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內幕】貿易戰和科技戰 中共不提的三件事

作者: amix (^^)   2018-06-02 23:34:57
【內幕】貿易戰和科技戰 中共不提的三件事
http://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18/06/GettyImages-929005550.jpg
5月28日,白宮開出放生中國電信巨頭中興通訊,允許其重新進入美國市場的
條件。但僅僅2天後,白宮宣布將繼續推進對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
的關稅。專家分析,這既拉又打,看似矛盾的背後是有緣由的。(AFP/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8年06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劉穎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科
技戰紛爭,讓人眼花繚亂。如果抓住這三個事實,就能看懂貿易戰打的是什
麼、比的是什麼,以及贏的會是誰。
5月28日,白宮開出放生中國電信巨頭中興通訊、允許其重新進入美國市場的
條件。但僅僅2天後,白宮宣布將繼續推進對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的
關稅。
表面上看,白宮的舉動似乎矛盾,一方面試圖幫助一家陷入困境的中國公司
,另一方面又表明願採取保護主義措施、對抗不平衡的中國貿易。有專家指
,萬變不離其宗。中美之間摩擦、爭吵和談判的核心在於中國沒有消費與其
經濟規模相匹配的商品或服務,而美國卻恰恰相反。
再拓展地看,中美貿易戰背後隱藏了三個層面的競爭,以及每個層面競爭中
各有一個中共不敢讓人知道的事實。
圖片:https://tinyurl.com/y7erf6vv
中美未來科技競爭的發展渠道之爭
中共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自推出以來,一直被西方國家視為國家資本主
義競爭。在兩國爭執的背後,存在一條主線:中共當局發展科技的路徑選擇
。「中國製造2025」的主要支柱之一是依靠收購國外技術、科技公司和先進
技術產品。
「中國製造2025」是中共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強調在技術上自給
自足,並在指定的先進技術領域占據全球領先地位。
該計劃指定的10個未來發展領域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5G)、數控機床和
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智能電網與動力設備、新
材料、農業機械。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在提及「中國製造2025」時說
,不要低估該計劃,它的確是在國家層面上與有相應產業的國家競爭。
對中共希望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技術的中心,萊特希澤表示,如果是中共要在
這些產業和其它國家正當競爭,那沒有問題;但通過投入3000億美元補貼、
限制市場準入以及強制技術轉讓等手段,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那就另當
別論。
有白宮資深貿易官員告訴媒體,美國政府希望用301條款箝制中共的「中國製
造2025」計劃。基於未來的科技領先地位,外界認為,中美雙方都不可能在
未來科技發展較量上鬆口。
中共不敢讓人知道:2025要靠買和偷來實現
只是在301與2025計劃之爭的背後,很少有評論或報導直接指出,美方此舉是
針對中共當局的發展科技路徑,後者希望靠「買」國外技術、科技公司和先
進技術產品,以及通過強迫美國企業技術轉讓,偷竊美國技術等手段,來實
現「中國製造2025」計劃。
萊特希澤在出席國會聽證時,形容該計劃就如同「我有一個名單,如果你願
意的話,我把它們都買走」。
他舉例說,機器人、新能源車以及高速運輸領域等高科技在中國才出現短短
幾年,但現在中共說,準備投入數百萬美元資源、按照這個獲得技術的計劃
