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台灣是走錯哪一步才走上惜篩之路的?

作者: Lekas (第七個房間)   2021-06-14 12:44:50
※ 引述《HisVol (他的體積)》之銘言:
: 要說PCR篩檢量能少
: 其實一開始全世界量能都少
: 但正常反應應該是提升量能
: 惜篩應該只是一開始的權宜之計
: 要說盛行率低怕出現太多偽陽
: 但你惜篩怎麼即時監測出盛行率開始上升?
: 如果當時廣泛快篩或是pooling篩多一點的話
: 可能萬華會早好幾個禮拜被偵測出來
: 感覺台灣一開始也沒那麼堅持不多篩一點
: 台灣中間是走錯哪一步
: 才走上惜篩之路的?
: 有沒有卦?
台灣的防疫走到今日這窘境,
歸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惜篩』兩字。
為什麼如此惜篩?
因為把『防疫』與『宣傳』,這兩種工作混在一塊。
如果只從防疫的角度來看,防疫工作的成功,
多半定義在疫苗覆蓋率達到某個程度(至少五成以上),
由於變種病毒,有些國家縱使達到,也仍不敢鬆懈。
但若從宣傳的角度來看,防疫的同時,一邊進行宣傳,
才是把防疫紅利化為政治資源,最有效的方式。
因此才會有防疫進行到一半,就跑到小巨蛋開唱慶功,
或跑墾丁行銷旅遊,這一類宣傳行為的出現。
那在還沒開打疫苗時,要如何定義防疫成功?
甚麼數據能成為防疫成功的指標? 『極低的確診人數』。
所以整天在討論假陽性偽陰性,或只要提個篩字,
就被打成普篩仔,再用群體訕笑方式讓其閉嘴,
目的就只是想保持漂亮的數字,好拿去繼續宣傳。
這惜篩如金的風氣,後續所影響到的層面甚廣,
甚至可說是導致一連串的骨牌效果,才有今天的苦果。
1.沒有足夠的篩驗,無法做出較完整的資料庫,
 代表在進行3+11,這個隔離決策的重大改變時,
 並未有充足數據來支持這做法,因此會議紀錄只能消失。
 → 防疫破口的造成
2.沒有足夠的篩驗,來進行小規模小範圍的疫情監控,
 對整體疫情判斷過於樂觀,從而導致疫苗採購策略也過於樂觀,
 整體採購劑量偏低,導致在談判上籌碼不多,使交貨期一延再延。
 → 疫苗策略的失敗
3.遲遲未提升篩驗量,因此在疫情爆發前期,
 只能用篩驗極度塞車的情況下,所得到的數據,
 來進行各項判斷,所以反應總是慢了半拍甚至一拍。
 → 事後補救的龜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