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我多年沒收到本地博士生!」南向外籍生

作者: skn60694 (入聲)   2018-11-11 23:32:19
1.媒體來源: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吳佩旻╱即時報導
2.完整新聞標題:
「我多年沒收到本地博士生!」南向外籍生成研究主力
3.完整新聞內文:
政府推動新南向教育,來自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大學生3年內激增6成4,近來雖傳出康寧
大學透過冒名仲介招收斯里蘭卡學生違法打工弊端,但像清大、台科大等校,透過給獎學
金、設穆斯林祈禱室、印度廚房等配套,仍吸引不少專心向學的優秀學生,甚至成為研究
主力。
教育部統計,包括東協10國、南亞6國及紐澳等新南項18國,103學年在台攻讀學位或研習
的大專以上學生僅約2.5萬人,106學年已增為4.1萬人,3年內激增6成4,以馬來西亞、印
尼、越南、泰國、印度最多,以印尼、印度增加最快。
雖然近期傳出新南向學生招生弊端,但也有許多學校建立機制、避免誤踩地雷,招到真的
向學、而非只想來台打工的優秀學生,成為研究主力、甚至帶動新的研究方向。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指出,該校外籍碩博士居全台之冠,已成教授得力助手,校方根據學生
成績,除提供半額至全額學雜費減免,也有專為外籍生規畫的清真餐廳,所有飲食均比照
伊斯蘭教習俗,包括不吃豬肉、家禽須先放血等,宿舍及教室區也都設有祈禱室及專用盥
洗設備,提供友善環境,吸引更多外籍生慕名而來。
外籍生往往能帶動新的研究方向,例如台科大印尼資工所博士生哈明飛,和台、印尼穆斯
林學生開發「清真‧台灣」App,收錄全台300家清真餐廳、旅館、祈禱室、商店等資訊,
促進南向觀光,也獲教育部創業基金補助50萬元;台科大化工博士吳慧莉返回印尼教書,
以改善汙水處理的研究,今年更獲新加坡頒發的「亞洲百大傑出科學家獎」。
至於清大外籍生,以印度籍居多,約兩百多名。教務長戴念華指出,因出路受限,國內學
生愈來愈不想念博士,外籍生剛好填補空缺,清大以化學所的印度博士生、博士後研究生
最多,已成為主力,對發表論文的質量及廣度都有顯著幫助;校內多年前就在校內設立專
屬廚房,連附近的印度工程師都特地到此品嘗懷念的家鄉味。另外像宿舍及圖書館也都設
有穆斯林的祈禱室。
戴念華表示,清大對於外籍博士生提供相當優渥的獎勵條件,新進外籍博士班學生一經系
所推薦,幾乎全都可拿到學校免學雜費及每月一萬元獎學金,再加上指導教授每月一萬元
以上津貼,學生多能無後顧之憂專心向學。獎學金還不只給一年,博士生升二年級可申請
續領,以一年級成績為評估參考,升三年級則視其學業與研究等表現,升四年級則看研究
成果。
外籍生若拿到學位留在清大做博士後研究,戴念華說,年薪只約80萬台幣,比起美國至少
120萬台幣少許多。若留台當助理教授,月薪約7萬多元,若夠優秀,清大可加碼到10萬元
以上,但港、星、歐美等國大學可能是2-4倍;即使教育部最近祭出「玉山青年學者」計
畫,每年可多補助150萬元,但名額太少,留才誘因仍不夠。
戴念華舉例,他材料系的實驗室,有兩個印度博士生,畢業後分別加拿大、比利時,後者
特別優秀,在清大已打通任督二脈,畢業時已發表10幾篇論文,最後仍選擇赴歐;另一名
越南博士生也很優秀,雖留台,但也認為留台工作限制可再鬆綁。
戴念華說,國內學生不願念博士,甚至有教授私下抱怨,「已經好幾年沒收到本地博士生
了,都靠外籍生幫忙。」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473517
5.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