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市長變網紅?議員爆柯P今年拍28部片燒4千

作者: KingKingCold (お元気ですか?私元気です)   2018-08-31 19:05:07
※ 引述《blueadam193 ()》之銘言:
: 市長變網紅?議員爆柯P今年拍28部片燒4千萬
: 2018/08/31 17:57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 台北市長柯文哲過去常拍片宣傳市政,數度遭反對人士批評在當「網紅」。台北市議員汪
: 志冰今指出,柯文哲今年一共拍了28部影片,狂燒新台幣4216萬元,很多影片甚至只在突
: 顯柯文哲個人,質疑柯根本用行政資源打選戰。柯對這樣數字感到驚訝,直呼「怎麼可能
: 」、「這數字一定有問題」;至於自己常常在影片中出現,柯說,這是為了預算考量,因
: 為自己都是免費,拍攝成本會比較便宜。
: 北市議會今天進行市政總質詢,議員汪志冰質疑柯根本在當網紅,今年已經拍了28部影片
: ,加上過去3年累積已經拍了72部影片,如果對市政宣傳友效果她也接受,但汪質疑很多
: 影片都在宣傳柯文哲自己。
: 柯文哲一開始對汪志冰報的數字感到質疑,直呼「怎麼可能,有些一片10萬塊就很多了,
: 怎麼會,這數字一定有問題」,但汪志冰隨即打臉,強調資料是市府所提供。
: 接著汪志冰在議場上播放一段警察局反毒廣告,預算為9萬元,片中柯文哲出來喊了一個
: 口號,接著所有北市分局長站在旁邊,大家45度角抬頭「迎向光明」。汪志冰批評這影片
: 只會喊口號,根本在突顯柯文哲個人形象。柯看完影片後也搖頭,追問底下警察局長陳嘉
: 昌「這點閱率多少?這應該很低」,接著搖頭直說「拍得不好」,最後陳嘉昌回覆該支影
: 片點閱率為1.9萬。
: 接著汪再播放預算為52萬元的台北河岸音樂季影片,她批評影片中完全沒有提供疏散訊息
: ,結果當天散場大混亂,就連她自己在會場附近也是花了30分鐘才走300公尺。柯反駁「
: 這表示(影片)效果很好,大家都去參加音樂祭」;負責活動的觀傳局長陳思宇也解釋,
: 該支影片有百萬點閱率,至於交通疏散部分有另外再拍了一支影片。
: 汪志冰最後質疑柯,拍影片幾乎再拉抬自己,還追問柯文哲記不記得過去影片拍了什麼?
: 結果柯答不出來,但他強調市政廣告還是要有人看,沒有人看就沒有用,自己親自拍攝點
: 閱率會高一點,要想辦法提高點閱率。(陳思豪/台北報導)
: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life/realtime/20180831/1421756/
我覺得汪志冰這個數字大有問題,
根據這則報導,
她提出柯文哲今年拍了28部的台北市政府宣傳影片,
總共花了4216萬元。
所以她的意思是,台北市政府今年無論是政令宣導影片還是政策介紹影片,
還是活動宣傳影片,
平均一支影片的製作費用是4216/28 = 150.6 (萬元)
但是她舉出來質疑"台北市政府花大錢拍影片"的兩個例子,
都沒有到達這個平均值。
她的第一個例子:
台北市警察局反毒廣告 → 製作預算9萬元
 
台北河岸音樂季活動宣傳 → 製作預算52萬元
她也提不出其他高過這個金額的台北市政府影片,
而她提得出來的兩個例子,金額都遠低於150萬。
所以我真的很好奇,
為什麼她的數字會離譜到這種程度。
再來,到底是市長行銷市政還是市政行銷市長,
這個問題早在柯文哲舉辦世大運的時候,
一日一網紅行銷活動就已經炒過一輪了。
那個時候呱吉就說得很清楚了,
他們那幾個人根本是降價殺價在幫台北市拍病毒行銷世大運的影片,
原因只有一個: 他們能跟柯文哲合作,可以免費玩柯文哲半個小時。
換句話說,以曝光能見度跟人氣覆蓋率以及點閱次數為生的YouTubers,
他們不是因為這單案子能賺很多錢而幫忙行銷世大運,
他們是為了能跟柯文哲互動而行銷世大運。
所以以他們的專業判斷,
柯文哲本人就是一個增加行銷曝光度的icon。
所以如果柯文哲入鏡,
可以讓台北市的市政被更多人所關注,
可以讓各種交通安全治安詐騙甚至各種服務專線便民措施更廣為人知,
請問何樂而不為??
汪志冰如果要監督市府是否有出預算幫柯文哲本人打廣告,
那她應該要一條一條地把這些影片看過,
然後指出這些影片並無宣導市政與宣傳政令的實際內容,
而且本身只存在對柯文哲個人歌功頌德的務虛宣揚。
很可惜,她並沒有。
可能她並沒有用功到這種程度,
又可能她根本找不到她所指控的,
市政府拍影片公器私用的實證。
她確實指控"很多市府拍攝的影片只為了宣傳柯文哲個人",
但是她所提出的例子,一個是反毒廣告,內容是警察局宣導反毒,
而一個是音樂節活動的宣傳,內容照樣是宣傳市府主辦的活動。
她依然無法提出符合她指控的"宣傳柯文哲個人的北市府影片"。
我是覺得,合理監督是很重要的議員工作沒有錯,
但是議員如果本身不尊重專業、不用功做功課、或是根本沒有良心的話,
那她等於是用半調子的工作態度在做半調子的市政監督,
這是台北市民的不幸。
例如某議員連一支影片平均製作費幾萬都能一知半解,
就上來叫囂台北市長帶頭宣導台北市政與政令叫做圖利個人一樣。
這種不叫做監督,這只能叫做丟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