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工業4.0是啥 發錢

作者: JeremyJoung (J.J.)   2018-11-11 00:28:53
開頭先講結論
不管是以廣義還是狹義來說
目前都不存在任何"明確"唯一的標準可以定義 什麼是工業4.0
因為這玩意完全就是個各說各話的概念
這在講求"標準化"的工業製造中 是很罕見的事情
1.0~3.0 前面都有人解釋過了
分別就是 蒸氣 電力 電腦控制
而前三次工業革命的重點都在於 [大幅提升工業產能] 並且不斷的"標準化"
但是4.0不一樣
4.0基本上不會帶來突破性的產能上升
而且 4.0最大的特徵是生產的"反標準化" 開始講求彈性與客製
簡單的說 就是在生產步驟出現了"可選擇性"
這是在1.0-3.0時都不曾出現過的特徵
過去
所有機台都是一串指令下去 就一路到達終點 中間不會有任何指令變化
而4.0打破了這個觀點
4.0最大的特徵是 設備開始有了訊號"輸入"功能 而不只是單純的指令輸出
以遊戲來舉例的話
1.0是從鍵盤變成搖桿操作 遊戲操作變得比較順暢
2.0就是升級為連擊搖桿 可以更快的完成操作
3.0是技能搖桿 可以錄製組合技 一個按鈕就可以放出複雜的大絕招 省的手一直按
但是到這邊為止 都還是完全是[由人類在操作遊戲]
而4.0就不同了 4.0開始就是遊戲外掛
可以自動的幫人類完成許多小動作 或是一些輔助機能
以 [降低人類在遊戲中的操作介入頻率]
4.0最高級的程度 就是RO機器人
自動打怪/放技 自動補血 自動卷軸回城販售/清倉
所有的動作 都是電腦全自動 完全不假以人手
這就是終極的工業4.0
-
而事實上
在現實中4.0的進程不是什麼突發奇想的概念
而只是把很多現行的現代化工廠的自動化管理規格給整合起來而已
就如同前面說的 GG就已經是最接近4.0的模範企業
而且遠比人家德國開口之前 就更早就開始投入4.0的發展
嚴格來說 幾乎所有的科技廠早就有4.0的產線基礎了
因為 科技廠全面自動化管理流程都已經非常完善 或多或少的程度而已
而傳統產業 則還是在2.0到3.0之間打轉
很多根本連基本CNC車床 電腦輸速帶 都還沒導入 完全是用人工機械在操作
這就是台灣傳統產業COST DOWN的精隨 "工人智慧"
-
基本上
4.0產業一定具備下列基礎
1. ERP系統
若沒ERP系統 絕對無法承擔4.0所需的龐大資訊 光是這個ERP 就可以搞死一堆人
2. 網路商務/線上機台
所有的資料 一定都要連網 由中央伺服器統一管理/監控
而這概念不見得是物聯網
因為物連網強調在於 生活中"一切"的設備都要上線 並資料匯集
這中間必須仰賴一套巨大而完整的 "通用資料交換傳輸標準" 而這個標準尚不存在
但是自動化產線只需要 那一套產線本身有連線互動就夠了 不需要這麼複雜
而企業無紙化是必然的選擇
基本上 只要能把ERP+網路商務弄到極致 大概就已經完成4.0一半的發展了
至於什麼 進銷存分析阿 成本分析 市場分析阿 這都是現役ERP已可達成的範圍
-
最後 作為現役一個ERP工程師
4.0帶給台灣最大的好處就是 "無盡的失業率"
因為 4.0的核心終旨就是要"去人類化"
[排除一切在生產過程中由人類介入的操作選擇]
簡單的舉個例子
料理廚藝中有所謂"大火快炒三分鐘" 料理的概念
雖然 字面上就是加熱三分鐘而已
但是實際上 因為在中間過程會因為食材與環境的"不標準性" 所帶來的生產誤差
所以需要有大量的人為介入修正動作 因此才有廚師存在的"價值"
能修正食材的手藝 這就是廚師存在的最大價值
而終極的4.0料理機器人 則可以完美的重現這個大火快炒三分鐘的料理廚藝
讓廚師的料理廚藝變得沒有"核心價值"
因此 餐廳就不再需要高薪聘請廚師 只需要購入可工業量產的4.0廚藝機器人就好
這就是所謂工業4.0的真相
終極的工業4.0 會殲滅所有技職體系的勞工
只留下最上層的研發管理人員 以及資本累積的大老闆
不過 這個進程再怎麼快 大概都至少還要50年以上左右
畢竟那樣高智能的AI系統 目前還不具備條件
但是
現在我們手上的ERP系統 已經可以淘汰大量的"低技術含量"的行政缺了
基本上 行政自動化的完成度已經非常高了
所以 行政人員的薪資待遇才會這麼可悲
因為只要有了ERP 誰都可以"取代"這個職位
共勉之
※ 引述《snaken (snaken)》之銘言:
: : 台灣目前大約做到3軸可以,5軸頗少頗難
: :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3.0根本沒走完 = =
: 看到這麼錯的文章,
: 不打臉來端正視聽一下實在對不起台灣廣大的自動化同行
: 先說結論,目前工業4.0是啥?
