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年輕人車禍送醫竟確診 醫驚:無症狀感染

作者: zoeism (侯小花)   2021-06-08 20:44:45
今日警世新聞
[兩位意外送進醫院的車禍患者與自殺者,都呈現covid19陽性]
無症狀者比我們想得還多很多。
今天退一萬步疫苗暫時無解我就信你好了,
為何不做廣篩與對企業的行政命令管制呢?
先講廣篩,
請注意廣篩(普篩)並不是指全民普篩
而是針對高風險族群與地區,
幾乎90%對普篩廣篩的呼籲都是如此,
國外的成功經驗也都是這樣做。
且很多人都有分享,現在國外本就是PCR篩檢為主,
當然不會有偽陰偽陽的議題存在。
我觀察台灣的PCR篩檢量低的原因:
1.去年醫檢師有呼籲中央政府調整制度補充人力
與提升環境福利和添加設備,但並沒有被重視。
2.疫情爆發後馬偕等有採購加速效率的高級設備,
雖然沒有美國機械手臂的等級,但表示
器材不是買不到、是沒有提前準備。
如果要整體提高設備,
靠長期資方掌控沒有改善的醫療環境體制是很難辦到,
所以就是得靠政府出手。
3.世界大國PCR技術採用pooled testing
在剛開始大規模爆發時效果顯著,
但由於台灣不願意提高篩檢量、貌似也沒採取類似方式採檢。
由此可知如果一開始真的超前部署
而不是拒絕全世界都重視的篩檢量能問題
不會有大幅度的校正回歸、也不需要用快篩補強量能,
最重要的是不會有偽陰偽陽的爭議出現。
但是由於已經錯失時機
而目前指揮中心給的答案是『檢驗能量夠只是行政效率沒跟上』
也把不補人力的原因歸咎到『醫檢師不願意別行幫忙』
(這又回到醫檢師過去的呼籲、欲爭取環境改善,所以這其實是需要政府介入做勞工協調的,而不是因為他們的答案是“no”所以就維持現在的量能)
所以變成廣篩只能用地方或民間快篩去做
這部分政府仍然不願意動用行政手段去改變,
(看看現在多少國家隨時可自行做PCR篩檢甚至有些能居家檢測)
被動任由次等選擇的快篩造成朝野爭議、並消耗醫療資源。
疫苗是終極解答,但是廣篩確實會封鎖傳播鏈。
澳洲的PCR篩檢量可每日(24小時內)十萬,(完全免費)
當日甚至數小時內得知結果(親身經驗)。
過去確診零的時候、每天篩上萬人,
現在個位數確診每天篩二到八萬人,
就是要用廣篩把所有黑數揪出來確實阻斷傳播鏈,
去年以此方式加上封城讓確診數從每日上千到歸零;
今年維洲因為英國變種與印度變種侵入的關係分別再封了兩次,
年初英國變種又再次靠廣篩跟封城歸零。
現在印度變種封城中,由於普篩再度揪出極度分散的感染病例,
已知新變種的潛伏與傳播力更強更難對付,
所以如果不這麼做可能再度大爆發。這就是廣篩的重要性。
至於疫苗,澳洲也被搞過疫苗被攔截,
國產疫苗目前也暫時沒有研發成功,
所以澳洲瘋狂下訂、力拼下半年前接種完成,
目前四十歲以上皆可施打,對澳洲來說疫苗政策很緊張、已拖延到,
深怕跟不上國際速度而影響到未來國際航運。
國產部分先以國內生產為主、研發為輔,
兩者都持續繼續砸大錢中,
但緩不濟急的現況下、當然還是以現有疫苗為主。
不多說,畢竟我開頭已經退一萬步先不談疫苗爭議了。
回到關於四級的行政命令,
無法執行全面停班似乎是朝野各方共識,
因此我們現在應該呼籲的是,
中央用行政命令要求辦公室、尤其大企業的WFH強制落實,
強迫架設出遠端工作環境;
並且用行政命令強制工廠或其他傳產符合防疫條件,
例如社交距離、分流、消毒、空氣流通等,
並以容積來計算所有賣場商店市場等的可容客數並強制執行,
算是在經濟考量下四級的妥協版本。
在執行方面動員軍警兩方配合,
所以規則訂越詳細、在政策執行上基層人員越好配合。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如果政府不肯擔負義務性的道德,
又如何要求民眾做自律的期待性道德?!
所有牽涉人身自由以及資方權益的都用自律、呼籲、常識等
將責任轉嫁給民眾,便造成了此刻社會的撕裂。
『沒工作要待在家出門就是害人』

『有工作每天南北跑也可以』這樣的對立,
還有工作群聚環境下、勞資雙方風險承擔不均的對立,
同胞們將防疫效果不彰的怨氣宣洩在
互相謾罵指責檢討眼見每一人的防疫態度是否政治正確,
這樣的氛圍才是最破壞同島一命團結抗疫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