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憂鬱症躁鬱症難分辨 三總靠心律儀器助診

作者: kuro (支那啃民黨 凸 ̄▽ ̄凸)   2018-10-11 17:30:26
憂鬱症和躁鬱症治療方式大不同,但過去僅能以問卷、會談診斷,約有1成誤
診率。三總耗時多年研究發現,利用儀器檢測心臟自律神經功能,就能分辨是
憂鬱症還是躁鬱症,準確率達7成。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勳安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憂鬱症分為單純
情緒低潮的憂鬱症,以及有時憂鬱、有時亢奮的躁鬱症,但不論憂鬱、躁鬱症
患者就醫時都處於憂鬱狀態,只能靠精神科診斷性會談以及問卷,來判斷到底
是憂鬱還是躁鬱。
正因如此,過去統計顯示,躁鬱症患者經常被當成一般的憂鬱症治療,誤診率
約有10%,但也因「吃錯藥」,怎麼治療都不見效。
為了找出客觀診斷工具,三總研究團隊 2013 至 2015 年間,針對尚未接受精
神藥物治療的 116 名躁鬱症患者、591 名憂鬱症患者以及 421 名健康人,以
「心律變異性檢測儀」檢測心臟自律神經功能。
很多人好奇,心臟自律神經和憂鬱症有何關係。張勳安解釋,自律神經源頭位
於大腦,神經線路遍布全身各處,就像是體內的電線,控制著內臟等器官,其
中的交感神經就像是油門、副交感神經是煞車,一旦兩者失調,就會出現不正
常的症狀。
過去醫學研究顯示,憂鬱症病人因心臟自主神經功能中的副交感神經功能低下,
也就是控制心臟的「煞車」出現故障,可能導致心律不整、心因性猝死等心臟
疾病,憂鬱症患者罹患或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 1.35 倍、躁鬱症則是
1.6 倍。
三總研究顯示,躁鬱症患者心臟的「煞車」故障情形最嚴重,其次是一般的憂
鬱症患者,準確率約6到7成,可望作為診斷參考依據,未來也可能藉此找出
個人化治療方式。
張勳安說,一系列研究結果已獲得國際知名醫學期刊
「世界生物精神醫學」(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
「神經精神藥理及生物精神醫學的進展」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
「神經精神醫學期刊」(Neuropsychiatry)刊登。
(編輯:黃于)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810110286.aspx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