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蔡壁如汙衊議會? 北市議會暫停政黨協

作者: deann (古美門上身)   2019-11-21 08:39:53
: 北市議會下午召開大會討論市府總預算等案,民進黨議員李建昌說,蔡壁如提到進立院要
: 廢除政黨協商,是汙名化協商制度,讓外界認為協商是利益交換,蔡的說法是汙衊議會及
: 協商制度,
很多人好像不了解,政黨協商到底是幹嘛,好像如果要廢政黨協商,北市府一定要屈服
https://www.twreporter.org/a/mini-reporter-political-party-negotiation
這篇文章,昨天看到有人有貼,借花獻佛一下。
黨團協商制度的源起,主要是因為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國會經常上演立委肢體
衝突,打架次數甚至登上世界第一。當時,不論法案爭議與否,政黨都會彼此杯葛,導致
通過率僅2成。1995年,時任立法院長的劉松藩裁定,委員會審定的法案須通過「黨團協
商」,此一制度正式登上檯面。
在其他民主國家,各黨團立法時,也會針對法案內容私下協商,但只有在台灣,這個用來
處理立法院爭議的機制,被正式寫入《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議事規則中,還能直接處理
法案結果。
同樣有正式協商制度的南韓,也僅能就議程協商、不能處理結果。所以,台灣國會的黨團
協商制度,可以說是其他民主國家前所未見的。
黨團協商真的有效率?
不過,黨團協商往往讓法案更易被擱置,〈黨團協商機制: 從制度化觀點分析〉研究顯示
,以第8屆(2012~2016年)立法院會期5515筆提案分析,交付協商的一千多筆法案中,
僅不到四分之一的法案在協商期內完成,42%提案協商都未完成,最後不了了之。
礦業法、兩岸監督條例、集遊法等相關法案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用政黨協商拖延審查。
當然更多法案明明就交付審查,但委員會就是故意不排案審查的,例如反紅媒法案
其實地方議會立法的機會比較少,大多都是在做預算案的審查而已,有沒有黨團協商影響
很小,很多縣市議會甚至不太動對縣市政府的預算提出刪減的決議的。
因為預算案基本就是行政單位跟立法單位兩者之間的問題而已,當然議員有
可能因為政治問題杯葛縣市政府預算,但是沒有正當性的杯葛下去,會被選民看穿手腳,
真的的民主議會政治 應該是要具 辯論跟公開性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87/article/4422
有人說黃國昌常常嗆說來辯論,確實在議會政治上,本來就該辯論而且是公開辯論,
讓人民知道你們到底是為了什麼事情而辯論,為了什麼利益而辯論,為了什價值而辯論。
下面是施米特對議會政治的評析看法,我覺得很有道理,大家可以看看
「只有當議會嚴肅接受公開辯論並加以落實時,才是真正的議會……辯論即意見之交流,
其目的是通過論證某事為『真實』或『正確』而說服對手,或被人說服而認為某事為正確
或正當。」
缺乏基本信念的議會制度,將使得人民的希望徹底破滅,「公眾事務變成了黨派及其追隨
者分贓和妥協的對象,政治完全不是菁英的事業,倒成了一個可疑的階層從事的可恥勾當
。」「狹小而封閉的政黨或政黨派系的委員,關起門來做出決策,大資本家利益集團的代
表在極小的委員會裡取得的一致,比起千百萬人民的命運,甚至可能比任何政治決策更為
重要……」
說真的,這幾年來民進黨根本也沒也再跟你甚麼政黨協商,很多爭議性法案都是用
逕付二讀表決通過的,應該說是說想過的法案用議會技巧逕付二讀,政黨協商一個月冷凍
期後,就馬上表決通過,但是不想過的法案呢,就跟你說還在協商、版本太多、沒有共識
,不宜用表決破壞朝野和諧,話都是民進黨在講,完全執政本應是完全負責,結果變成
法案過不了都是因為朝野沒共識,在野黨杯葛,最近的廣告還說請給民進黨一個可以說到
做到的席次,給你完全過半將近70席的立委,你都無法說到做到了,然後你跟我講要
給你可以說到做到的席次?你是在跟我開玩笑嗎???
政黨協商有人覺得對小黨比較有利,那是基於不公開的利益交換之下,
不然有人說說,這幾年政黨協商,小黨透過政黨協商爭取到了它們要的理念價值
看到台北市議員說 好啊 廢除政黨協商 逐條表決 看你市府怎麼辦的講法
那我就麻煩各位議員,好好地留在議會監督市府預算,都不要跑去鬼混,好好的逐條表決
預算該刪就刪替市民把關好我們的錢,但是如果亂刪預算,所有市民也是都會看在眼裡,
台灣真的需要的是好好的理性辯論,也就是用道理來好好的戰
而不是炒作意識形態,誰賣台、誰不愛台灣、吃芒果乾,一堆只求口頭爽但對國家沒幫助
的事情來影響我們的判斷。
這次台北市議會就是藍綠最好發揮的機會,我們大家就來看沒有政黨協商的話,
議員後面要怎麼做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