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11人猝死和AZ疫苗有關? 李秉穎:沒有發

作者: tsukiji (大司壽)   2021-06-17 10:46:21
1.媒體來源:聯合
2.記者署名:邱宜君
3.完整新聞標題:11人猝死和AZ疫苗有關? 李秉穎:沒有發現危險訊號
4.完整新聞內文:
2021-06-17 10:33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國內開放75歲以上長者施打日本捐贈的AZ疫苗,傳出已經11人接種疫苗後猝死。傳染病防
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今天上午接受寶島聯播網主持人周玉蔻的廣播節目「新
聞放鞭炮」電話專訪,他說,還是建議打,年齡是新冠重症和死亡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老人家受不了新冠病毒,年輕人可能還受得了」。
他說,開始接種疫苗之前就有持續幾次的衛教活動,打了疫苗之後出現任何不良事件,包
括死亡,不一定是因果相關,用科學態度去看有沒有因果關係的話,就是要跟沒有打疫苗
的人發生率相比,如果有確實高於沒有打疫苗的人,才能說有因果相關。
李秉穎說,他去年在疫苗接種的諮詢小組就要求行政單位必須根據健保資料庫,台灣地區
每天或每年可能跟疫苗有關的不良事件,列起來可能上百種,例如腦中風、神經炎,有這
些背景資料,萬一出現類似今天的狀況的時候,就可以知道有沒有高於背景值。通報的死
亡數如果比一般沒打疫苗的老人才有因果關係,需要去調查。
李秉穎表示,學理上來說,美國CDC講過,臨床表現沒有過敏性休克,不能說它是疫苗致
死。從媒體報導看起來,並沒有過敏性休克的症狀,打疫苗之後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臉
部潮紅、呼吸聲音很大等等,它臨床表現不像。
他說,從內政部的人口統計就知道,前年統計75歲以上老人家總數是140幾萬人,再看死
亡人數,一年以內9萬5000多人,數字就是很複雜,換算成每天死亡數75歲以上老人家261
人死亡,這就是我們的背景值,現在打了7、8萬名老人家,可以預期一天之內約14人死亡
,現在出現11名老人猝死,並沒有超出預期值。所以從背景值的資料,我們沒有發現危險
訊號。
周玉蔻問,教授杜紫宸在臉書寫,注射AZ疫苗後死亡比例高得嚇人,「日本這批疫苗是否
有品質問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是不是應該立案展開調查?」
李秉穎說,當然會去調查,會有衛生相關人員做疫情調查,如果家屬願意接受的話,可以
解剖釐清死因,不過就是說,學理上來講並沒有過敏性休克,如果品質有問題,不可能不
被食藥署驗出來,「我們食藥署很龜毛的欸,龜毛得非常厲害」,人家藥廠已經驗過,進
來後食藥署要再驗一次。
李秉穎說,如果疫苗品質有問題,通常也是無效而已,不會說出現不良反應,以前疫苗安
全事件是細菌汙染,在檢驗品質時就會被驗出來,「那可能是幾十年以前會出現的事情」
,可能就是敗血症,但敗血症也不會猝死。
李秉穎表示,老人家會猝死其實也不是感染症,感染症也不會猝死,會猝死是心血管疾病
或腦中風,一下子發作。無論美國、歐盟也持續用不良事件通報發生率和背景值做比對,
台灣也這樣做法,用科學態度看疫苗事件是不是有因果關係。如果說直接關係就說疫苗引
起的話,反而會影響疫苗措施和民眾健康的保證。
還沒打疫苗的長輩,建議去打嗎?李秉穎說,還是建議打,年齡是新冠重症和死亡最重要
的危險因素,重要性高於潛在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會有引發重症的風險,但年齡越大是
死亡率和重症發生比率是等比級數上升,有民眾擔心老人家身體弱是不是不適合打疫苗,
但就危害性,「老人家受不了新冠病毒,年輕人可能還受得了」。
李秉穎說,臨床實驗上,不管是哪種疫苗,年紀比較大的人不良反應會比較少,就是免疫
系統老化以後,對疫苗外顯反應比較低,感覺到的症狀比較低,但還是滿有效的,反而可
以說老人家承受不良反應是比較輕的。
他說,過敏性休克是體質因素關係,建議有急性過敏性休克的人,打疫苗之後一定要休息
30分鐘密切觀察,如果沒有急性過敏就休息15分鐘,但必須自己警覺密切觀察15分鐘。接
種以後有任何不舒服要立刻回來,有過急性過敏的人觀察期要久一點。打疫苗之後,發生
持續頭痛、胸痛、腹痛、不明原因出血點等症狀,馬上就醫檢查有沒有血栓問題。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https://reurl.cc/NrqYNx
6.備註:
※ 一個人三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