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多吃鹼性食物調節?專家打臉「體質酸鹼性

作者: pooznn (我~~~是來被打臉滴!!!)   2018-11-07 23:56:21
酸性體質致癌?多吃鹼性食物調節?專家打臉「體質酸鹼性」
2018-11-06 11:43元氣網 綜合報導 聯合
曾風靡一時的《酸性體質奇蹟》(pH Miracle)系列叢書作者Robert O. Young 被控非法
行醫及另兩項重罪,去年被地方法院判刑3年,入監8個月。最近聖地牙哥陪審團判決他另
一項罪名,必須支付一位癌症患者1.05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的懲罰性賠償。
據聖地牙哥新聞網報導,他被控在豪華牧場內針對重病或將近死亡患者收取昂貴的治療費
用,其中一項是一瓶靜脈輸液中加入蘇打粉收取500美元(約新台幣1.5萬元)。
Young最受爭議的事為書中提到的「酸性體質論」,他的酸鹼性理論來源於十九世紀法國
科學家的研究成果,2002年起連續出版了幾本書,其中最暢銷的為《PH奇蹟:平衡你的飲
食,恢復你的健康》 (The pH Miracle: Balance Your Diet, Reclaim Your Health)
,當中強調所謂體內酸性是疾病的原因,而鹼性食物就是答案。
體質有酸鹼之分?
「人體只有呈弱鹼性才是健康的」、「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特別容易患癌」,近年來「
酸鹼性體質」的各種說法被廣泛傳播,並成為一些保健品廣告和養生類電視節目熱捧的概
念。
他們指出人體體液的pH值處於7.35~7.45的弱鹼狀態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數人由於生活習
慣及環境的影響,體液pH值都在7.35以下,他們的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
,這些人就是酸性體質者。但專家表示,科學上並無酸鹼性體質的說法。
人體能自己控制酸鹼平衡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劉璟表示,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液的pH剛好保持在
7.35~7.45之間,呈弱鹼性狀態。血液是個複雜而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系統。血液中含有
碳酸氫鹽、磷酸鹽、血漿蛋白、血紅蛋白和氧合血紅蛋白等幾大緩衝系統,這些化合物保
證了不停有物質釋放入血液又排除出血液,使血液始終處於動態平衡中,血液的pH值始終
在一個極小的範圍內波動。
「酸性體質」致癌?
研究發現,腫瘤周圍微環境的pH值的確比正常組織和器官要低。這是因為腫瘤細胞比正常
細胞生長快,而在腫瘤組織中血管的供應往往跟不上腫瘤細胞快速擴增的腳步,供應的氧
氣和養料不足,由此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謝產物,使得腫瘤組織周邊的組織液pH值
降低。
然而腫瘤對體液酸鹼度的影響只侷限於腫瘤組織周邊的微環境,目前尚無科學證據表明腫
瘤會導致整個身體體液都變酸。
食物酸鹼性不影響細胞酸鹼性
常在飯桌上聽到這樣的對話:「少吃點肉和蛋黃,甜點也不能多吃,都是酸性食物,吃多
了身體就會變成酸性體質了」、「多吃菠菜、海帶、大豆,多喝茶,這些是鹼性食物。」
,食物的酸鹼性,能不能影響細胞的酸鹼性?
身體的pH值為7.35~7.45,是指血液、淋巴液、腦脊液等看得見的液體和看不見的細胞內
容物。正常人體為了與大自然交融和生理功能的要求,不同的部位可以有不同的pH值。消
化液的不同pH值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完全徹底有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有用成份。
強酸性的胃液是為了殺菌和降解食物的分子結構,腸道的鹼性有助於消化吸收。
人體排出的液體中變化最大的是尿液。正常情況下,尿液的pH值在4.8~7.4之間,多數人
尿液呈弱酸性,pH約為6.5左右。之所以尿液的pH值不穩定,正說明了人體每時每刻都在
進行著體內酸鹼度穩定的平衡,也就是說,如果食物中的酸多了,身體就要通過尿液排出
多餘的酸性物質,於是尿液pH值就偏酸性;反之,食物中的鹼多了,尿液就偏鹼性了。
由此可見,無論你從食物中獲得的是酸還是鹼,到了胃裡,在強胃酸的混合後,都變成酸
性的,到了腸子中,又遇到了鹼性的膽汁、胰液、腸液的混合,又都成了鹼性的。從腸子
裡吸收到血液中,如果酸性分子多了,腎臟工作量加大,多排出一些酸;如果鹼性分子多
了,肺就多呼吸一些,多排泄一些鹼,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竭力保持體內的pH值在
7.35~7.45之間。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346367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