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動物仍被視為「物品」 憲法未來派盼催生

作者: sam0609 (sam)   2020-06-06 19:53:24
1.媒體來源:
芋傳媒
2.記者署名:
簡翊展
3.完整新聞標題:
動物仍被視為「物品」 憲法未來派盼催生動保新憲法
4.完整新聞內文: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近日接受台灣制憲基金會「憲法未來派」
節目主持人姚孟昌博士專訪。姚孟昌詢問何宗勳,憲法對於他以及所關心動物的意義是
什麼,何宗勳認為,一個國家在立國的時候,就必須要有一個建國藍圖,這個藍圖會
反映在憲法上。
「動物在民法裡面是被歸類為物品、財產,而不是跟生命有關,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定
要從憲法根本著手。」何宗勳說。
何宗勳說明,台灣的動物保護運動發展,其實跟政治與社會變遷有很大關係。1980 年代
之前,我們稱動物叫畜生。後來,慢慢演變成寵物、同伴動物、毛小孩,過去 20 年是
動物保護覺醒跟深耕的時間點。目前台灣毛小孩的出生量,已經高過人類的小孩子。我
們看待同伴動物、寵物的觀念,已經有一點點擬人類的概念。
目前和動物有關的法令有《野生動物保育法》與《動物保護法》,何宗勳指出,野保法
完全保護野生動物與國際保育動物,動保法主要保障寵物。台灣目前關心同伴動物、
寵物、流浪動物的團體非常多,但經濟動物、實驗動物與展演動物反而很少,這些動物
受到的保障較少,努力與進步空間大。
關於「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兩派的差別,何宗勳分析,動物權中動物與人是平等,
牽涉到動物的肖像權、創作權等都要尊重。動物保護入憲是較容易,動物權需要經過
一段時間努力。
「牠到底是毛小孩,還是寵物?」
何宗勳飼養狗狗後思考許多問題,如果是寵物,牠是被主人利用,迎合與滿足主人。
如果是毛小孩,主人是有義務照顧牠,像家裡的小孩一樣。毛小孩為什麼會情緒不好?
毛小孩有交際需要,需要交朋友,也有愛情。很多動物狀態不穩定,其實都是主人造成。
動物自己不會有問題,都是主人出問題。明瞭這些道理,人與動物的關係就會平等。
姚孟昌詢問,用更尊重生命主體的方式對待動物,有沒有可能會影響到下一代?何宗勳
提到,他們在這 5 年當中不斷在推飼養校犬,此能發展出很多生命教育課程與融合式
教學。一個小孩子出生,家長若送給他一隻毛小孩。小孩子長大到 13 歲、14 歲,開始
叛逆,但是小孩子不會對狗叛逆,因為那隻狗已經老了,會懂得去照顧狗狗的晚年。
小孩子生命當中第一個離開的親人會是毛小孩,小孩子看待生老病死方式,會比較健康
一點。
最後,何宗勳期待政府能有專責的動保警察,來處理動物虐待或刑事問題,並且修掉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中不能飼養寵物的規定。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taronews.tw/2020/06/06/662255/
6.備註:
希望社會大眾更重視貓貓狗狗們Q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