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為什么美國無法阻止“中國制造2025”走向成功

作者: boyosi (boyo)   2018-07-05 20:34:40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180705/made-in-china-2025-dongguan/
即使特朗普總統用發動貿易戰來阻止,中國也將成功建起一個與美國相匹敵的強大技術
產業。其中的原因,可以在一個曾以廉價制造業和賣淫聞名的城市中一座普通工廠的四
樓找到。
在這個位于中國南方城市東莞的工廠車間里,用一位員工的話說,曾經是“一片壯觀的
人海”。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對在工廠里辛苦工作毫無興趣的新一代人,正在迫使
工廠采取新策略。如今,人海正在被一排排方頭方腦的機器取代,每一臺機器干的活過
去需要15個人用26個步驟才能完成。
這家工廠表明,北京的《中國制造2025》愿景的推動者不只是中國共產黨的高層領導人
,這個雄心勃勃的政府計劃旨在更新如自動化、微芯片和自動駕駛汽車等工業領域,確
立中國在其中的競爭力。推動這項計劃的力量也來自基層,來自中國各地那些知道不現
代化就會滅亡的企業和城市。
訂閱“早報”和“每日精選”新聞電郵
請輸入電子郵件地址
同意接收紐約時報中文網的產品和服務推廣郵件加入訂閱
查看往期電郵 隱私權聲明
廣告
特朗普政府在《中國制造2025》問題上與北京對峙并沒有錯。中國自上而下的做法給予
中國企業不公平的優勢,這種做法可能會在特朗普卸任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繼續擾亂全
球貿易關系。
但是,《中國制造2025》的推動力也來自東莞銘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這些
企業的老板擔心勞動力成本上升和自己的未來。來自想方設法保住自己的價值的地方政
府。來自私營企業家、學者和地方政客越來越多的互動,他們正在為改革中國工廠和中
國未來而日益加強合作。其他城市——比如蘇州、溫州、徐州和上海周邊的工業區——
也在制定自己的自動化方案。
這些現代化可能不會在2025年實現。實際的實現可能需要2025年后的很長時間。但中國
將實現這一目標,主要是因為它必須這么做。
“如果中國制造2025是一輛車,車子已經發動了,而且肯定是在移動,”張國軍說,他
是位于東莞的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的院長,該院是當地政府支持的、幫助工廠升級
換代的地方研究所之一。他說,早在《中國制造2025》在2015年出臺之前,東莞就已經
在進行自動化改造,“但是這個政策給我們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東莞是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一座擁有800萬人口的城市,其經濟過去一直依靠制造鞋、玩具
和電子零部件等向美國和歐洲出口的商品。在許多方面,東莞看起來很像大眾想象中的
、以制造業廠房為主的中國,城市中有大片區域是由一排排長方形廠房構成的。
后來,2008年的金融危機襲來。訂單枯竭了。東莞成了中國著名的賣淫之都,直到政府
發起一場打擊行動進行清理。
除了金融危機,中國本身的繁榮也在威脅著東莞的未來。在過去的十年里,工人的平均
收入增加了四倍。愿意從事枯燥的、壓力很大的裝配線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更多的
人想從事服務業工作——比如在飯館當服務員、配送電子商務包裹等,這類工作讓他們
與人打交道,或能到處走動。一些工廠遷往成本更低的國家,一些永久停業了。
中國其他地方需要多久才能跟上東莞的腳步,目前還不得而知。《中國制造2025》的其
他目標,比如建立世界級的微芯片產業或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目前仍遙不可及。
中國其他地方需要多久才能跟上東莞的腳步,目前還不得而知。《中國制造2025》的其
他目標,比如建立世界級的微芯片產業或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目前仍遙不可及。 LAM Y
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東莞的企業和政府不得不做點什么。他們開始致力于現代化。
在《中國制造2025》成為國家政策之前,東莞啟動了一項“機器換人計劃”,并每年為
該計劃提供約合3000萬美元的資金。后來,東莞還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其他自動化項目
上去。那些能夠證明自己的價值的研究項目,或愿意在工業機器人、軟件或先進機械方