清單,通過經濟手段要成為這些領域的主導者。
「這些類別是它們明確設計以獲取我們的技術,以便達到它們想要的,我當
然會建議把(301關稅)重點放在這個名單上。」
此外,引發本輪貿易戰的301調查就是針對中共竊取美知識產權的行為。根據
美國知識產權盜竊委員會的估計,中共每年盜竊美國知識產權給美國經濟造
成2,250億美元至6,000億美元的損失。
http://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18/06/GettyImages-943912984.jpg
專家分析,無論是技術、貿易戰和中興,沒有哪一個理由能讓中美貿易關係
得到快速改善。 (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中美企業的未來技術「冠軍」之爭
中國電信公司中興一直是中美貿易戰的焦點之一。嚴格地說,觸發中興禁令
的並非貿易衝突,但中興本身的確代表了貿易戰中爭奪的另一個層面。中美
國家層面的未來技術之爭的載體就是企業層面的「冠軍」之爭。
「中國製造2025」就是希望扶持行業冠軍,其投資對象就是中興這類國有或
有中共背景的私有企業。除了產品要在中國國內占優外,更會推向全球市場
、搶占未來的科技領先地位。
在電信領域,中興、華為就是被選中的佼佼者,也是5G發展中共押注的對象

3月,美財政部罕見公開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信函,透露防中共5G
技術擴張、嚴審美國科技芯片公司高通併購案。
「雖然美國仍在(5G)標準設定領域保持主導地位,但在針對高通的收購後
,中共可能會填補高通留下的空白。」CFIUS的信中寫到。
「考慮到對華為等中國電信公司帶來的國家安全擔憂,併購可能將5G的主導
權讓與中共,這會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帶來負面後果。」
也就是說,中美國家層面的技術之爭順延到企業層面,就是企業與企業的行
業「冠軍」之爭。
中共不敢讓人知道:企業要靠拔苗才會長
為引領未來高科技十大領域,中共計劃將大量資源投向具有戰略性的行業,
使其冠軍企業浮出水面,再推向世界舞台。
但因為企業獲取這類資源不是由市場驅動,而是受政治策略驅動,所以中共
的這種保護主義模式可能適得其反,鼓勵企業把心思放到努力爭取政府補助
上而不是創新上。
中興被美國商務部在4月激活出口禁令、陷入停擺狀態就是這種狀態的真實寫
照。過去中共投入巨資研發的芯片產業無一家能撐起該領域。
仍以中興為例。中興在1993年第一次進行產權重組,國有企業控股51%、民營
企業占49%的股份,到1997年上市重組,國有股仍處控股地位。也就是說,中
興作為國有企業,資源部分或主要靠中共政府投入,一直是中共政府扶持的
企業。
但是從財報分析的角度來看,「中興的利潤是很薄的,主營業務幾乎不賺錢
,完全依靠出口軟體增值稅退稅和政府研發補貼才讓公司有微薄的盈利,」
大陸長江商學院會計學教授薛雲奎日前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
GovernmentCIO聯邦研究經理和編輯普頓(Matthew van Putten)本週也撰文
說:「從保護國內市場到通過國有銀行為企業提供補貼和廉價貸款,中國科
技公司要是沒有政治支持,可能會(立刻)陷入危機。」
所以對中興來說,既是中共扶持的企業,同時也可能成為美國企業的未來競
爭對手,這次行為不檢點觸碰美國法律,外界認為,不管從那個角度看,中
興要想被輕易放生,「難」。
中美深層次的經濟結構轉型之爭
中美貿易結構一度令很多人不解,從出口商品類別來看,中國主要出口美國
的是製造品,而美國出口給中國的主要是農產品,好像違背常識。其實「中
國是工業國、美國是農業國」的現狀,正是反映了中美經濟結構上深層次衝
突。
在中共入世後、人為製造的勞工「低」成本吸引下,美國大量製造業企業外
遷至中國。此舉造成兩極結果。第一,美國產業流失、國內出現大量失業;
第二,中國老百姓收入較低,以致影響消費。
這也是川普大選時承諾、目前一直在踐行的方向——讓美國製造業回流。川
普在上任後的一次週例會上說:「作為總統,我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復興
美國製造業,讓它回到歷史上的黃金期。」
「彭博社」在2015年報導說,經過對中共從2001年底入世以來的影響分析,
發現從2000年以來,因為中國的低成本出口商品,美國500萬工廠員工中有
