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金燦榮:貿易戰後 美國下一張危險牌是台灣牌

作者: morgen (哇哈哈)   2018-07-05 10:54:04
1.媒體來源:
聯合報
2.完整新聞標題:
金燦榮:貿易戰後 美國下一張危險牌是台灣牌
3.完整新聞內文:
2018-07-04 20:04 聯合報 記者林則宏╱即時報導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預期,中美雙方在6日開始展開首波加徵關稅恐無法避免。他指出,美國戰略界已經集體認知,長期而言,中國是美國唯一的威脅,而貿易戰只是美國打出的第一張牌,接下來還會打出台灣牌、南海牌、人權牌、北韓牌等。其中,台灣牌將會是非常危險的一張牌。
金燦榮4日在上海一場演講中表示,美國這次對中國發對貿易戰,主要有經濟、政治、戰略等方面的原因。經濟方面一來是中國確實對美國存在鉅額順差,按美方說法去年金額達到3,752億美元。
另一方面是,中國開始推動的產業升級,亦即「中國製造2025」規劃則讓美國感到壓力。因此,美國表面的經濟目的是為減少中美貿易逆差,實質是為阻止中國產業升級,因為一旦中國產業成功升級將會根本挑戰美國霸權。
政治方面的原因一是為了確保今年底的中期選舉共和黨能勝選,一是轉移「通俄門」的焦點。
金燦榮形容,川普聰明、對人性把握極其準確、敢冒險,但文化水平不高,在推特上發文經常拼錯字。靠炒地皮發家,其次蓋樓,再者是賭場。金燦榮稱,川普並不是個正規商人,而是個投機商人,和他前面44位美國總統相比是另外一類人,很怪異。
金燦榮說,如果中期選舉共和黨輸掉,在國會杯葛下,川普後續任期將註定一事無成,「連任就沒戲了」,因此他必須和其「黨羽」做點什麼,而從外交上取得成果最快。因此今年3月起,除了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退出伊朗核協議,或是出人意料地與北韓進行和談,這一串外交上的行動背後面都是基於前述目的。
至於戰略上的原因,金燦榮稱,大約從2015年中起,美國戰略界因認知到過去對華政策失敗,交往政策並沒有使得中國走向民主,而開始改變對中國的態度。加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2012年上台後,外交上改變過去「韜光養晦」的作法,轉為積極進取的外交,更讓美國開始對中國產生敵意。
美國整個戰略界對中國的戰略敵視,可以從去年底到今年初軍方所發布的三份報告和政界所發布的兩份報告看出。金燦榮認為,目前美國不分左右、朝野,基本上已經集體認知,長期來看,美國唯一面對的威脅就是中國。
大陸國務院前副總理錢其琛曾形容,中美關係「好不到哪裡去,也壞不到哪裡去」。但金燦榮認為,在前述背景下,未來的中美關係,「好不到哪裡」是肯定的,「壞不到哪裡」則不見得。
金燦榮表示,貿易戰是美國對中國打出的第一張牌,另一張同時打出的牌是到處渲染「中國威脅論」、到處抹黑中國。同樣的事情美國在全世界做是「軟實力」,中國來做就叫「銳實力」。
他形容,美國同時打出這兩張牌,就相當於在單位中,領導對你有看法,除了每個月扣你獎金,每次開會還都點你的名,敗壞你形象、孤立你。
金燦榮預期,接下來美國還會打出幾張牌:台灣牌、南海牌、人權牌、北韓牌。再往後,一旦中日關係緩和到一定程度,美國一定會出來「挑事」,打出東海牌,也一定會到印度洋「鬧一鬧」。
其中對於美國將打台灣牌,金燦榮表示,對於解決台灣問題,大陸現在其實是可以等的,因為「時間在我們這邊」。但他認為,現在問題是美國和台灣不能等,而如果台獨份子和美國右翼要鬧事,「挺容易出事的」。
在他看來,未來南海的麻煩會大過台灣。金燦榮稱,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不一定會跟大陸「拚命」,但南海的戰略影響不一樣,美國一定會跟中國拚命。
美國早前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首波340億美元清單將於7月6日生效,金燦榮預期,中美第一波貿易戰恐難避免。但「打完後可能雙方都會有點疼,冷靜下來,之後再談吧。」他估計,雙方最後「大打」應該可以避免的,因為打起來雙方損失都大,美國也占不到便宜。
但若未來雙邊貿易戰升級,金燦榮認為,大陸有幾個撒手鐧可以運用,一是全面禁止稀土對美出口。他指出,全球90%的稀土產自中國,所有高端晶片製造都必須使用到稀土,一旦中美貿易戰全面開打,中國可以全面封鎖對美稀土出口。
其次是擇機集中拋售中國手中持有的鉅額美國國債及各類美國公司債。另一張真正的「王牌」是,打擊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金燦榮舉例說,美國通用汽車旗下的別克,去年在美國的銷售額為390億美元,但在中國銷售額高達420億美元,是別克全球最大市場,讓別克在中國市場銷售歸零,通用股價至少得跌一半。其他還包括:iPhone以及寶潔等美國品牌的日化用品等等,在中國市場銷售額也都不低。
金燦榮預期,未來十年中美摩擦一定多,但中國一定要堅持採取「鬥而不破」的原則,保持克制,避免對美國進行不必要的刺激。長此以往,美國最終還是有可能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
金燦榮認為,未來中美最有可能維持「功能性伙伴關係」或稱「有限伙伴關係」,亦即雙方建立起一套機制儘量尋找彼此可能的合作點,另一套機制專門控制雙邊分歧,尤其是針對一些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強調,這是中美關係可能出路,也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323477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