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柯文哲政績 9.打開城市空間想像

作者: bluwind1 (藍天的風)   2018-11-15 08:07:26
官網整理的政績地圖 https://www.teamkp.tw/map
依照政治理念分為18主題,每個主題再分為多個子項目,
這一次可能是柯文哲的最後一役,選後這些資料可能也會清除,
搬來整理,順便為這四年台北市的改變留下紀錄
1.改變政治文化 2.翻轉軸線 3.市場改建 4.臺北都市計畫
5.綠色運輸 6.參與式民主 7.擁抱差異 8.國際交流
9.打開城市空間想像 10.勞權與安全平等城市 11.新創臺北,青創世代
12.韌性城市 13.居住正義 14.孕育美好 15.臺北與你好好到老
16.智慧城市 17.減債 18.聰明行政
9.打開城市空間想像
以前,我們都是蓋一座博物館,把文物放在裡面,歷史就封存在一個密閉空間內。
現在,我們要打破博物館的疆界,把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與街區重新規劃,在臺北
市創造城南、城中、北投、艋舺、大稻埕五座沒有圍牆的「城市博物館」。因為有
了城市博物館,社區不再只是社區,在其中的人與旅客形成了或大或小的社群—有
了社群,就有了文化的能量,古老的臺北故事也找到了傳承下去的依據。
另外,還有像是「白晝之夜」,透過活動賦予空間新生命,旅客與市民不只能體驗
城市的文化與歷史,也在與城市與社區互動的過程中,持續給予空間不同的想像。
像「共融式遊戲場」,讓不同的人群在這相遇,一同遊戲,真正體會並尊重彼此的
差異;像「友善動物空間」,秉持著「我們怎麼對待自己,就要那麼對待動物」的
理念,讓寵物在這座城市也生活得快樂自在。
這裡是臺北,期待你的創新與想像。
共融式遊戲場
我常說,政治要落實在人民每天的生活,小朋友如果需要更多元、有趣、符
合他們成長期待的遊玩空間,我們這些在做事的大人就應該來想辦法。
「Play for all」是我們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我認為,不該讓家長非得把
小朋友帶到大的公園,而是我們要努力慢慢讓鄰里的公園也有大家都喜歡玩
的遊樂設施。這幾年來,我們在臺北市各個區域規劃設計了好幾座「共融式
遊戲場」,就是希望所有的孩子與大人都可以一起遊玩,並在遊戲的過程學
習人際間的相處,也激發創造力。
所謂「共融式遊戲場」,是依照在地文化思考、帶進美學思維,且符合民眾
需求,讓大家都能使用的遊戲場;既然要達到共融的目的,所以就必須具有
簡單、安全、可及性及多元等特色。我一直在強調「設計是要花錢的」,這
個計畫有一個重點是將公家的資源投入設計領域,使用「Made in Taiwan」
的材料,趁這機會展現台灣的設計能量,也代表臺北市邁向先進城市的努力
,希望未來設計能成為台灣產業的主力,生產的遊戲器材也能外銷其他國家

