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如何計劃逐鹿高端芯片行業主導權

作者: andrewkuo   2019-11-19 22:04:25
1.媒體來源:
BBC
2.記者署名
丹尼(Danny Vincent) BBC記者
3.完整新聞標題:
中國如何計劃逐鹿高端芯片行業主導權
4.完整新聞內文:
在香港市郊的一所大學校園裏,一群工程師正在設計特別的電腦芯片,他們希望這些芯片
可以被用於下一代中國製造的智能手機之中。
在校園裏的一家咖啡店裏,穿著斯坦福大學T恤衫的俞捷,靠在椅子上。他便是負責該項目
的首席工程師和教授。
他的研究團隊設計了光通信芯片,利用光而不是電信號來傳輸信息,這是5G手機和其他聯
網設備所需要的。
俞捷向BBC介紹了中國目前在發展世界一流計算機芯片產業方面面臨的挑戰。
「實際上,我認為真正的設計師將是製造業的瓶頸。我們沒有那麼多研究機構和產業基地
來培養這些設計師,」他說。
俞捷項目的部分資金由華為提供。這家中國通信和電信巨頭在過去幾個月,成為國際政治
風暴的中心。
今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一份名單。理由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美國企業只有獲得許可
才能與其貿易。
許多行業觀察人士擔心,中美貿易戰可能會導致全球技術供應鏈面臨崩潰風險。
特別是,中國的計算機芯片(或半導體)普遍依賴海外公司。它們體積雖小,卻廣泛應用
於從消費類電子產品到軍事硬件的各個領域。
「政治上,一切都可以作為討價還價的力量,」俞捷說。
「如果這些公司和國家開始對技術有所保留,那麼每個人都會受到傷害。從技術角度看沒
有好處,」他說。
中國毫不掩飾其希望在技術上自給自足的願望。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進口國和消費
國。
目前,只有16%的半導體產量推動了其科技繁榮。
遭遇美國最新制裁的中國AI公司能否反擊
北極網絡市場群雄逐鹿 中國亮牌入局
G20習特會前,美國芯片商恢復部分對華為供貨
盤點對華為參與5G建設點頭和搖頭的國家
但中國計劃到2020年生產40%的半導體,到2025年生產70%的半導體。這項雄心勃勃的計劃
在與美國貿易戰的刺激下被制定。
2018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了中國主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呼籲專家們在核心技
術的研發上自力更生。
此前一個月,美國政府禁止了美國企業向中國第二大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出售零部件。
這一禁令似乎讓中國領導人明白,中國的科技繁榮依賴於外國技術。
今年10月,為了助力中國科技行業進一步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中國政府設立了一支290億美
元的基金,以支持半導體行業。
「毫無疑問,中國有製造芯片的工程師。問題是他們能否製造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硅
谷歷史學家、人工智能學者皮耶羅·斯卡魯菲(Piero Scaruffi)問道。
「當然,華為可以開發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統,政府也可以確保它們在中國取得成功。華
為和其他中國手機製造商也在國外市場取得了成功,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華為的芯
片和操作系統是否會像高通(Qualcomm)和安卓(Android)那樣具有競爭力?很可能不是
,」斯卡魯菲補充道:「充其量也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實現。」
斯凱魯菲估計,中國可能比領先的高端電腦芯片生產商落後至多10年。大多數高端電子產
品的芯片都是由專業的生產商生產的。例如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它生產超
過70%的由第三方公司設計的芯片。
僅僅獲得製造高端芯片所需的最佳機器便很困難。
「從設備開始,它的精度非常高。你需要打印非常精確的細節。擁有這種技術所需的設備
由世界上少數幾家公司控制,」俞捷說。
俞捷認為,中國大陸的技術落後於台積電等公司三到四代。他說,中國缺乏製造高端芯片
的行業經驗。但他認為,在芯片設計方面,華為等公司已經具備了競爭力。
那麼,科技巨頭華為將何去何從?
俞捷表示,華為正試圖複製三星等公司的成功商業模式(三星自行生產電腦芯片),而不
是試圖與中國政府雄心勃勃的工業計劃接軌。
俞捷說:「你幾乎可以把它們看作一家綜合性公司,擁有蘋果或高通那樣的專長。」
李昌竹是華為的終身員工,也是華為手機產品副總裁。23年前,他剛畢業就加入了這家公
司,看著它成長為國際科技巨頭。他稱,華為這樣的公司的目標僅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我們願意使用其他供應商的芯片組。每年我們都會從高通公司購買大量芯片,我們對此
持開放態度。我們使用最好的芯片組來滿足客戶的需求,」他在澳門的一次科技會議上說

華為遭斷供潮 科技公司尋找替代供應商有多難
美國科技禁令下華為的陣痛
軍情六處頭目:新技術和政治變化催生第四代間諜
中興「罪與罰」的前前後後
半導體行業的增長是由顛覆性的新技術推動的。在2000年代末,智能手機的出現推動了對
微型集成電路的需求,這些電路控制著從內存、藍牙到WiFi的一切。
但如今,中國在人工智能和5G等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的雄心,預計將進一步推動對高端芯片
的需求。
像斯卡魯菲這樣的行業分析師對中國真正的創新能力仍抱有疑問。「每個中國城市都想建
立自己的硅谷。它更傾向於自上而下的驅動。硅谷的一個很大的優勢是,它遠離政治權力
,」斯卡魯菲說。
他認為,中國的技術成功在於技術應用,而不是技術創造。
「如果你的衡量標凖是有多少人使用智能手機購物,那麼中國贏了。但如果你的衡量標凖
是諾貝爾獎得主,那麼中國輸得很慘,」他說。
「當然,中國在通過應用技術,極大地改變社會方面非常成功,」斯卡魯菲說。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0469905
6.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