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北市能源政策與循環城市白皮書 柯文哲

作者: ams9 (大發利市)   2020-09-16 23:37:07
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記者署名: 記者 吳宜靜 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台北市能源政策與循環城市白皮書 柯文哲:把國外最好的技術學回來組裝
4.完整新聞內文:
2020年09月16日
全球已有450個城市宣告進入「氣候緊急狀態」,而台北市對於永續城市的想
像是什麼? 台北市產業發展局11日舉辦「2020 台北永續未來願景論壇」,
會上發表「台北市能源政策白皮書」及「台北市循環城市白皮書 2.0」。
市長柯文哲強調,極端氣候是將來必須面對的挑戰,循環經濟、減能減碳與
綠能等觀念,是政策的主要價值,台北市將繼續落實永續、綠能及循環經濟

台北市喊出減碳目標:2030年減碳25%、2050年減碳50%
「台北市能源政策白皮書」預計以建構節能環境、擴大綠能供應、帶動產業
轉型三大方向,並達成三大目標: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三倍增量、節電量
13.5%、2030年碳排量減少25%。
產發局局長林崇傑表示,台北市有「溫室氣體減量督導會報」,由市長親自
主持,定期審視減碳進度,也訂出減碳目標,以2005年為基準,2050年須減
少50%的碳排放。
柯文哲分享與英國代表交流的經驗,他發現,英國的經濟在成長,但是每個
人平均碳排放量是下降的,「因此單單考慮能源政策是不對的,產業發展和
能源政策應該結合在一起。」
柯文哲強調,台灣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要把先進國家最好的技術全部都學回
來,選擇適合台灣的部分再「組裝」成政策來執行。
台北市先推服務業節電 「零碳城市」還有待努力
市府優先針對用電佔比最高的服務業推動節能,台北市服務業部門用電佔全
市52.8%,住宅用電佔34%。2015年起,市府查核與輔導2.3萬家業者,節電成
果達5億度,平均年減碳量相當於683座大安森林公園;住宅方面,市府則提
撥3至5%的費用於智慧化設施,從8000多戶的社會住宅開始,推動「智慧三表
」(水、電、瓦斯),每座社會住宅就是一座小型的能源管理系統。
產發局長林崇傑坦言,台北市還不敢提出「零碳城市」的宣告,原因在於某
些政策涉及中央和民間業者,例如公車運輸服務是來自民營公司,若要全面
轉換成電動公車,須考慮運價補貼以及電力負載等因素。此外,四、五年前
市府曾和能源局發展陽明山地熱發電,但涉及國家公園管理,所以停擺下來
,目前正在嘗試微型水力電廠、公民電廠的做法。
線性經濟模式行不通 台北市推循環城市2.0
林崇傑也舉出過去一年台北市推動循環城市的成果,包含建立「盛食交流平
台」,造福6萬人,也讓醜蔬果免於浪費;地下道和公園設置27座「雨撲滿」
,做雨水回收再利用;太陽光電的設置也成長了224% ,達到28.9百萬瓦。
2018年台北市發布全國第一份循環城市白皮書,今年的「台北市循環城市白
皮書 2.0」則是以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可食地景生態復育、再生能源整合優
化、綠色共享運輸推廣等八大核心方針,將循環經濟的概念實踐在各施政領
域中,預計推動超過35項跨局處整合措施。
柯文哲說明,過去經濟發展採用單向線性發展模式,從開採資源、生產產品
、消費一直到產品廢棄,過去50年,資源開採量已經增加三倍,「但是只有
8.6%的資源有循環再利用,如果這種模式再不改變,地球的資源將被耗盡。

柯文哲也指出,台北市在節能減碳與循環經濟的努力,已受到世界上關注肯
定,興建中的南港機廠公宅,就是台灣實踐循環經濟思維的代表作,「我們
預想 50、70 年後,房子拆除的物資還可以循環利用。」
公民團體:面對氣候緊急 城市扮演重要角色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對市政團隊表達肯定,他表示,地
方政府在能源轉型和創意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以台北市為中心的能源策略,
包含智慧電網以及儲能系統、發展分散式能源網絡等等,市府做了很好的範
例。期許台北市未來可以成立電力公司,帶領新的創意發生。
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董事長鄭秀娟則對於台北市公有屋頂太陽光電提出針砭
:「彰化縣政府一聲令下,國中小能用的屋頂都下去蓋太陽能板了,可是台
北市很多的公有屋頂和國中小的屋頂沒有加入發電的行列。台北市的人均用
電量是各縣市最高的,但人均發電量卻是台灣最少的,這是能源民主的問題
。」
「如果沒有更多的公民參與,社會的適應力量就不會厚植下去。」她以關渡
國中推行的太陽能屋頂為例,「有一半釋出給民眾集資購買,登記購買的人
數在消息一出就爆量,「顯示只要把參與的可能性開放出來,民眾響應的動
力是很高的。」希望台北市可以作為典範,讓各縣市可以參考。
台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楊宏澤指出,台北市興隆社宅的智慧電
網和智慧建築的電能管理系統,並設置太陽光電和儲能裝置,也在地下室建
設電動車充電樁,都是相當先進的做法。未來電動車和電動巴士將更普及,
中小學校也將全面裝設冷氣,楊宏澤建議台北市發展更大型的管理系統,將
公務機關、公園、學校的電力納入管理,同時也期許市府結合電力交易平台
, 讓公有屋頂的太陽光電可以獲得報酬。
參考資料
台北市能源政策白皮書:https://reurl.cc/Oq4e97
台北市循環城市白皮書:https://reurl.cc/9XpQ2O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e-info.org.tw/node/226800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作者: james732 (好人超)   2020-09-16 23:38:00
台北市又沒發電廠都是吃別人發的電
作者: rookiecop   2020-09-16 23:38:00
台灣很早就學一堆所謂的外國好東西進來 結果 哈
作者: victoryman (聖立祐 彭馬利哥)   2020-09-16 23:40:00
加油
作者: sugoi5566 (斯勾以內 Asia No.1)   2020-09-16 23:43:00
作者: kraven (昏昏欲睡)   2020-09-16 23:45:00
台北自己不發電還是用電大戶,還真有臉談環保
作者: fedona (Solanin)   2020-09-16 23:50:00
五星爐渣市長崩潰
作者: hipmyhop (黑我帕)   2020-09-16 23:55:00
台北市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 當然先進呵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