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學者:國軍以陸制海戰術領先美軍25年

作者: cjol (勤樸)   2021-06-04 15:48:49
標槍飛彈逞威 學者:國軍以陸制海戰術領先美軍25年
2021-06-02 14:04 聯合報 / 記者洪哲政/台北即時報導
海軍陸戰隊在測考中展示標槍飛彈夜間「頂攻」目標的戰力,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
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今天受訪表示,美國前總統川普於2019年7月宣布售我400枚標槍飛彈
與1700枚新式的TOW 2B RF拖式飛彈時,有些人批評國軍是要玩「坦克大決戰」,但國軍
其實是要運用在「以陸制海」上,而國軍在這方面的戰術領先美軍至少四分之一個世紀。
中華民國海軍臉書粉絲專頁昨日以「夜攻制勝-海軍陸戰隊旅營夜間實彈測考」為題,披
露部隊進駐恆春三軍聯訓中心保力山區實施反裝甲標槍飛彈夜間測考實況,在尾焰軌跡映
照下,飛彈採取頂攻模式擊中目標。蘇紫雲讚許說,這種模式也能應用岸際作為「超近海
攻船飛彈」,能用來「痛扁」敵登陸舟波。
蘇紫雲受訪表示,目前國軍服役中的是TOW-2A拖式飛彈,不但導引方式採傳統的銅線,線
導飛彈使射程受銅線長度限制,加上銅線導引較易受地形地物干擾,導致斷線失控或偏離
目標情形出現,影響作戰效能。
他受訪說,而美國前總統川普於2019年7月宣布售我400枚標槍飛彈,以及1700枚採用無線
射頻(RF)導引模式的新式的TOW 2B RF拖式飛彈,射程可達4500公尺,為美軍現役裝備。
由於射速快,從發射到攻擊完成,僅約23秒便可完成擊殺作業,不僅強化反裝甲部隊的接
戰能力,也縮減發射車暴露時間提高存活力。
蘇紫雲表示,更重要的是武器選擇透露出的國軍創新思考。若干人士批評國軍大量購買反
戰車飛彈是要玩「坦克大決戰」的爭議,恐怕猜心錯誤。
他說,表面上,採購新式的拖飛2B型是因為無線導引技術的應用,實際上則是適合於水際
飛行,也就是避免以往漢光等火力試射時拖式飛彈銅線觸水造成「脫靶」的現象。可以看
出,陸軍的思考,就是以大量反戰車飛彈當成近岸攻船飛彈使用,以戰術優勢創造防衛的
戰略優勢,這些陸軍參謀面對數量優勢的共軍,以有限資源創造優勢的苦心可見一斑。
蘇紫雲認為,是以地面部隊、旋翼部隊配置的大量反戰車飛彈,計算歷次軍售公開資料既
有各類地獄火、拖式飛彈、標槍飛彈約2500枚,主要獵殺對象就是敵人的登陸舟波。依照
戰史經驗,營級登陸部隊約需25-30艘登陸艇搭載進行搶灘,此類無覆頂的登陸艇、輕裝
甲的兩棲戰車無異是反戰車飛彈的肥美目標。 而由泊地開始的遠程火炮射擊阻絕開始,
登陸敵軍在近岸5公里開始的低潮線、高潮線、坐灘線將成為絕命空間。將歷經地獄火飛
彈、拖式飛彈、標槍飛彈等精準彈藥攻擊,至岸際2000公尺開始又遭遇戰車主砲、CM-34
雲豹甲車30鍊砲精準火力的清勦。
他評估,以此一火力密度評估,國軍一個完整聯兵營,在確保野戰防空的情況下,至少可
抵擋共軍一個合成旅的登陸。
蘇紫雲表示,最重要的是觀念的創新,美軍在2019年開始提出部分戰區的地面部隊配置反
艦飛彈的構想,減輕海軍的負擔並制約中共海軍的構想。而國軍「以陸制海」的觀念至少
領先美軍四分之一個世紀,最早是由前陸軍司令朱凱生於90年代提出將反艦飛彈配賦軍團
砲兵,其後則輾轉由海軍海鋒部隊擔綱。而陸軍在國土防衛的角色,也歷經陳鎮湘、霍守
業等陸軍司令的努力,由原先的「灘岸遭遇戰」至現今的「濱海決勝」並成功轉型。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5503487
6.備註:
美軍:比賽掃地拔草我們不會輸給台灣國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