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首部詔安客語戲西螺廖五房 回憶1860年的台灣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18-09-04 13:13:51
http://www.cna.com.tw/news/acul/201809030201-1.aspx
首部詔安客語戲西螺廖五房 回憶1860年的台灣[影]
發稿時間:2018/09/03 17:02最新更新:2018/09/03 19:05
https://i.imgur.com/XpRJABE.jpg
台灣首部詔安客語大戲「西螺廖五房」巡演記者會3日在台北知新劇場舉行,搶先揭露精
彩片段,14日將率先在高雄開演,再赴雲林、屏東、新北等地演出。中央社記者施宗暉攝
 107年9月3日
(中央社記者汪宜儒台北3日電)台灣歌仔戲班劇團與客委會推出第一部詔安客語戲「西
螺廖五房」,以瀕危的詔安客語演出,重現1860年台灣雲林西螺地區的武術發展、還有關
於分姓械鬥的「白馬事件」等歷史場景。
台灣的客語腔調有「四、海、大、平、安」等五大分類,以「四」的四縣腔為主流大宗,
其中的「安」就是詔安。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說,目前使用詔安腔的人數不到萬人,主要集
中在雲林二崙與崙背,為了加強傳承,客委會除了透過學校教學系統,也開始透過戲劇為
手段推廣。
在演出的宣告記者會上,李永得說:「西螺廖五房」的演出以雲林的武術發展、詔安客家
人在雲林一帶的開墾為背景,題材具有戲劇性也富歷史性,「重點是讓觀眾知道有這樣的
語言,如此才會認識、才可能認同。」
近似的題材,其實早在70年代就被改編成為「西螺七劍」電視劇。「西螺廖五房」的製作
人兼編劇劉南芳,是台灣歌仔戲班劇團藝術總監,目前也是成功大學台文系副教授。
2016年,劉南芳在系上教授劇本寫作,鼓勵學生尋找在地題材、用在地語言寫故事。當時
不過大二,目前已就讀台文系碩士班的游乃祈,就以發生在西螺地區的「白馬事件」為題
創作,其中牽涉的詔安客家分姓械鬥、武館林立等情節,讓劉南芳覺得「有戲」,經過田
調、重新編劇,在大稻埕劇院演出後,被客委會相中,才有了現在的首部詔安客語戲「西
螺廖五房」。
劉南芳說,李永得當時提議,這樣的故事既然與詔安客家人有關,就該用詔安的語言演出
,只不過,劉南芳的團是唱歌仔戲的,語言又是台語,得經過一番重新翻譯的功夫後,再
讓演員一字一句學會詔安客語。
但困難不僅於此,劉南芳說,經過考究,詔安客家人當年來台開墾發展,並沒有帶來自己
的戲曲或音樂,因此在音樂與編腔上,只能參考鄰近的潮州戲為基準,再加入部分客家與
閩南小調。在唱詞的部分,雖維持傳統歌仔戲的四句聯寫法,卻也根據詔安客語的聲韻為
基礎重新寫就,工程浩大,是前所未有的詔安客語戲。
「西螺廖五房」將於9月14日在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出,9月21日在雲林縣文化處表演
廳,9月27日在雲林科技大學表演廳,9月29日在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10月6日在台灣
藝術大學表演廳。(編輯:陳清芳)
https://i.imgur.com/M0Q5awI.jpg
台灣首部詔安客語大戲「西螺廖五房」取材自1860年西螺地區「白馬事件」,14日起將在
高雄、雲林、屏東、新北等地展開巡演,3日在台北舉行宣傳記者會。中央社記者施宗暉
攝 107年9月3日
客語大戲西螺廖五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8kL4p-XEUc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