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原來台灣出口快篩幾億支……

作者: Fantasy7th (睡有出頭天)   2021-06-13 11:53:06
去年4/1就有報導了啦
https://www.gbimonthly.com/2020/04/66009/
「一切照正常審查程序來」
是的,大家都不忍苛責政府了,也許正因為疫情控制的好,案例也不夠多,許多檢測業者
難有用武之地,只能搖頭嘆氣。
雖說,政府二月間就召開盤點國內檢測業者能量及溝通會議,但眼見歐、美政府都開出綠
色通道,緊急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 讓有能力的檢測及快篩業者投
入防疫,臺灣多組學界及多家業者雖然開發出檢驗方法,不過,落地應用仍不見任何公司
有下文。
「一切要照正常審查程序來,政府暨不提供檢體供做臨床確效(Clinical Validation),
又沒有緊急使用授權,讓業界完全沒有參與防疫的空間。」業者說。
依據《藥事法》第48-2條規定,因應緊急公共衛生情事需要,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得專案核
准特定藥物之製造或輸入,這是國內類似美國EUA的機制。但是業者又指出,「我們也問
過了,GMP文件一個都不可少。但美國EUA可以允許沒有,Stability Data (穩定性數據)
要有計劃書即可。」
一位曾任政府部門主管也分享,「美國EUA的精神不在以往有無GMP,而在此時能否應疾與
應急,包括美國醫學中心CAP CLIA 實驗室也會與EUA 內建Interactive (互動)機制,審
查單位與廠商公私合作、解決問題,同步提昇法規科學及產業能力。」
一個多月又過了,看到、聽到很多業界朋友抱怨了也沒用,有資深前輩不禁感慨,「政府
聽醫界,只用成熟的外國產品,防疫優先尚可以理解,但若連做實驗驗證都不支持,將完
全喪失了扶植生技產業的好機會。」
政府應組成「檢驗套組國家隊」
國家衛生研究院李敏西研究員表示,臺灣已很難將新冠病毒阻擋於邊境,一旦社區流行開
始發生,不積極防疫違背人道,但大量且長期的檢疫隔離,將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及經濟活
力,因此,應善用檢驗科技來提升防疫效率,非常重要。
李博士提到,病毒感染常用的檢驗方法包括病毒核酸、病毒蛋白及血清抗體,如何將三種
常用的檢驗方法應用在防疫需考慮檢驗時效、檢驗時間及價格等三因素,檢驗時效方面:
病毒核酸最早、病毒蛋白其次、血清抗體最慢;檢驗時間方面:病毒核酸較慢約需1~4小時
,病毒蛋白及血清抗體檢驗較快 (小於1小時)
這三種檢驗方法也各有其醫學意義及應用,目前確定病例接觸者及國外入境者需隔離或檢
疫14天,未來大量社區流行時,將耗費巨大檢驗費用及衍生經濟蕭條,如果在不同時程搭
配使用不同檢驗方法,將可大幅減少檢驗費用及縮短隔離檢疫時間;此外,對於制定住院
確診病例出院指標,及無症狀確診病例解除隔離指標,結合病毒蛋白及血清抗體檢驗可能
比病毒核酸檢驗更有意義。
傳染病檢驗套組是防疫重要的一環,近月來,國內已開發出多組相關檢驗方法,但依醫材
法規必須完成臨床驗證,才能取得上市許可。
只是,目前新冠病毒檢驗只在疾管署指定的醫療院所進行,現在國內確診病人四散不同醫
院,此時若無政府介入,任何檢驗套組都很難在此時快速完成臨床驗證。
政府應善用此次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契機,加速扶植相關產業。為了加速其上市及大量生產
,政府應組成「檢驗套組國家隊」,整合疾管署、食藥署、經濟部、產業界及學研機構等
來完成臨床確效、上市審查及大量生產,產品上市後應暫時統一由政府收購及分配,待供
應無虞後才開放自由買賣。
他也建議,進行臨床驗證時,最好是針對不同臨床表現的病人收集不同時期的檢體,然後
使用這些檢體比較不同的檢驗套組,這些實證資料對於制定防疫政策非常重要。
李敏西博士在我們定版後投了一篇稿:「如何善用檢驗科技提升新冠病毒防治效率」,由
於時間關係,加上我們Daily App及線上新聞已連續排程國際快篩防疫檢測的相關報導,
所以,致歉之餘也特別在此分享以上李敏西博士的精要觀點。
「政府就是不願意麻煩」
「對產業界來說,每一天都很重要,大家從兩個月前就在這裏等檢體、等審批、等科技計
劃……,已經等了兩個月,無法前進。政府仍開自己的會,一個接一個,就是不知道如何
能前進?」。
(註: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已於2020-03-26公告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申請
專案製造諮詢專線03-573-2625 黃小姐,分別也準備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專案製造
參考文件」及「新型冠狀病毒快篩試劑專案製造參考文件」供有意願廠商詢問索取。」
https://www.fda.gov.tw/TC/siteListContent.aspx?sid=310&id=32908)
業者感慨:「大多數國家,都很懂得儘量借重產學界的能量,也是給業者機會。但是,臺
灣政府常常有很多方式明明可以協助業界進行,就是不願意麻煩。例如,只要有臺灣EUA
許可,業者檢測產品就可以用到其他國家去,現在TFDA發佈了參考文件,但也已經晚了兩
、三個月,且後面還要看如何審批及速度。」。
還有院士級前輩也提及,「我實驗室有所有冠狀病毒的N proteins可以當快篩抗原,可惜
……」。
反觀,以中國華大基因為例,檢驗產品和臺灣多家業者都一樣的標準Rt-Pcr,按照標準的
新冠病毒檢測位點所設計的Assay,但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不到兩個星期就通
過審批,讓他們快速投放市場。據業者透露,該公司過去幾週出貨忙得沒時間睡覺,大賣
日本和歐美,光日本短短一、兩週就能賣兩、三千萬新臺幣。
現在,歐洲市場有迫切需求,但臺灣廠商就算有更好的技術,似乎眼前一個都進不去,「
我想,臺灣防疫做的太好了!可能沒有考慮到臺灣業界真正參與的事實。」。
聽到前輩如此結論,小明看到滿天飛過的金條,一想到臺灣檢測產業卻抓不到半條,更想
啜泣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