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空氣盒子測空品真相 綠委質疑引發民眾恐

作者: Arbin (路人_Lv菜逼八)   2018-11-14 22:43:13
1.媒體來源: UDN
2.完整新聞標題:
空氣盒子測空品真相 綠委質疑引發民眾恐慌要砍預算
3.完整新聞內文:
由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資訊服務處處長陳伶志帶領的「空氣盒子」空氣品質監
測網,近來成為台灣民眾查看周遭空品的好幫手,立法委員吳焜裕今在立法院卻質疑「空
氣盒子」宣布結果引發民眾恐慌,揚言要刪預算。
空氣盒子是由Edimax訊舟科技、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合作,提供AirBox空氣盒子予學校
和市民,用於感測PM2.5、溫度與濕度,並將環境資訊上載至Edimax Cloud訊舟科技雲端
物聯網平台。市民可透過EdiGreen app隨時監看各據點的空氣品質資訊,透過清楚的Goog
le Map地圖介面了解空氣品質的好壞。
由於「空氣盒子」強調由政府、民間業者與人民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機制」(
4P, Public-Private-People Partnership),熱心民眾還會主動打電話給學校,通報空
氣盒子壞掉了,需要維修,很多環保團體每天都會關注空氣盒子的數據,討論各地的空氣
品質,陳伶志還稱空氣盒子是台灣「公民科技」的成功典範。
不過由於空氣盒子監測的點遠大於環保署的空氣監測站,網站指標呈現方式也有異,同一
天兩者顯現空品結果略有不同。如11月8日幾乎全台空品拉警報,環保署空品網顯現北部
、台中忠明、雲嘉南及高屏地區的空氣品質指標都呈紅色警示,空氣盒子網站則顯現細懸
浮微粒PM2.5或空氣品質指標AQI西半部都呈現紫色或紅色。立委吳焜裕今就在立法院教育
及文化委員會質疑中研院,指該計畫基礎研究不清楚就公布結果,造成民眾恐慌。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該計畫據知,是資訊所跟環保署合作;吳焜裕則說,環保署稱是
中研院提出,認為該計畫畫基礎研究不完善,怎能公布資料,說要刪預算。廖俊智表示,
檢討後將改進。
陳伶志會後受訪表示,吳焜裕是用環保署角度講標準量測,主要是科學用途,和空氣盒子
從人的需求出發、關注每人周遭空品的日常用途不同。
陳伶志說,由於環保署空氣監測站全台僅77站,測的都是空曠地區10到15公尺空中,測的
是大氣平均濃度,不能有偏差值,所以都選通風良好的地方測,用的是傳統環工研究的感
測方式;但空氣盒子關注的是人人感知的空品狀況,如氣喘者旁邊若有煙囪,就該避免,
因此在全台布有3000個點,測站也就在一般生活場域,是用最新的方式測,測量高度雖然
和環保署差不多,但測出結果自然不同。
陳伶志說,空氣盒子現已和全球40個國家合作,全球共有6000個點,由於該計畫預算來自
前瞻預算,全台中小學也都已布站完畢,相信吳焜裕不會真的刪預算。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3479777
5.備註:
沒必要刪掉預算八
看了內文
我覺得這兩者比較像是需求不一樣的差別
既然需求不一樣 那就都留著也好R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