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以核養綠是不是一句廢話

作者: hamasakiayu (ayumi)   2018-09-03 10:39:09
※ 引述《ulycess (ulycess)》之銘言:
: ※ 引述《Intruder (A-6)》之銘言:
: : 即使是大型風力電廠蓋好、大型太陽能發電廠完成,這些電力仍就不穩定。
: : 我們都知道太陽會東升西落,會受天候影響,一天能全力發電不到5小時。
: : 風力發電則要仰賴風力,但是台灣的風受季節影響,而且飄忽不定,時強時弱,當然也
: : 不是穩定發電。
: 正如你說的風力和太陽能都具有不穩定性
: 所以必需具備快速啟動能力的發電設施作為互補
: 但是很遺憾的核能發電受到安全技術的影響不具備快速啟動能力
: 目前具備快速啟動能力,具有經濟效應的發電設施只有燃氣火力發電
: 所以發展綠能,必需同時綁定燃氣發電
需要綁定燃氣燃油等快速升降載機組沒錯
但如果由整體規劃來看
發展綠能,不等於燃氣需要大量提高比例
如果現時的狀況
電力供應穩定且充足
不計綠能這種非基中尖載的輔助能源
備用容量率還是有15%以上
燃氣佔比約30-40%好了
那麼當我們綠能比例從5%拉高到20%
我們需要因為綠能比例提高
而增加一部燃氣發電機組嗎?
答案是不用的
因為現有的燃氣發電機組30-40%
完全足夠cover綠能20%調度問題
當光風發電量大增時
將燃氣快速降載下來
當光風發電不足時
我們就將燃氣補上去
而綠能20%的調度
實際上不會影響基載的煤核
所以
由上述內容可知
1.發電量供應穩定與充足,備用容量率在15%以上
2.中尖載發電量大於綠能發電量
那麼發展綠能,增加綠能比例
是不必提高燃氣佔比的
但是我們的非核家園政策
因為要少掉核能12-16%的發電量
又不讓核四運轉再少掉約4%的補充量
因此必須要讓綠能的發電維持在20%
當夏天用電尖峰時
剛好遇到天陰濕熱的天氣
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量都受影響
那麼扣除掉綠能的補助發電
其他發電量的總和無法超過預估最高用電量
所以我們才要大量增加燃氣與燃煤機組
依照台電106年長期電源開發計畫
約增加1000萬瓩的火力裝置容量
原因也是在這邊

從這邊可以得知一個狀況
如果我們今天現有的
或者是之後增加的非中尖載非電(如火核)
比例達50-60%(理想基載能源配比)
現有的燃氣已有30-40%了
為了增加綠能
我們其實只要增加火核即可
不必然要增加燃氣
且如果我們選擇增加核能
那麼當綠能全力運轉大量降低燃氣的碳排時
我們24hr運轉的核能
同時也減少了燃煤所需的碳排量
對地球環境而言
其實負擔會更輕
我們的碳排承諾可以更快達到
如加拿到與法國
選擇使用核能
期望在2030年前全面停止燃煤發電
而拒絕使用核能的德國
則要遲至2050年前完成
: 核能可以取代的是同樣不具備快速啟動能力的燃煤發電
: 兩者每度發電成本相近
: 核能具有低污染,低碳排的優勢
: 燃煤具有低風險的優勢
: 如果用核能取代燃煤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 但是以核養綠,哩系欸供啥小
上面已經清楚解釋
當中尖載能源足夠(只要超過綠能最大發電量)
譬如非核家園綠能預估佔比20%,燃氣50%
發展綠能我們是不用再度提高燃氣量
面對缺電問題
大可以補充基載即可
所以當我們補充核能發電
讓台灣發電量的供應能夠穩定時
其實就是減少燃氣必須長時間全力運轉的壓力
也讓燃氣能夠有較多的空餘去支應綠能
故謂之養
其次
綠能發電成本高昂
二十年內
風電第一期成本平均5.8元/度
光電成本也要4元/度多
而燃氣成本只有很少時間降到2元下
台灣平均電價落在2.6元/度
換言之
在電價不大幅提高的前提下
必須要靠更便宜的電力
去支應綠能高價成本
那麼核能與燃煤就是最好選擇
現在政府選擇以煤養綠
但有些人決定要以核養綠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