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灣制造業正在美國構建生產網

作者: takase (............)   2018-08-21 13:44:05
1.媒體來源:
日本經濟新聞
2.完整新聞標題:
台灣制造業正在美國構建生產網
3.完整新聞內文:
台灣的制造業企業在美國建立生產網的趨勢出現擴大。
產業電腦和自動化機器廠商研華決定增強美國工廠,液晶面板和服務器等工廠
的建設計劃也相繼出爐。台灣企業一直在構建在大陸進行集中生產、然後向最大市場
美國供貨的供應鏈。一些台灣企業開始認為,由於中美貿易戰爭和人工費上漲,
在大陸生產的優勢將消失,將啟動生產網的重組。
研華的聯合創始人,負責整體業務的執行董事何春盛日前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
(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的采訪,表示將加強美國生產基地,把銷售額中
美國所占的比率從目前的27%提高至最多40%。
鴻海精密工業等台灣企業通過代工和零部件供給,是世界IT(信息化技術)行業的
“幕後英雄”。而研華則供應在工廠內實現機器人等生產設備聯網的網絡設備,
進一步從背後支撐“幕後英雄”,熟悉台灣制造業整體的動向。
研華將增強中西部伊利諾伊州渥太華的網絡設備工廠,以應對當地需求的增加。何春盛
認為“企業制造逐漸離開中國”,表示將改變目前將生產的大部分集中於大陸和台灣的
此前體制。原因主要有2個。
其一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政策。渥太華位於象征美國制造業衰退的“鐵銹地帶”
。何春盛表示這是在選舉之前特朗普重視的地區。政府的支援將推動生產網的構建。
此外,何春盛表示,采用大陸生產的零部件產品今後或將成為懲罰性關稅的對象,
希望通過在美國生產來分散風險。
另外一個原因是在大陸生產的成本優勢已經降低。
何春盛認為,“美國自動化生產和在中國生產成本差距應該不大,原物料及半導體
差距不大,唯一差距在人工,中國人工成本在上漲,美國雖然也在上漲,但是生產力
比較高,用自動化生產可以克服一部分。我覺得iPhone在美國生產成本不會增加到10%,
可能增加20~30美元,但是可以扣掉關稅及空中運輸成本、以及時間”。
https://cn.nikkei.com/images/2018/08/0808/0808-04-2-L.jpg
預測世界制造業的潮流並采取行動,是台灣企業的強項。
開端是1960年代。在南部的高雄等地建立出口加工特區,以廉價勞動力為武器,
吸引美國電子廠商等的工廠,將品類從收音機、黑白電視擴大至個人電腦等,
實現了被稱為“台灣奇跡”的經濟發展。
在面臨經濟增長導致的人工費上漲的1980年代,台灣企業第一時間轉為在大陸生産。
而日美歐全面進駐中國大陸,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
但鴻海等搶在前頭,建立了能橫跨太平洋、以低成本代工美國蘋果智慧手機等的體制。
此次台灣企業似乎開始認為轉向美國的趨勢將加強。代工企業廣達電腦計劃在
截至2020年前後的3年裏,將美國的伺服器産能提高至3倍。該企業工廠的大部分
建在大陸,但將應對主要客戶美國谷歌、美國Facebook難以採購中國造産品的事態。
鴻海計劃投入100億美元,在中西部威斯康辛州建設液晶面板和電視工廠。7月上旬,
郭台銘在美國矽谷發表演講,表示成立用於提高生産效率的人工智慧(AI)
的研發子公司。
在原材料領域,台灣塑膠工業集團到2020年將在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投入約94億美元,
動工建設乙烯工廠。據悉,將以當地開採的頁岩氣為原料,實現低成本生産。
據台灣的經濟部統計顯示,2017年台灣企業對美投資(按獲批數據計算)增至上年的
2.6倍,達到8億美元以上。雖然絕對金額僅為對大陸投資的約10分之1,
但不少觀點認為,如果貿易戰爭激化,生産將進一步加速向美國轉移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台北 伊原健作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cn.nikkei.com/industry/management-strategy/31773-2018-08-21-
05-00-00.html
5.備註:
風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