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古人發明偏義複詞是居心所在???

作者: Kunluns (觀海聽濤)   2021-06-14 17:14:35
※ 引述《touurtn (vv)》之銘言:
: 中文的偏義複詞很奇怪
: 故意用相反的意思的字
: 放在一起
: 然後跟你說只有其中一個字有意義^.<
: 這甚麼白癡的性質
: 如果母語是中文
: 有語感的話大該都知道
: 那外國人學這種詞語的時候
: 一定很崩潰阿
: 因為還有反義複詞
: 到底誰發明的??
是受限于人腦聽力約定俗成、逐漸形成的
上古漢語是多音節的
例如時長3秒鐘的一句話寫成文字可能只有7个字
但口語說的時候有12個音節
所以是3秒內根據12個音節來握@個語義
每秒4個音節
在人腦的接受範圍之內
(數字是隨便寫的,僅作說明)
後來,漢語變成單音節的語言了
一字一音,
而且音節種類越來越少
同音字越來越多
同樣一句話就變成是只有7個音節
同樣語速的話就變成不到2秒完成
超出人腦的理解速度
理解困難了
解決辦法有兩個
一是放慢語速
一是增加音節
漢語兼而用之
用近義詞擴充音節
增加語音的辨識度
同時放慢語速
以達到語義、音節、速度在人腦的接受範圍
和書面普通話相比
方言的口語有許多綴詞
語速更快
書面普通話更簡潔
語速更慢
由於同音字太多
書面語聽起來歧義更多
所以只適合書寫、閱讀
(例如新聞常用的刑拘和行拘,刑事拘留與行政拘留大不相同)
和英語比
漢語語義密度更高
所以語速更慢
英語是多音節語言
他們每秒的音節比普通話多很多
也因為音節太多
所以他們的省略語也很多
所有人類的聽力(理解力)是差不多的
語言從說到被對方理解
是一個發聲——聽到——分辨聲波特徵——檢索語音字典——理解這段聲波的含義的過程
音節太少,重碼率高
就會分辨困難(施氏食獅史)
所以需要增加聲波的異性
增加識別度
語速太快(每秒的音節太多)
也會理解困難(賽馬解說)
所以需要省略以減少音節
或者習語化
固定的多音節只表達單一固定語義
只聽到一部分也能準確理解其他沒聽到的部分
識別容錯率增大
也就降低了聽力理解的難度
提升了語言的效率
各種人類語言
同等數量的語義
它消耗的時間應該是差不多的
傳遞效率也應該是差不多的
語言也是種群競爭的一個指標
語言效率太差的種群會被附近種群淘汰
這種語言也就消失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