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陳其邁的AI政策,推手之一是Ptt創世神!!

作者: phz100   2018-11-06 23:44:05
※ 引述《ZMittermeyer (ZM)》之銘言:
: 趁這個機會難得,我來分享一下好了,隨便加減看看吧,帶著偏見不看是很可惜的
: 1. 工業4.0 與 AI 沒大眾想像的那麼困難和虛無飄渺
: 以最簡化的來說:工業 3.0 就是自動化,工業 4.0 就是把所有設備裝上感測器。
: 然後聯網。
: 為什麼要聯網,因為數據化與連上網路是管理的基礎。
: 管理必須依靠數據,人的直覺非常不可靠。
: 當所有事情都數據化連上網之後,可以開展的潛力、提昇的生產力就非常之大。
: AI 不是一般人想像的,可以出現比膩人類智慧、自主思考的程式,那叫「強AI」
: 只能在特定領域使用的、有功能性限制的人工智慧,叫做「弱AI」
: 弱AI在幾個領域早就快速發展成熟了,例如:語音辨識、人臉辨識、圖像辨識
: 你其實只要把弱AI想像成高級的自動化軟體程式就夠了,實際上使用者也是這麼理解的
: 例如iphone X之後的iphone都搭載AI晶片修圖,那AI就是專門負責在拍照瞬間超快速的
: 把圖修好,也不過就如此而已,你早就每天在用了
: 工業4.0配AI 怎麼在工業應用呢?
: 例如以前用人工,檢查產品錯誤的,現在可以引入圖像辨識,機器抓錯比人快太多了
: 以前都是靠老師傅經驗,開關冷氣調控溫度的,現在可以用AI算規律求最佳解了
: 你替代掉的那些人力、時間,都是珍貴血汗的成本
: 提高10%的效率,就創造10%的產值,這真是太有用太實際了
: 台灣的工業基礎已經很強了,例如機械已經是兆元產業,
: 加1%效率就可以拚出100億的經濟了
: 所以那些增加多少產值,我實際看了報告,我是覺得有點樂觀,
: 但也不是完全沒所本的
: 所以工業4.0與人工智慧,以現在來說,已經逐漸不是什麼困難的東西
: 2. 美國中國是「AI產業化」,台灣是「產業AI化」,這完全不一樣
: 台灣的資訊基本上受美國中國影響太多,所以一般人會有錯覺
: 舉微軟的例子你就懂了。台灣從來不是創造一個微軟
: 台灣做的,就是引進微軟的產品,來增加企業的效率,創造經濟的價值
: AI也是如此,這就叫「產業AI化」。軟體公司與顧問公司賺的是商人的錢。
: 創造一個微軟,是「AI產業化」。台灣由於不懂「平台效應」與「品牌」
: 非常不擅長於這個,我想還是暫時沒戲。
: 必須等待賈伯斯系的天才橫空出世,也許就靠你了。
: 但是「產業AI化」,這是擅長解題的台灣工程師很擅長的事情,這不難的。
: 跟以前一樣,大家拼命、拼時間、拼肝,到處土炮魔改而已,舊瓶新酒。
: 3. 台灣傳產工業真的搞不起來嗎?
: 所有人都服從於經濟學。
: 當有一間搞起來,隔壁就會馬上失去競爭優勢,進而引發軍備競賽,
: 歷史就是不斷重複。你不投入就是死而已,這是時間問題。
: 你不搞,別的國家都在搞,不搞死路一條。台灣人從不選擇坐以待斃。
: 你如果每天都看經濟日報就知道,台灣早就開始自動化浪潮,而且強攻工業4.0和AI了
: 但是這根據你所處的世界、接觸到的客戶,認知差距會非常大
: 台灣一直都是兩個世界,強的很認真,兩光的很兩光..........只能說自己加油
: 4. 政府的角色與功勞?
: 政府永遠落後於民間,所以政府在講工業4.0和AI,這倒不是他的空想
: 基本上持平來說,民間早有勢頭了。政府只是看浪潮即將發生,多多幫點忙
: 或者也沒幫什麼忙,刷個存在感而已。XD
: 政府可以做的永遠就是解決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人才缺土地
: 尤其後者,幫忙把工業區整地整好,把美濃水庫蓋好
: 所以這件事風向很亂,很難解釋
: 工業4.0和AI浪潮絕對是真的
: 但是不是政府幫忙的 XD 早就開始了
: 但可以確定的是:其邁比較懂產業,韓導就是草包,這是毋庸置疑的
: 連在中國的藝人都比他有見識,飄中國的台灣某藝人直接嗆他:
: 都互聯網時代了,你還在小農經濟......
: 其邁之後搞不搞得好?不知道 但他真的比較進入狀況
: 兩位的差距太大太明顯了
: 5. 自動化浪潮會剝奪工作嗎?
: 當然不會,自動化浪潮不就是先進國發展的少子化對策
: 上至日本,下至德國,大家早就放棄叫年輕人生育了
: 我們直接叫程式做事,反正工業是又髒又累又辛苦的工作,根本沒有年輕人要參與
: 與其一直用文宣倡議,乾脆直接放棄XD
: 在這種情況下,產業不會因為少子化外移開發中國家,得以在本土保存
: 生產力得以維持,服務工業的服務業也能夠維持下去
: 自動化只是取代外勞而已,根本沒差....
: 6. 本人是直接預言,台灣的資訊軟體業,遲早會南漂
: 這原因很簡單,如果台灣是「AI產業化」的路線,
: 那台灣的軟體公司就會長在台北市或宜蘭市裡,生活機能方便、或是好山好水地方
: 但台灣絕對搞不起「AI產業化」的,一定是「產業AI化」
: 在「產業AI化」的路線裡,公司一定要依附工業區生存的,
: 台灣的工業區根本不在北部
: 我自己就很想南漂了,據點設在台北,一直搭高鐵往南移動,體力都要有點不堪負荷
: (搭車時間太多發廢文時間也多)
: 這不是我的空想,我每天都好想搬去台中高鐵站旁邊
: 當然這也許是長達10年的漫長過程
: 但實業的趨勢看起來,早就是逃離台北了吧,北部的地價炒太貴了
: 這一波中美貿易戰,其實台商還沒有真正回流,都還在後面
: 但是找地先鋒部隊已經放棄新北、觀望桃園、台中嫌貴、乾脆看南高了
: 你是不是內行的,就知道我是不是在唬爛,我都尊重XD
這篇的觀點我還滿贊同的
首先發展 AI 絕對不是一個口號 ,說一說就搞得出來
必須集齊人才 、資金、市場等條件才有可能
我個人認為,台灣有著良好的半導體產業基礎
在這個基礎上由大公司如台積電等帶領
配合工業 4.0 發展 AI,輔助原有的產業鏈升級
才是台灣在 AI 時代比較可能的方向
現階段想去搞一些有的沒的 AI 新創
不是沒有機會,但台灣市場不夠大,資金來源也不夠
真的不如美國和中國的條件
Google Facebook 也是有源源不斷的獲利才可以讓他們嘗試很多有趣的 project
從中找到其他營利的方向,而或提升原先服務的品質
當然還是希望有更多能力好的創業家出來創業,畢竟不嘗試就沒有機會
也希望政府跟民間企業能提供新創更多的資金和資源來發展
一點想法跟大家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