: 全世界整個業內都知道但不說的祕密就是這是騙錢的口號!
: 第一個喊的是德國西門子&博世,
: 講白點就是他們從device/controller到PLM,CAD全都有
: 大家全部一起買吧!!
: 日系廠商看了就暴怒,加個4.0在後面就可以賣total solution
: 悟空界王拳都可以100倍了,自己竟然想不到4.0實在無顏見鳥山明
: 不如加個e在前面吧就變e-factory by 三菱
: 台灣廠商看到就高潮了!
: 他們喊的是:三菱西門子好貴阿,這裡有一批好便宜的貨要不要考慮一下啊
: 機器設備商看到就更高潮了,
: 一隻iphoneXs 35k, 加了Max 但只增加0.7'可以多賣4K
: 一個機台35M, 加個4.0 但只多給你一個網路孔不就也可以多賣4M嗎!!
: 就這樣全世界風生水起4.0快樂無比。
: 在台灣如果你想要看比較扎實一點的資料,
: 千萬不要看商周
: 千萬不要看商周
: 千萬不要看商周
: 可以買Springer的工業4.0
: 只要380元,以Springer來說實在便宜到有剩。
: 但,如果你可以看完而且看懂,那我會建議你去念哲學博士。
: 德國人基於自己流程狂熱主義者的性格使然,
: 整個對4.0的研究已經像在建立另外一個馬克思主義了。
: 引述書中前言:
: 本書將工業4.0視為一套社會技術系統,該系統研究技術發展,
: 社會需求以及經濟挑戰之間的相互作用,並關注社會中心問題:
: 工業領域未來的工作導向是甚麼?他有甚麼意義?
: 看完有沒有一種,你本來以為打開房門會看到范冰冰,
: 但是變成白冰冰的感覺
: 回到現實面,到底工業4.0是要解決啥問題?
: 或者更現實的,台灣在這條路走不走得通?
: 其實這要分兩個方向來討論,最簡單的講法就是:
: 你是買方還是用方?
: 講個最實在的例子吧,目前工業2.0的主打是電力,多數國家已經達到這個水平
: 了嗎?
: 全世界幾乎每個國家都有電,但他媽的蓋電廠就是個寡占到爆的生意!
: 如果要賣工業2.0,我可以告訴你全世界都還不夠格。
: 工業4.0的狀況相同,但台灣有幾個優勢
: 我們在3.0等級的賣家很多,
: 台達、研華、凌華、新代、上銀、威倫...都在各自的領域赫赫有名。
: 3.0等級的買家也很凶狠
: 不管是住海邊的還是神奇寶貝,還有全世界理論上最接近工業4.0理想的TSMC
: 最棒的是,台灣是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體
: 而且這些中小企業混不下去的都到中國找活路去了
: 剩下的根本就跟練蠱一樣,有些非常特殊的技能活下來。
: 最主要的一招是 「彈性化生產」
: 舉個做螺絲當例子,你要量產螺絲釘根本比不過中國的量
: 所以南部幾家螺絲廠都轉作特規化接單生產
: 為了更有效率的做到這件事,除了壓榨勞工成為血汗工廠之外
: 把各個機台聯接起來,把所有的sensor資料上報系統也是必要的
: 你說這個有很難嗎?