共融式遊樂場的出現,其實隱藏著一份嚴肅的信念:期待這個城市能夠真正
看見彼此不同,且真正認識彼此,擁抱彼此。這項理念在推動過程中即使困
難,所幸市民們都很支持,孩子也玩得很開心。我們希望推動的遊戲場不僅
是代表著大人小孩有了更安全、舒適、直覺性的遊戲空間,也是臺北市邁向
先進文明城市的象徵。
友善動物空間
「要看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要看這個國家對待動物的態度。」尊重生命、
保護動物不是口號而已,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小動物對許多人心中,已經不只是寵物,更是家人、朋友等重要的存在。
「臺北動物友善空間」
https://goo.gl/G8ioBG
以這個基礎點作為發想,推廣至今,已經有54家業者加入,共計72處店面提
供寵物家庭動物友善空間與服務。動物友善空間業者會在店門口張貼或懸掛
以貓狗對視畫面為設計的藍色標示貼紙、限量木質紀念牌供民眾辨識,飼主
若看見有專屬標示的店家,可放心與毛小孩前往消費。
我們希望改變大眾看待動物的目光,尊重生命,不分物種,這是一座光榮城
市該有的平等與包容。
城南城市博物館
如果說臺北是一個有文化深度的地方,那城南的人文歷史絕對是這座城最重
要的基底。
「城南城市博物館」的「城南」兩字,意思是指臺北城「南門以南」的地方
,現在的南海路、汀州路、古亭和公館一帶都算是「城南」。
這一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產,溫羅町人文街區的書香與獨立音樂是年輕人
共同的回憶,紀州庵文學森林是臺北文學的匯聚地,還有客家文化主題園區
、十字樓、學人新村、嘉禾新村、自來水博物館園區、寶藏巖、煥民新村等
,每個都是人們來去臺北,落地生根,打造獨特生活地景的證明。不得不提
的是,這裡還有老臺北人的約會聖地植物園;文青愛去的牯嶺街小劇場與舊
書店;我常常去吃的魯肉飯;還有我太太最愛逛的南門市場。
在我們的整合之下,城南的人文魅力將展現在更多人眼前。
城中城市博物館
「城中城市博物館」整合了中山地下書街,書街改造者為誠品董事長吳清友
先生,這是他生前親自策劃的最後一個作品「誠品R79」,再配合中山到雙連
捷運站的線型公園,以及周邊赤峰街的文創街區,讓這裡成為臺北市新的一
處文化聚落。
「城中博物館」計畫的整合帶動了當地觀光產業發展,民眾可以在這散步、
運動、造訪書店、文創小店,讓城中新區搖身一變成為台灣文創的加值地。
艋舺城市博物館
艋舺是臺北市經貿產業的起源地之一,傳統產業眾多且具有深厚的歷史內涵
,是臺北文化的心臟。艋舺歷史悠久,發展出像青草業、佛具業和打鐵等傳
統產業,市府運用城市博物館概念展現特色商家,整合各局處攜手讓環境變
整齊,不只幫助觀光產業加值,也透過年輕人的創意讓老店重生,傳承傳統
手藝成為地方特色。串連在地文化與在地人成為博物館中的主角,才是城市
博物館最重要的意義。
北投生態博物園區
「北投城市博物館」是我最看好的一座博物館,因為這裡有非常獨特的自然
生態與人文特色。
我太太很喜歡北投,之前我都會被她拖著去北投的溫泉飯店泡湯,放鬆身心
。北投的魅力在於這裡散發出舒適的「慢活」感,我想,這是所有臺北市民
最珍貴的寶藏。
目前,我們正在整合北投圖書館、新北投車站、溫泉博物館、地熱谷、全世
界獨一無二的溫泉眷村「中心新村」、區內的各個文化館與公園,再加上在
地公民團體積極用心的推廣,合起來就讓「北投生態博物館」成為一座「沒
有圍牆的城市博物館」。
大稻埕城市博物館
「大稻埕城市博物館」,是五大城市博物館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從繁華的「
大稻埕碼頭」開始,可以走向迪化街,在歷史悠久的「大稻埕故事工坊」用
AR(擴增實境)導覽,讓過去的景物在眼前上演;可以到一旁的「永樂市場
」體驗百年來不斷創新的傳統布業;也可以跨越延平北路到「新芳春茶行」
體驗製茶業昔日的榮景;或者探訪全台灣第一間完整保存捐贈的醫生館「仁
安醫院」等等。
除此之外,大稻埕更是台灣近代民主運動的起源地,我們規劃了「1920大稻
埕自由民主之路」,涵蓋臺北北警察署(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靜修女
中(台灣民眾黨會址)、義美餅店(蔣渭水醫院、台灣民報舊址)等當年民
主運動的重要據點,沿著這條路線,大家都能探尋當年蔣渭水、林獻堂等民
主先賢的足跡,潛入繁華老臺北。
古老的歷史建物、充滿風味的老街區,加上各種創新元素,讓大稻埕不只是
座熱鬧的舊城區,還是一座活的、充滿生命力、突破空間限制的城市博物館

臺北白晝之夜
「白晝之夜」是全球知名的夜間城市藝術祭。我們希望透過這場夜晚藝術活
動,帶動「都市創新」及「公共空間設計」兩大想像。藉由多樣節目與展出
,讓市民自然接觸藝術,自由穿梭於城市空間之中。我們會持續努力在城市
中塑造獨特的交流共享環境,讓藝術走進我們的生活,賦予城市空間不同想
像。
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
為了讓城市內的老舊房子擺脫治安死角的困境,我們推出了「老房子文化運
動」。
透過建置媒合平台,公開招標邀請專家、職人一起加入老房子修護計畫。譬
如在臺北市臨沂街的「幸町日式宿舍」,建於1930年,歷經90年風霜屋況極
不理想;透過這項計畫,業者投入高額經費,從台南引進檜木重新整建,「
幸町日式宿舍」因而獲得重生的機會。現在,它蛻變成「文房」,成為提供
市民閱讀的靈感場所。另外,像是「陽明山美軍宿舍」,最近也在多年整建
後,獲得重生。
老房子是臺北文化最重要的敘事者,它們說出臺北的老故事、新經驗。在我
們的修護計畫之下,相信會有愈來愈多的老屋子繼續陪伴臺北人譜寫屬於這
座城市的文化記憶。
文化資產修護工程
文化資產的修護,不僅是保存文化資產,亦是活化文化資產的關鍵。
文化資產不但是市民的共同記憶,也是臺北城市生活的重要養分。這中間,
要如何找到保存與活化的平衡點,顧及周邊居民與文化人士的堅持,我們著
實花了好大的力氣,也學到經驗。自《文化資產保存法》權限放寬後,臺北
市的文資登錄已達全國之冠,已有四百多處登錄。因此,文化資產的修護與
活用成為我們的重要挑戰。
以三井倉庫為例,在文資委員的協力與督導下,我們完成了三井倉庫的修復
工程與後期活化計畫。文化資產的爭議往往來自如何保存、如何修復與如何
活化,為了公開透明,我們也公開了文資委員會的會議過程,希望藉由公開
透明的程序,讓不同見解的看法能夠被納入討論。
四年來我們不間斷的學習與檢討,未來我們也會繼續努力,讓臺北的文化與
歷史呈現它本有的深度與特質,也請大家持續監督我們,給我們指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