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小米上市百日市值蒸發近1兆 

作者: AppleMan (蘋果仁)   2018-10-18 00:33:12
1.媒體來源:
蘋果日報
2.完整新聞標題:
小米上市百日市值蒸發近1兆 數萬股民慘遭血洗
3.完整新聞內文:
小米在7月9日在港交所掛牌,每股掛牌價為17港元(約68元台幣),原本被市場寄以厚望
,不料,上市首日一度破發,根據搜狐網報導,小米掛牌已滿百日,市值更蒸發2300億港
元(約9163億台幣),數萬股民遭血洗。
搜狐網報導,2018年初,小米開始籌備上市事宜,先傳出擬以2000億美元(約6.17兆台幣
)估值IPO的消息,以此試探外界對小米估值反應。2014年底,小米曾以450億美元(約
1.39兆台幣)估值完成F輪融資,若按8%年利息計算,2014年的450億美元相當於2018年的
550億美元(約1.7兆台幣),若小米以低於550億美元市值上市,意味F輪投資者將出現虧
損,小米將為F輪融資簽署的對賭協議承擔沉重的賠付代價,所以小米與機構投資者都迫
切希望推高小米的上市估值。
但小米的2000億美元估值極為離譜,消息一出,引來很多專業人士的批評。感受到外界對
2000億美元估值的態度後,小米便將估值預期調低至1000億美元(約3.08兆台幣),並擬
在香港與大陸兩地同時上市,融資200億美元。
只是估值1000億美元,融資200億美元,這對於小米確實是一個美夢,但對於投資者卻是
一個夢魘。
依照同行業企業的估值方法,小米根本無法達到1000億美元的估值,為了推高上市估值,
小米創辦人雷軍在公開場合不遺餘力地將小米與同類型的硬體公司撇清關係。
雷軍宣稱小米不是一家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企業,希望投資人能以互
聯網企業的估值來給小米估值;另一方面,在小米提交招股說明書後的連續幾天,外界都
是對小米極盡吹捧文章,吹捧小米是一家互聯網企業,宣稱小米的千億美元估值。
不過,騰訊財經旗下的《棱鏡》發表深度研究文章《我們用幾天白話了小米招股說明書,
告訴你它估值為何太高》,彭博旗下的《商業週刊》發表《小米估值比百度、京東還高,
靠譜嗎?》,科技媒體虎嗅網也發表《小米對投資者厚道嗎?》的文章,都對小米的互聯
網公司定位與高估值提出質疑。
根據小米招股說明書顯示,小米去年營收約5157億元,經調整經營淨利潤約241億元,拋
開互聯網服務部分,其硬體業務營收在4500億左右,按照雷軍給硬體業務設定的最高5%淨
利率,其硬體淨利潤在225億元左右,按照遠高於蘋果的30倍市盈率計算,小米硬體業務
的估值上限在6750億元左右。
小米智慧手機的壽命周期只有1~2年,每年會有新的增量,也會有大量被棄用,按照小米
手機每年平均2億存量使用者規模,平均每個使用者在互聯網服務領域的單年貢獻約225元
,小米的互聯網服務年營收可達到450億,按照15%的淨利率,30倍的市盈率測算,其互聯
網服務部分估值在2025億左右。
將小米公司硬體業務部分估值與互聯網服務部分估值相加,推算其最高估值也就只有8775
億元左右。
小米創建於2010年,短短8年就實現4500億營收,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雖然小米是一家
優秀的創業企業,雷軍是一位聰明與勤奮的企業家,但小米在上市過程中為了獲得更高的
估值,卻將硬體企業硬要包裝成互聯網企業,導致上市後市值明顯蒸發。
包括礪石商業評論等媒體對小米互聯網定位與估值的質疑,也引起中國證監會的關注。今
年6月14日,中國證監會針對小米提交的CDR招股書披露《回饋意見》,《回饋意見》長達
2.5萬字,包括規範性、資訊披露等多個層面的84個問題,涉及同業競爭、公司治理、股
權激勵、關聯交易等內容。
其中,《回饋意見》針對小米 互聯網公司的自我定位提出質疑:「請發行人結合公司主
要產品、業務實質、收入占比、利潤來源等,說明公司現階段定位為互聯網公司而非硬體
公司是否準確。」
《回饋意見》還進一步詢問:「公司定位為一家硬體引流、互聯網變現的科技創新公司。
請發行人結合公司互聯網獲客方式、除了透過硬體獲客,能否透過其他互聯網方式獲客及
中國智慧手機成長趨勢、滲透率等情況,說明未來互聯網變現的趨勢、業務成長空間、是
否具備未來持續成長的能力。」中國證監會要求小米必須在30日內就上述問題逐項落實並
提供書面回覆。
中國證監會的回饋意見極為專業,對此小米很難做出有說服力的解釋,當時正處在香港
IPO的關鍵時刻,與中國證監會過多糾纏可能會影響到港股上市,得不償失,小米於是棄
車保帥,放棄A股CDR上市,力保順利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在香港資本市場,以成熟的國際投資者與價值投資者居多,在招股過程中,小米遭遇到更
多專業人士的質疑,雷軍則被迫繼續調低對小米的估值預期,最終將發行價確定在17港元
,估值約為550億美元。
搜狐網報導,即使降低到550億美元估值,小米的價值仍然被高估,在小米掛牌上市當天
還是出現破發,在雷軍急邀舊部何小鵬等人在二級市場購入小米股票護盤,小米股價才得
以在短期穩定住局面。
然而,今年10月16日,距離小米7月9日上市正好100天。10月16日香港股市收盤後,小米
股價收12.3港元(約49元台幣),市值為2777億港元(約1.1兆台幣),較7月9日上市當
天發行價對應的3838億港元已跌去1000億港幣,若較何小鵬等人護盤時的高點,更是下跌
2300億港元。
在小米上市的100天裡,數萬計高價接盤的中小投資人被血洗,而小米創辦人雷軍卻在小
米這次IPO中獲得價值約442億元的股票獎勵,小米的早期投資人晨興資本與黃江吉、黎萬
強、劉德、洪鋒等4位核心高階主管,也成功套現近450億元安全離場。
小米上市100天,市值下跌近半,對於雷軍、核心高管與風險投資機構來說,依然能坐擁
數億、數十億甚至數百億人民幣的財富,對股票發行與承銷商來說,逾4億元的佣金也賺
取到手,但對於買入小米股票的中小投資人來說,在短短100天,數年甚至數十年積累的
財富可能都化為烏有。
早年股票市場尚存在一些具有高成長性的優秀企業,能夠讓價值投資人獲益,但當前的資
本市場卻逐漸淪殺戮戰場,如果在上市初期就營造出遠高於真實價值的超高估值,吸引中
小投資人高位買入,最終在未來幾年可能都將深套其中。
從小米的上市案例,就值得投資人高度警惕,在未來的投資過程中,一定要堅信常識,理
性決策,而不再被上市公司、承銷商與機構投資者的華麗說辭所蠱惑。
京東創辦人劉強東曾在小米上市時為了聲援雷軍,公開抨擊那些上市做高市值,然後再也
沒漲上去的公司都是割韭菜,創辦人沒資格成為企業家,諷刺的是,小米與雷軍似乎逐漸
淪為劉強東口中的這類企業與企業家。
對於一向以厚道自詡的雷軍與小米,如果能多一些真誠,多一些務實,才能真正贏得人心
,企業才會走的更長久。(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tw.finance.appledaily.com/realtime/20181018/1449262/
5.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