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中國人的「道」是什麼?

作者: LouisLEE (屏東尼大木)   2021-02-27 13:42:02
剛睡醒,就看到這題。
打完後,才發現有人解釋了一些,慢了好幾個人,難過欸。
我們先分幾層來看,第一層是先秦道家的起源。
《漢書.藝文志》中如此形容先秦道家: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
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從這記載,可以得知:
第一、道家集團的人,最初就是一群在中原諸國擔任史官的人,集合而成的。
他們從漫長的歷史中,「經驗」出了特定的歷史規律,
也就是「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這成為「道」的概念雛形。
因此,勞思光說,先秦道家思想就是「觀變而思常」而得出的特定規律。
第二、從這樣的規律知道了,知本、清虛、自守等等的道家思想雛形,
而且其思想,又與做君王的「治術」有關—道家思想在政治上的發揮。
到了老子時,才確立了「道」的宇宙本體論。
這樣的宇宙本體論,是怎麼樣的?馮友蘭說這是一種「客觀唯心的宇宙觀」。
因此,老子說:
道可道,非常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具有兩個面向「化生萬物」、「周行不殆」,它可「經驗」而不可言說。
它是形而上的世界「本源」,是持續運作的「永恆存有」,所以「道」有一定的常軌。
對應形而下的「世間萬有」,無不在其之中,不間斷地生成變化。
再對應勞思光所說的「觀變」(了解化生萬物的變化)、「思常」(道是周行不殆的)。
它就是一種自然規律。
這是先秦道家的「道」,而原PO的另一個問題,是到了宋明理學時,
「道」的變題,之前有講到宋明理學的歷史源流,當然那是簡化很多了。
宋明理學,是沉潛許久而成的儒家思想再復興。
是儒家想要確立自己的宇宙本體論。
這時期的理學家的理論,是從先秦儒家的核心命題的再詮釋。
從本體論的確立出發,去講人如何去經驗世界?人如何去實踐道德?
並且,很自然地兼容、反省了隋唐佛學、魏晉玄學、兩漢儒學的思想。
上次是直接從朱熹、王陽明兩人的論點來分,這算是宋明理學的中後期討論,
「心/性論」,而在宋明理學的前期,則是「理/氣論」,
如此,可以勾畫出宋明理學的發展分系:
氣學:周敦頤、張載、邵雍
性(理)學:程伊川、朱熹
心學:陸象山、王陽明
氣學的理學家們的本體論建構,有部分包含了《易經》、《中庸》、道家思想,
而所謂的「氣」,則是貫串宇宙生成、經驗現象的根源。
思想上講氣論的,著名思想家是先秦道家的莊子,
莊子的「氣」,是「道」與「萬有」的縱向聯結,並非是根源。




萬有
而到了宋明理學時,則轉化了這樣的概念。
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生命精神的本源,人乃至經驗世界的萬象,都是氣之聚散而成。
像是張載的「氣一元論」:
「太虛無形,氣之本體」、「虛空即氣,則有無、隱顯、神化、性命,通一無二」
「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
或是原PO說的「太極」,雖然是朱熹的宇宙觀,
但是他是受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影響而成。
這當中,是否有看到些許先秦道家的思想影子?
你將「氣」、「太極」代換成「道」或許也說得通。
最後,可以得知三種本體論建構,再從本體論落實到實踐層面,它們講「道德的實踐」。
最高境界的的道德實踐,就是天地之性,也就是「天理」,要達到與天理同在,
類似《中庸》所說:「參贊天地之化育」之境,
因此,理學的另一個命題,就是「天理/人欲」的道德實踐課題。
如何去實踐道德?氣、性、心學都講求後天的修養工夫論,去實踐道德,
以求透過道德達到「天人合一」之境。
以朱熹的「性即理」一派的主張來說:
「格物致知」,或做「格物窮理」:
因為「天理」存在於萬物之中。
如何致知?即是透過後天的經驗,與讀書,以窮其理。
因此「知」就是知理,是知「性理」(天地之性、道德之理),
「存天理,去人欲」:
這是後天涵養心性的工夫論。
「人欲」指的是不合於「天理」(自然)的私慾,
與其相對的,「所聞者聲、所見者色、所食者味、喜怒哀樂(情)」,皆是自然之性。
而關乎「利、欲、私」等等的念頭,則是不能體現道德良善價值的欲念。
所以,它最初並非是指要去除關於人性的一切欲念。
當然,礙於篇幅,也捨棄了許多前因後果,不過理學就是這樣,
讓大木我在大學時,頭超痛,甚至每晚做惡夢,到現在可能還不了解。
OK,大GUY是這樣,有錯誤的可以指正,謝謝。
作者: event1408472 (醒世明燈)   2020-02-27 13:42:00
So sick
作者: Nigger5566 (尼哥56)   2021-02-27 13:46:00
就是霍金畢生追求的統一場論,用一條簡單的公式解釋萬物,就是道
作者: starlitfish (wind)   2021-02-27 13:47:00
道就是道 體會就好 不用解釋成這樣
作者: cpz (我是閃亮亮的鑽石)   2021-02-27 13:53:00
哲學系?
作者: PeterHenson (尋找布宜諾斯艾利斯)   2021-02-27 13:54:00
我覺得講「氣」其實有點危險,至少二程朱子不會認為氣等同於道。宋明儒學談氣本論的觀點從張載開啟的時候,最大的前提就是氣存於天地萬物之間,只在於有形無形之間聚散。反而理學脈絡下的「道」是具有超越性意義
作者: kent00216 (碰碰巧克貍)   2021-02-27 13:55:00
後面看不懂了:(
作者: warren0701 (warren)   2021-02-27 14:02:00
文章說朱子的宇宙觀承襲濂溪的太極而來,但又將濂溪歸於氣學,某以為有可商榷處。第一個是濂溪未若橫渠那樣直接表明氣一元論的立場,他底太極是否超越是可以討論的。再者,朱子言太極是將太極等於理,氣只是形而下者,所以氣是不等於太極的,氣當然也不能等於道(理),這點無論是程朱還是陸王都會認可的。
作者: GYda (GY大)   2021-02-27 14:14:00
我不知道
作者: violence0322 (阿丞)   2021-02-27 15:03:00
上有食道,下有尿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