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咖啡師的專業?

作者: phoser (pr)   2021-06-14 21:40:22
菜逼巴手機發文見諒
小魯從烘焙到出杯都稍有接觸,
室內吧台和街頭咖啡也都有做過,
應該是足以回答這個問題XD
回到問題,
與其問咖啡師的專業在哪,
我們不如把問題換成
做咖啡到底難在哪?
對我來說,
難在「數據化並分析」。
因為味覺是很主觀、且難以量化的東西,
加上烘焙到沖煮中間又存在一大堆變數,
要數據化簡直難上加難.....
如果能夠數據化,
我就能直接分析這些數據,
來得到適合的烘焙或沖煮方式,
而不是憑感覺或靠經驗。
但很遺憾的是,
實務上很多地方還是得靠經驗XDD
這就是為什麼咖啡老師傅值錢的原因。
那 咖啡到底有哪些變因呢?
就個人接觸過的烘焙和沖煮來說,
粗略列個大致如下:
烘焙:火力、溫度、風門、時間、鍋爐轉速
沖煮:器具、咖啡粉粗細、時間、水溫與水量、手法
烘焙決定了咖啡豆裡的成分,
沖煮則決定要將哪些成分提取出來、以及要提取的量是多少。
沖煮很多人都講了,我們聊聊烘焙就好:
https://i.imgur.com/tnM7OxI.jpg
上圖是我某一鍋的烘焙曲線,
橫軸是時間,縱軸是溫度;
三條曲線分別是爐溫、豆溫與升溫率。
烘焙前我會先寫烘焙計畫,
拉一條時間軸,預估各個時間點
所想達到的溫度與升溫率,
並決定大致的火力配置、抽風大小配置。
計畫好後是烘焙實作。
烘焙過程則以上面那張曲線圖來舉例;
這是一鍋來自耶加雪菲的豆子,
處理法是日曬法,水分含量=13.2%,
密度=720g/cm3。
我在鍋爐達到180度時放入生豆,
生豆也在烘焙過程中逐漸變成黃色,
此時大約是150度,一共花了4分12秒,
已經聞不到生豆的草腥味了,
有人將此階段稱為脫水期。
接下來進入第二階段梅納期,
咖啡豆會逐漸由黃轉咖,
在到達197.7度時咖啡豆產生爆裂,
逼逼波波的聲音陸續從鍋爐中傳出,
我們稱之「一爆」,也就是第一次爆裂。
一爆即宣告第三階段的開始,
我們將之稱為發展期。
此時各種強烈的氣味會開始出現,
豆子的化學變化會非常快速,
要隨時準備出鍋;快幾秒或晚幾秒,
都會大大偏離預期的風味。
偏離預期風味還是好的情況,
壞的話,可能會有刺激性酸味、炭味、
苦味、澀味等,
這時就要思考烘焙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這鍋毀了,只好下一鍋再做調整;
烘豆就是十分鐘決勝負。
總之每個行業都有專業的地方,
咖啡也是,當中有很多東西可以專研。
我接觸咖啡以前也覺得,
咖啡這麼臭,是在喝三小?
結果現在整個陷進去,
咖啡風味的多樣性與變化,
實在是太有趣了。
大guy4 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