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六四」29週年:主動遺忘還是被動選擇

作者: falomu (法蘿暮)   2018-06-04 18:45:58
「六四」29週年:主動遺忘還是被動選擇 困在政治與金錢之間的中國年輕人們
梓鵬
BBC中文記者
2018年 6月 2日
北京人印小小18歲那年看完美國傳來的「六四」天安門影片,心裏滿是不敢相信,不知
道發生了什麼。
90後青年陳誠對「六四」的理解,來自當年在北京當工人的父親。父親提起過,半夜裏
「有解放軍跑到宿舍拿著槍指著他們」。
他們的「六四」記憶,都是支離破碎的畫面:比如印小小的是大遊行、靜坐、坦克上街
;80後徐陽的記憶裏是學生被鼓動上街。從有限的官方解釋中,所有八零後九零後的中
國大陸年輕人或許都知道,「六四」就是「政治事件」的代名詞。
23歲的印小小到香港唸書,這個信息多元和開放的社會沒有防火牆,不同文化背景和意
識形態體系長大的同學一起碰撞和聊天,讓她對「六四」有更立體的認識: 「這是一
代人的悲劇,是一代人不願觸碰的傷疤。那一整波人的聲音,從此被藏起來了。」
來自父輩和同學朋友處聽來模模糊糊的片段,當最終可以在牆外的社交網站上「大開眼
界」時,一下子打開的閘門衝來無數之前沒有接觸過的信息,這讓印小小們「不敢相信
」。
再回頭看他們的成長,印小小發現,被主動藏起來的還有父母對政治的關注和勇氣。在
北京的父母不願讓她接觸政治,或者在政治上冒險,雖然「六四」那晚街頭的槍聲是走
過八十年代的北京市民的共同記憶。相比有機會出國看世界的80後子女們,印小小認為
她的父母們「視野相對狹窄」,他們經歷文革,對政治有著本能的恐懼。
跟母親討論時政時,「我媽會說,你不要在公眾場合講這個問題,她本能的恐懼就出來
了。」
小小母親的恐懼,是怕因言獲罪。
多年的政治運動的陰影在父輩那裏形成了默契,在家裏的飯桌上和朋友的飯局上,可以
泛泛地聊一些政治話題。但「六四」永遠是最大的禁忌。公眾場合,莫談國事。一家人
要關上門,才能安心講29年前的故事。
公共話語的嚴控
90後是中國互聯網的原住民,一向「內事問百度,外事問谷歌」。百度的搜索結果給出
了中國官方話語中對此「事件"的三句話解釋和定性:「1989年6月3日,一個多月來極
少數人在北京製造的動亂,發展成為一場反革命暴亂。駐守在北京城區周圍的戒嚴部隊
奉命平息暴亂。4日凌晨,戒嚴部隊實行清場同時進駐天安門廣場,平息了這場暴亂。

1989年後,在中國境內紀念「六四」從來不被官方允許。2012年以來,中共中央對意識
形態控制越發收緊,中國的主流媒體被要求對黨絶對忠誠。多年來,在所有出版物和媒
體上嚴審一切與「六四」有關的字眼和內容。任何關於「六四」的書籍在中國國內都無
法出版。香港曾作為一度可以自由出版和傳播政治書籍的自由港,大陸人會以各種方式
,將在香港出版的著名政治傳記和記錄歷史真相的書籍,偷偷帶回去傳閲。但「銅鑼灣
事件」後,獨立出版社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這類書籍也逐漸從市場消失。
互聯網興起的這十幾年,包括在微博的大陸社交媒體上,「六四」還可以被隱晦地紀念
,在六月四日當天,蠟燭和各種相關的圖景,會被默默流傳。 但如今「天安門事件」
、「坦克人」等搜索詞已被徹底封鎖。取而代之的是,熱搜榜上的明星八卦。
統一的官方口徑,和有限的信息渠道限制青年的認知。有辦法翻牆的好奇者看到牆外的
谷歌和YouTube給出不同版本的「六四」記錄片。陳誠說,當時直觀的印象是鮮血淋灕
的場面難以想像。「但是即使是這樣一個重大的事情,居然是被有意識地集體遺忘。」
一代人的遺忘和主動失語
89年,徐陽1歲。22歲時,帶著他從大陸聽來的「六四」版本:「資產階級自由化,部
分掌權的官二代,利用手裏的資源獲取到了比較大的利益,然後引起了很多中產階級和
無產階級和其它階層的聯合抵制和反對。」徐陽到香港讀書,一待就是7年。
今年30歲的徐陽已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但他從不參加香港的「六四」紀念活動,他說
幾個人的聲音,對政策制定者的影響不大。他說,「六四」是在中國大背景下發生的事
。已經過去了,沒必要再拖出來鞭打,要汲取教訓。可以反思,但追責沒有意義。
但徐陽也承認,中共並未從中汲取教訓。「如今的階級環境不一樣,有些事情已經發生
,再重來一次,不會再這麼暴力和血腥。還會有74、84和94」。
小小顯然不同意徐陽的觀點:連基本的事實都不知道,何來反思?
