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更高視野落實國民待遇

作者: morgen (哇哈哈)   2018-08-20 11:23:55
1.媒體來源:
旺報
2.完整新聞標題:
3.完整新聞內文:
2018年08月20日 04:09 旺報 陳建仲(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大陸將自9月1日起實施台胞居住證新制,為台胞邁向國民待遇化跨出關鍵的一步;然而,由於大陸網路酸民連日來追打台企85度C,造成台灣網民強烈反彈,泛綠營強力訴諸大陸軟的一手之後是更強硬的一手,幾乎抵銷大半北京近來推出一連串惠台政策的吸引力。當前,兩岸不但必須共同疏導網路不必要的憤青式敵對,更應共同營造出開放、包容、互信、互諒的交流機制,共同探索並創造促進合作的各種可行模式。
民進黨政府重返執政以來,泛綠營不斷推動各類涉獨法案或公投提案,在轉型正義大旗下,包括婦聯會、救國團等機構都被黨產管理委員會認定是國民黨附隨組織而遭到凍結,幾乎宣告將走入歷史,加上新一波圍繞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修訂的爭議,讓大陸官方和民間都感受到,必須給台獨勢力當頭棒喝的迫切欲念。北京要求國際航空修改台灣網路標注、中止東亞青運在台中舉辦等舉措,雖然打擊了獨派聲勢,但同樣傷害了台灣民眾的情感。
然而,從近來親綠機構發布的民調顯示,民進黨這類打台獨擦邊球的舉動,就算花招百出,台灣民眾心中雪亮,這無非為選戰需要,而且早已是反效果。不論是李登輝掀動的「兩國論」、陳水扁推動的「一邊一國公投」、謝長廷「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要去黑龍江」,或是歷史教科書被修改得正統史觀面目全非,到頭來,都在重大選舉中被選民唾棄。
因而大陸實在不需要過度放大了台灣獨派勢力對兩岸基本框架的破壞力,相反的,民進黨重返執政兩年來,台灣內外處境的困窘,執令致之?民眾早有評斷,台灣健康的公民社會與輿論力量,種種制度糾偏的功能,雖然容或反覆、遲延,但最終還是能讓台灣這葉扁舟在婆娑之洋中,抓對航向、迎接陽光。
兩岸不但在血緣、宗教、文化上同根同源,經濟和社會制度發展上,更有強大的互補互利作用。大陸如果強力壓制、破壞了台灣旺盛的創造力和多元的社會生命力,即使強迫促統,將適得其反;泛綠營如果強行植入違反民意的政治訴求,阻塞台胞在大陸發展的機會,只會加速人才和產業的西進。
大陸不能在國力崛起時,反而展現強勢壓制台灣、中央對地方的高傲姿態,和追求兩岸融一背向而行;在推動落實台胞國民待遇的同時,更必須面對如何合理安排、化解國共內戰遺留至今的政治紛歧,如何照顧台灣被割讓給日本的歷史悲情。大陸沒有必要強求台胞即時在兩岸間做切割,應避免泛政治化的統戰安排,推動兩岸共寫抗戰史、共組體育代表團、共建媒體新聞平台,教育跨校結合,產業合作與創新,青創的孵化與獎勵等全方位的合作交流。
兩岸只有以更開放的尺度和更高遠的視野,讓學界共同探究未來一中的各種可能框架,牢牢掌握兩岸和平的主軸、堅定促成兩岸心靈融一的路徑,才不致於讓兩岸關係在某一特定的時間節點上,因過當的反獨與反壓制的對抗,而根本破壞了兩岸共同迎向民族復興的歷史軌跡。
(旺報)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820000181-26031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