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三峽兒女 重建傳統藍染工藝文化

作者: makinoyui (大商共主・仙劍哥)   2021-05-20 20:59:56
1.媒體來源:
peopo公民新聞
2.記者署名:
【記者葉冠妤、靳詠雯/新北市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三峽兒女 重建傳統藍染工藝文化
4.完整新聞內文:
【記者葉冠妤、靳詠雯/新北市報導】走進三峽藍染展示中心,牆上、架上
陳列著各式藍染商品,從門簾、窗簾、杯墊、餐墊等居家用品;
各式背包、絲巾、方巾等配件到近年來因應環保變得普及的飲料提袋。
每件商品雖然有著相近的顏色,但是不同於機器生產,
藍染作品從開始的採藍、浸泡、打藍、漬液,到染布過程的
反覆浸染、氧化,過程繁瑣、保有自己的獨特性,
所以即使花紋相近也會在細微之處有所不同。
三峽藍染的源起、沒落與重啟
三峽舊名「三角湧」,位於臺北盆地,地處山麓地帶又有溪流匯集,
地理位置十分適合傳統染料—馬藍的生長,為清領末年染布業發展極盛時,
北臺灣染布業重鎮。今三峽老街便是當時產業聚集所形成的街區,
兩側紅磚洋樓的外牆上仍然可以看到舊時染坊的字樣。
但是隨著化學染料出現,西裝、和服的流行,傳統染布工藝逐漸式微,
自一九三二昭和年間三峽地區僅餘一家染坊,
至二OOO年找尋失落的三峽染三峽傳統染色工藝技藝復原團隊成立,
藍染在三峽失傳將近八十餘年。九二一大地震過後,
草屯國立工藝研究所積極推廣地方產業,研究員馬芬妹走遍山野,四處尋找藍草的蹤跡,
並開啟傳統染料復育計畫,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便是在這時候接觸到他所開設的研習會,
重新認識傳統三峽在地工藝,並成立「三峽染三峽傳統染色工藝技藝復原團隊」
決心重新在三峽建立藍染文化,如今協進會的理事長劉美鈴便是其中的一員。
https://i.imgur.com/p0uW548.jpg
三角湧文化協會總幹事劉美鈴。攝影/靳詠雯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早期主要從事文史資料的收集及辦理地方藝文活動,
成立的初衷是希望傳統在地文化可以受到重視,二OOO與馬芬妹老師結識之後,
便將藍染文化視為它主要致力的方向。
步步重建 再現傳統藍染文化
「在地公部門的長輩們並不認同這個產業,說我們做這個產業會餓死、不會賺錢」,
在並不受到當地公部門支持的情況下,協進會只能自食其力,
從跟隨老師踏入山林採摘藍草開始、了解藍草的生長環境開始,
學習記錄植物及製作藍靛的方法,翻葉、舀水,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
一一走訪地方耆老、四處進行文史田野調查以外,
更不僅一次地前往日本琉球見習他國的染織文化,
結合地方耆老的記憶拼湊技法,第一年著重在了解傳統染液技術與採藍製靛的過程,
第二年則以染色方法與成品製作為重點。
如何讓布料均勻的染色、每個步驟的折法,
都是靠著成員們自己一步步慢慢學習、摸索。
協進會成員除了參與了木藍、山藍栽植的研習,更自費到師大人文中心進修染色藝術,
也在過程中逐漸加深對藍染的愛戀。除此之外,更固定安排專題演講、作品賞析、
成果展等,透過舉辦了一次次的展覽與開放社區民眾一同體驗,將藍染重新扎根三峽。
如今染工坊除了販售藍染產品以外,染工坊也接受預約體驗,推出藍染教學,
包含三峽藍染簡介、染色技藝教作、方巾染色等,沒有太多的行銷手段,
從根本的製作到販售均為協會成員自行操作。
https://i.imgur.com/5QZlGW3.png
https://i.imgur.com/AnHfuvA.png
https://i.imgur.com/H4WIZzJ.png
藍染植物介紹 製圖/葉冠妤
「我們幾乎都是三峽在地人,不是媳婦就是女兒,我們這一代穩定性是很強的,家庭主婦
的生活也不會憂於在這裡可以得到多少收入、達到什麼樣的薪資」,儘管不會憂於人力上
的缺乏,實際上劉美鈴也希望可以有年輕人、新血加入,提供新的想法,
「可以去想、去結合更多,年紀大了,創意上當然沒有年輕人多」她提到。
走出工坊的文化傳承
除了於染工坊提供遊客體驗以外,協進會也走進校園,如今三峽在地中小學,甚至公托
幼兒園均加入了藍染文化的推廣課程,三峽中園國小便以藍染為校本位課程,
將傳統文化編入課程,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藍染技術,
每年都會舉辦畢業藍染服裝秀,展現六年來的學習成果,
而三峽染工坊每一年都會陪伴學生完成這場盛大的宴會。
「我們比較想做的其實是推廣教育,不希望這個產業復原以後,
沒幾年又不見,那當初辛苦復原就沒有那個意義了。」
劉美鈴認為在這樣一代傳一代的過程,藍染這項之於三峽在地來說意義非凡的文化,
必定會在這塊土地上延續下去。
https://i.imgur.com/7bojhHZ.jpg
體驗染布的過程。攝影/靳詠雯
三峽藍染節從二OO二年舉辦至今已經有將近二十年的歷史,
「從早期為了要推廣,現在就變成一個固定的節慶。」劉美鈴說,
除了基本的體驗、展覽外每一年也會配合公部門的規劃,
邀請在地的學校、單位來進行表演,未來也會配合公所在客家文化園區裡面增添展場,
讓更多人認識到三峽藍染文化。
https://i.imgur.com/o6n36lC.jpg
來自國外的旅客也前來體驗傳統藍染工藝。攝影/靳詠雯
採訪側記
我們採訪的當天還有看到許多父母帶著兒童參與,實際下去體驗藍染的過程,
協會人員十分耐心的指導、講解,並且協會裡頭對於藍染的步驟、
方式均有很詳細的圖說跟文字解釋,染工坊也有販賣許多藍染相關商品,
雖然當天並沒有辦法實際參與,但是在訪問及拍攝的過程中,
自己也興起對這項傳統工藝的興趣。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peopo.org/news/535493
6.備註:
藍染真的是我們台灣一項珍貴的文化瑰寶
大家都應該好好的來認識體驗一下
讓這項技藝能夠被發揚
更能永續的傳承下去
作者: diabolica (打回大師再改ID)   2021-05-20 21:00:00
ID
作者: bbbruce (布魯斯)   2021-05-20 21:00:00
ID錯誤
作者: sars7125889 (sars7125889)   2021-05-20 21:00:00
id錯誤
作者: OhwadaAkira (真的好想妳)   2021-05-20 21:00:00
ID錯誤
作者: hankban   2021-05-20 21:00:00
ID FATAL ERROR
作者: i7851 (Cookie Monster)   2021-05-20 21:01:00
ID錯誤
作者: yillusionwei (浪漫幻想)   2021-05-20 21:03:00
ID錯誤
作者: Leadkeita (每天都要記得微笑:))   2021-05-20 21:04:00
ID錯誤
作者: barry0225 (BARRY)   2021-05-20 21:29:00
國難當前了,還ID錯誤
作者: woula (哲學思維)   2021-05-20 21:30:00
ID錯誤
作者: nopetw (pom-poum)   2021-05-20 21:33:00
ID錯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