回到上海工作後,印小小現在還是不太會跟身邊人聊起「六四」。「未來就是一代人的
失語。從此這個事情就沒有了。」
00後四川少年張清和中國600多萬高考一同被淹沒在無窮盡的書海和題海。同往屆學生
一樣,即使是培養學生愛國意識的思想政治課也被主科老師佔據。在家父母從未曾主動
談起過「六四」,17歲的她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還是從記者嘴裏得知。
還未踏入職場的90後,在大學校園裏嚮往可能的言論自由。22歲的王海在江蘇,她說已
習慣政治選舉無自由,知道反抗無意義,也不奢求「因我而改變」。但最關注言論和新
聞自由。
25歲青年周州在上海,沒有翻牆的習慣。 但她認為,自己有最基本的政治訴求,還是
希望有消息自由。
「希望不要封鎖國外的網站,」 她說。
防火牆高築後,中國本土的手機應用程式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贏得大量年輕人的喜愛
。新興的流行視屏應用「抖音」讓年輕人一刷就是一下午。抖音上有的,只有娛樂和消
遣。這是一個全民娛樂和消費的時代。年輕人花大量時間追星和刷微博,偶像的一舉一
動牽動他們的神經。微博上常有粉絲掐架問題,他們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為自己的偶像站
台。
三十而立 賺錢一心一意
小小說,她對中國的現狀挺失望,很多時候覺得心灰意冷。現在的想法就是賺錢。她對
生活還有無力感,這源於生活的不易和資本的壓力。
小小現為一名電視劇製片人,身處被「資本控制」的中國文化圈。中國的出版和媒體行
業被政府嚴控,也受資本無形的壓力影響。她說,個人言論可能影響公司形像和價值。
即使沒有政府的輿論管控,資本的手,也在影響和左右自由言論。
小小:「我現在就希望,如果錢和權能辦成事,我作為一個好人,我是掌握錢和權的人
。而不是讓那些惡人掌握錢和權。這才是我奮鬥的意義。」
三十而立,徐陽手下還要養活幾十位員工。作為商人,他開誠佈公地說「我不關心政治
啊。」
他關心現實的小孩教育,老人醫療,夫妻買房問題。80後是中國計劃生育下的特殊一代
。成年後他們面臨撫養四位老人,和現在二胎政策放開後的養育兩個小孩的壓力。生活
在香港和大陸,買房置業從非易事。
為了不讓生活品質下降,徐陽每天工作時間從睜眼到合眼
作者: m21423 (WSH)   2018-06-04 18:46:00
大紀元喔
作者: MASAMIFANS (MASAMI NAGASAWA)   2018-06-04 18:46:00
五毛開刷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8-06-04 18:47:00
作者: ymuit (眼眸之珠)   2018-06-04 18:47:00
開放給樓下五毛們 崩潰
作者: lobaseballve (嘎啦哇)   2018-06-04 18:47:00
五毛上班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8-06-04 18:48:00
BBC之前搞的笑話 問一個反共的前黨員但都沒做功課
作者: i689tw (cylinlin)   2018-06-04 18:50:00
五毛:根本沒有64
作者: cerberi (cerberi)   2018-06-04 18:51:00
作者: jimmy5670 (2Tp1)   2018-06-04 18:51:00
大家都忘記就可以當作沒發生了,現在等有記憶的死光
作者: uglyfinger (醜八怪)   2018-06-04 18:52:00
不是大紀元也有人要崩崩
作者: WTF55665566 (來亂的)   2018-06-04 18:52:00
五毛:大紀元不可信什麼 你說是BBC?外國狗更不可信我們只信環糗屎報
作者: didi0909 (didi0909)   2018-06-04 18:54:00
台灣外食倒是真的便宜南京人硬大大?幹 回錯拍謝
作者: ash9911911 (勇者あああああ)   2018-06-04 18:56:00
不遺忘就會被懷念 很不方便
作者: MXZR   2018-06-04 19:09:00
作者: demitri (forever)   2018-06-04 19:33:00
64當年全球都狂報 就一群90後的菜比八在那邊酸是假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