時報導
台北榮總日前獲指揮中心交付任務,每天只花十二小時,兩天就完成五千人檢測,是國內
有史以來最大病毒核酸檢驗量,被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認為是未來需要「大量、速度、精
準」篩檢的最好模式。這次的成果,除了現場醫護冒著中暑風險採檢與實驗室人員日以繼
夜合作,更是「Pooling」檢驗模式首次在台建功。
「Pooling」稱為池化檢驗模式,自去年疫情燃起,美國、韓國及以色列等許多國家已實
際運用於檢驗新冠病毒,可放大檢驗量能,大量快速篩檢。過去一年國內疫情穩定,並無
需求,五月中疫情升溫,台北榮總副院長陳威明負責督導病理檢驗部,擔心院內檢驗量能
不足以因應院內外急速增加的檢測需求,請主任周德盈和同仁開始測試池化檢驗。
簡單說來,池化檢驗是將數個檢體混合成一個一個群組測試,一旦某一群組檢測出陽性,
再回頭查驗群組內誰是真正確診。說來容易,但應該混合幾個檢體?該用那一種儀器?北
榮經過實驗室反覆測試,終於找到最佳模式。在接獲京元電子任務前,已在院內實際應用
,曾一次處理八十幾個檢體,一個多小時就得知結果,安定人心。
台北榮總病理檢驗部一般檢驗科主任何祥齡說明,北榮目前執行核酸檢測有兩種儀器,分
別是「Cobas 6800」和「POCT Liat PCR」。由於池化過程中,需將數個檢體混合在一起
,會造成檢體稀釋,進而影響檢測的CT(Cycle Threshold)值,因此在實驗室先前驗證
過程,選擇不同CT值的檢體進行測試,發現「POCT Liat PCR」可同時檢測五個檢體,即
使CT值高過卅,也可以得到準確結果;「Cobas 6800」則可同時檢測兩~三個檢體,即使
CT值高過卅,也不受影響。
「當時大家沒有想過Liat這個即時檢測的小機器可以做池化檢驗。」何祥齡表示,Liat
只要廿分鐘就可以有報告,原本每台Liat一小時僅可檢測三支檢體,池化後一小時每台可
檢測十五支,北榮病檢部有十台,一小時即可檢測一百五十個檢體,勝過Cobas 6800每三
小時九十四個檢體的量能。
接到京元電子大量篩檢任務,北榮團隊實質準備時間只有一天。周德盈回憶,六月九日下
班前得知,十日上午院方召開會議後,隔天就直接上陣。兩天任務,北榮由陳威明帶著醫
護一一三人到苗栗現場,苗栗每一小時就有人飛車將檢體送回,北榮病檢部實驗室則由十
五位醫檢師,輪三班處理檢體,進行檢測。
何祥齡解釋,池化檢驗不適用感染盛行率高的地區,因為一旦有群組檢測陽性,就必須回
頭再檢驗是那一個檢體確診,若陽性案例太多,每一個群組內的檢體都要再回溯確認,就
不可行,反而造成效率下降。由於京元電員工先前已做過抗原快篩,人員已分為低風險、
高風險,研判陽性率不高。
指揮中心公布,六月十一日和十二日,北榮共採檢近五千人,其中四位陽性,陽性率為百
分之零點零八。北榮病檢部除了處理京元電檢體,同時還完成院內檢體九百多件,可以說
是日以繼夜。陳威明感謝指揮中心的信任,最近許多醫院詢問這次實戰大規模快速PCR 篩
檢的經驗,北榮也提供細節與經驗和各醫院分享。
●池化檢驗模式(Pooling strategy)
池化檢驗模式又可稱為「群試(group testing)」,或基於「群試理論」的多樣本混合
法,即將多個檢體樣本進行分群、混合後檢測,再找出陽性檢體,最早於一九四三年,由
學者Robert Dorfman提出,用來檢測當時美軍的梅毒感染。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5539906
6.備註:
※ 一個人三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