面投資的企業,可獲得補貼和減稅等政府優惠。政府幫它們出了10%到20%的資金。官方
文件顯示,智能手機、家具、機械甚至制作蛋糕的公司都獲得了這種支持。
廣告
電信設備供應商銘普曾雇有數百名工人,他們纏繞、包裝和測試比頭發還細的磁線,全
靠手工。即使在今天,這家公司仍然嚴重缺人手。公司在一棟廠房的外墻上列出了其提
供的職工福利:每月最高可達約合1100美元的工資和加班費,宿舍有空調,免費Wi-Fi,
甚至還有一份生日禮物。“愛你的員工吧,他會百倍地愛你,”一條橫幅這樣寫道。
但是,勞動力成本和缺乏人手正在阻礙著公司的發展。春節假期期間,中國大部分地區
都放假回家了,但研發經理張曉東(音)說,銘普的大約500名管理、研究和行政人員不
得不在正常工作日之后多工作三個小時,以維持工廠的運轉。
銘普讓張和其他人想辦法將工廠自動化。他們花了兩年的時間,每天工作到深夜。機器
需要調試。為了用機器制造零件,這些零件需要重新設計。幾次嘗試都失敗了。
“并不是每個問題都有答案,”張說。“我們知道智能制造是未來的方向,但達到那個
目標不容易。”
如今,一個曾經需要300多名工人的廠房現在只需要100名工人。工廠的一半以上已經自
動化。現在聚集在機器周圍的工人可能會在一兩年內也被機器取代。
廣告
東莞政府為幫助公司自動化提供了約合150萬美元的補貼。政府也在吸引初創企業,幫助
科學家成立研究中心,從而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實用知識。
其中一個在協助銘普的初創公司是東莞普萊信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將為銘普的
全面自動化提供大量的所需設備。因為這些設備將是中國制造的,所以比從日本或美國
進口自動化系統要便宜。
“制造業的最大趨勢是不可逆轉的自動化過程,”福里斯特·田(Forest Tian)說,他曾
是風險投資家,現在是普萊信智能技術的創始人。“將對這些機器有巨大的需求。”
為確保這些創新中心能夠幫助當地制造商,東莞政府還采取了其他的措施。比如,政府
與中國主要大學合作成立了大約30家研究機構。東莞官員告訴這些機構,最初的資金到
位之后,它們必須自己想辦法找錢。
這些研究機構與像廣東勁勝智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合作,勁勝曾是一家不時
髦的手機零部件制造商,如今面臨著勞動力成本過高的問題。領域的專家們已經成了這
些工廠的常客。
“我們稱之為十八羅漢來東莞,”勁勝的智能工廠業務負責人黃鶴(音)說。
在一家與勁勝合作的工廠,幾乎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廠房里,一排排自動化機床的機械臂
在綠色傳送帶上工作著。機器臂把未加工的金屬塊遞給機器,機器對其進行沖壓、研磨
和清洗。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外殼就這樣生產出來了。
前風險投資人福里斯特·田創辦的精密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是東莞政府吸引來幫助其工業
的一批科技初創企業之一。
前風險投資人福里斯特·田創辦的精密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是東莞政府吸引來幫助其工業
的一批科技初創企業之一。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這家工廠需要16名工人、而不是103名工人輪班工作。機器臂是中國制造的。
毫無疑問,許多中國企業的升級努力將會失敗。《中國制造2025》的其他目標,比如建
立世界級的微芯片產業或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目前仍遙不可及。
相關報道
中興事件與中國的“衛星時刻”
2018年6月13日
中興事件與中國的“衛星時刻”
中國禁止媒體提及“中國制造2025”
2018年6月27日
中國禁止媒體提及“中國制造2025”
新冷戰時代:中美科技主導權之爭
2018年3月26日
新冷戰時代:中美科技主導權之爭
中國科技巨頭成政府管控民眾工具
2018年5月3日
中國科技巨頭成政府管控民眾工具
中國科技雄心或打破全球貿易秩序
2017年11月8日
中國科技雄心或打破全球貿易秩序
廣告
但在制造業方面,東莞的例子表明,《中國制造2025》將取得成功,部分原因是中國的
自動化努力遠不只是政府所希望的。中國的企業和地方政府官員們已下定決心,為了不
被淘汰,他們要沿著制造業價值鏈往上爬。華盛頓能做的最多只是確保美國政府的政策
能夠幫助美國公司保持領先地位。
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本文作者袁莉 @liyuan6。
翻譯:Cindy Hao
點擊查看本文英文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