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投票指南

作者: ezpeer15 (藍山咖啡)   2018-11-22 21:26:53
發錢:
每10推100P,發到100推。
先講結論:
「用投票指南公布的數據來評斷議員的表現並不準確」
最近大家很熱衷於使用投票指南來評斷一個議員的表現好壞。
既然本肥宅在議會打滾了十幾年,我認為我有義務告訴各位真實的情況。
尤其是使用這些數據做出錯誤解讀的特定人士。
大家在分享這些資訊的時候大多數不帶有惡意,本持著改變台灣政治
的一股熱誠,希望議會能透明化,受人監督。但是某些人做了錯誤解讀,
卻可能淘汰了認真做事的議員,留下了遵循「形式主義」的議員。
錯誤的監督,怎麼造成議員的「形式主義」?
用議員的出席率來評斷議員的表現,完全是個錯誤,議會開會下午
兩點開始,下午一點就開放簽到,簽完就拍拍屁股閃人,看看底下這張圖,
裡面確實有很棒的全勤議員。
https://imgur.com/SMyAWbn
但也有一些連議會警衛看了都搖頭的全勤議員。是啦!政黨甲級動員
不來罰一萬的時候,某些全勤議員,才會「偶爾」出現會場乖乖坐著,
結果這些人都被他列成好寶寶名單。對議員來說,請假我領不到出席費,
還要被這些監督的人罵,那我就來簽個到,當薪水小偷,還可以被列入好寶寶名單,
何樂而不為?
要監督這些議員,需要列入參考的是「在場時間」、「發言質與量」,
而非出席率這種鼓勵薪水小偷的形式主義,就現階段來說,統計在場時間還是有其
困難度要克服。
圖中還有另一個參考值,「主提案」。
這個就更加弔詭了,竟然可以把這個列為不做事議員的評斷依據,還說得振振有詞、
沾沾自喜,議會的實際運作並非此人所想像的那樣。
「我認真想了一個提案,邀請大家來附議簽名,我提了好多案,所以是好棒棒議員,
至於沒提主提案的人,就像癡呆國大代表一樣只會畫押簽名。」
如果要這樣評斷議員的成績,就又陷入「形式主義」的陷阱裡了。
首先,給各位一個觀念,「主提案」並不是提案的唯一管道,議員關心某個議題時,
例如議員要提案,但手邊的資源有限,助理非相關專業,蒐集資料人力有限,議員是可以
要求相關局處主動進行提案的,當由局處進行提案時,市府擁有更多的資源,可以進行如
:找學者開公聽會、更效率的蒐集大量數據及資料整合,可以做出比議員更加「全面」的
提案。
第二,由議員主動做的提案,如果此議案會對特定區域市民有利益時,其同選區競爭
議員,你認為會輕鬆讓此議案通過嗎?這不是白白把票源給出讓掉了。加上不同立場、
不同政黨的敵對議員,當一個主提案人,竟然要面對這麼多的阻礙,不要成為那個
「主提案人」,默默推動這個議案,不是很好嗎?
若由局處提出的議案,這些敵對議員也會比較認真去審這個議案,既然要做對市民
有益的事情,何必去爭這個「主提案人」的位置。
第三,以下圖12173案為例
https://imgur.com/STs05ea
台北監督連線的議員很早就有在議事上合作,多個提案都有互相幫助,彼此之間各有
各自主導的提案,但是陳政忠議員是做八屆的資深議員,如由陳政忠議員來做「主提案」
在推動提案上比較容易且達成共識,由陳政忠擔任後續的召委也會比較順利,那又何必
讓其他三位只有三~五屆且政敵可能較多的議員來擔任主提案呢?
結果依投票指南的數據,主提案數:林國成0、李慶元0、黃珊珊2,這些人就變成了
打混摸魚議員。林國成、李慶元主提案數雖0,但是4年來參加聯合提案和附署提案,
都多達5、60案以上,就是議事合作的成果,難道說這不能算做了事?
第四,在議會有個大家心知肚明的現象,主提案數高的某些議員,受到外界的利益
團體壓力,就提了幾個案子,好對外界這些團體有個交代,說難聽點,就是常幫忙關說
的議員,若依據投票指南提出的標準,這些人都成為好寶寶議員,不懂的人,就照這網站
給的數據投票。
還覺得自己在改變台灣。
結論:這個網站立意良善,發文解讀這些數據的人我想你也不是壞人,
但是,請多跟參與議會的人員討論,不要只抓住一點,一個剖面去觀摩,
要深入去了解議會生態,用更好的方式去評斷這些議員,繼續堅持,
絕對可以改變議會,加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