: 我跟你講高科技一點的用485做作得到了,
: low end一點用手機拍機台HMI用line傳到辦公室效能也很好了
: 但這其實是台灣製造業最可怕的一個劣勢:
: 大家求快,而非系統性解決問題。
: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他客戶今天下單A,明天抽單換B
: 他就是要出貨,他沒有辦法等你安裝一套PLM去搞虛實整合
: 這會產生的結果就是一堆血汗工廠,然後沒有人要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對於許多的賣方來說,3.0的問題我們解得很好了
: 台達號稱台灣三菱
: 研華應該是IPC世界前幾大
: 連大家可能都沒有聽過的威倫,他的HMI出貨量是不下施耐德(pro-face)的
: 原PO講的那些問題:控制器,伺服馬達,五軸CNC...
: 我們幾乎都有能力自己做了,而且做得很不錯!
: 台灣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爛
: 但工業領域(賣方)都是是真正世界級的玩家
: 我們經常開玩笑,工控這圈子,
: 小咖一點的要打過冷戰,中等的要打過二戰,大咖都需要打過一戰
: 但我們命很賤RD很便宜(大誤)
: 所以我們願意去吃大廠不想吃的那一塊,
: 西門子一套號稱讓你工業4.0的系統要開一億多,導入要一年
: 沒關係,我們派個研替到你家幫你在機台上放gateway,
: 然後叫兩個SW寫個API幫你串進系統跟你收500萬,一個月交貨!
: 這就是台灣的根性。聽起來很蠢很可笑,
: 但這種方式確實讓很多中小企業可以有更多的生產彈性。
: 誠如大家的共識,工業4.0都不知道在供三小,現階段就是個騙錢的口號
: 但是把裡面的東西梳理出來,把可做的先做一做
: 才有辦法往前走
: ※ 引述《ccs95209 (嗚嗚啦啦)》之銘言:
: : 政客騙選票,我來騙p幣
: : 工業4.0,狹義上是指著機械或製造業
: : 基本上跟通訊產業3G → 4G命名方式很像
: : 指得是不同世代的革新而不是智障的容量(8G?)
: : 工業革命1.0:
: : 蒸汽機革命,利用熱能轉換成動能的機械,取代人力
: : 歷史課本都有教,不多解釋了
: : 工業革命2.0:
: : 流水線,工廠產線的革命
: : 工業革命3.0:
: : 電腦的革新,間接導致CNC誕生(電腦數值控制)
: : 簡單來說,你去附近工廠還可以看到傳統車床銑床
: : 幾乎都是老師傅按照工程圖慢慢銑慢慢量
: : 而現代工業產品的規格化生產
: : 可以直接利用電腦輸入相關參數,讓刀具直接銑出你要的產品
: : 這點要注意一下
: : 光買個機台不叫工業3.0達標,至少核心的控制器要會做
: : (如果光買就可北韓也已經工業3.0了)
: : 台灣目前大約做到3軸可以,5軸頗少頗難
: :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3.0根本沒走完 = =
: : 工業革命4.0:
: : 大數據、物聯網(IoT)等技術革新
: : 溫度、壓力、轉速、刀具等等皆數據化
: : 也就是所謂的智慧製造,機器可以自動判讀相關參數等
: : 怎麼做的?直白點說就是一台機器可以有十幾個sensor
: : 更進一步是整個生產鏈的機器都作物聯網(裝一大堆sensor)
: : 達成所謂的智慧工廠或智慧製造
: : 這一代如果真的達標(德國剛提沒幾年,也沒算全走完)
: : 甚至可以做到產品有差異又兼顧大眾化的需求
: : 只要客戶端下單不同產品,工廠可以直接依照需求生產
: : 要注意這概念是德國提出的
: : 為何要4.0呢?
: : 因為製造大國德國出生率不斷下跌,但又必須保持工業強度
: : 所以才提出這「國家策略」,目標是減少工廠的需求人數
: : 至於其他國家聽了覺得4.0真蚌真蚌快跟上又是另一回事了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