100萬,甚至超過200萬人失業。
根據研究人員的估計,2000~2007年間,因為中國的進口競爭,美國失去了
98萬個製造業就業。他們尤其指出,對中國商品越開放的美國區域,不僅損
失更多的製造業就業機會,同時也看到整體就業的下降。
美國副總統彭斯也在去年出席美製造業協會(NAM)峰會上表示,製造業和農
業是美國的傳統經濟形式,也是美國創新的來源。「製造業代表著就業、機
會和繁榮……當我們處在一個充滿挑戰的國際環境中,製造業對美國的重要
性更在於,它必須強大才能保證美國在軍事、安全、自由和經濟上的強大。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費和中國研究項目主任張
克斯(Christopher K. Johnson)日前分析,美國的策略選擇有兩個緯度:
第一個緯度是選擇向前看還是向後看。
「向後看就是聚焦過去幾十年中,美國傳統製造業就業機會流失到中國以及
美國相關行業的變動;向前看就是未來知識經濟(特別是服務業)以及有關
中共盜用美國核心知識產權(IP)和資訊技術(IT)的相關問題。」
第二個緯度就是要戰術目標(減少雙邊貿易赤字及其相關工具,如關稅威脅
),還是結構性目標(應對中共產業政策、將其作為未來行業的競爭對象,
考慮加大美國投資或簽證限制等政策限制)。
他認為,白宮可以先在向後看以及戰術目標上達成共識,同時在未來幾輪對
話中把握向前看以及對結構目標進行討論。
從第二輪中美談判結果來看,似乎也佐證了這種說法。在應對美方步步為營
、推進進程時,中方允諾增加進口更多美國農產品、能源產品,同時延後討
論知識產權等棘手問題。
但問題在於,中方允諾的進口究竟有多少能成真?或者說不是肯不肯買,更
可能是老百姓能不能買得起的問題。
中共不敢讓人知道:誰讓百姓消費不足
上述已提及在中共人為製造勞工「低」成本政策下,中國老百姓並未全部享
有外國公司投資建廠的收益,反而變成「為他國打工」收入低,以致影響到
消費。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曾估算中國消費占GDP的比重
變化。她發現扣除政府消費外,中國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只接近45%。而多
數發達經濟體的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是55%—70%,甚至印度也達到居民消費
占GDP的59%。
總比來看,中國占全球消費市場的份額已從10年前的4%翻番至11%,但是跟全
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世界人口大國應達到的消費來看,仍相距甚遠。外界評
價說,中國在晉升為全球最主要的消費市場的路上「進展緩慢」。
相對中國的大量工廠、設備和研究投資來說,中國消費者的市場規模一直較
小。這跟中共計劃經濟增長模式一直依賴工業和投資,與民爭利、擠占百姓
資源直接有關係。
購買力從既得利益集團轉給百姓才是出路
GovernmentCIO聯邦研究經理普頓認為,考慮到國家財富和收入分配格局,中
共經濟體是歷史上最極端的之一,由國家和國有企業部門控制大量國家財富
和收入。
他說,中共「既得利益集團」從中國過去四十年的增長中獲得了巨大利益。
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能掌控中共政治的紅色家族都在從快速做大的國家蛋
糕中獲利,並希望占據更多、更大的份額。
中共目前允諾為百姓著想、計劃購買更多美國產品來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
普頓表示:「如果中共想要永遠支持跟GDP匹配的合理消費者市場,那麼購買
力就必須從『既得利益』集團轉移到普通中國人身上。」他補充說,「否則
,消費一定會貧血。」
換句話說,中美國家層面的科技競爭避免不了,而企業層面的「冠軍」之爭
註定要依賴出口,勢必帶來貿易盈餘。要減少中美貿易巨額順差,只能依靠
增加進口、增加中國國內對美國商品或服務的消費。
倘若中共領導人真想解決中美貿易戰,同時為百姓著想,就要把資源讓利於
民,實實在在讓百姓富起來,願意且能夠花錢消費。否則,消費不足帶來的
進口效益會很有限,中美貿易再平衡將無解。
如中共繼續執意維持「中國製造2025」計劃打造「冠軍」企業,結果可能是
賠了夫人又折兵,再多養幾個扶不起的「阿斗」,以及承受一次次川普政府
的「閃電攻勢」,直到被迫退回到正軌為止。#
推薦:美中貿易談判新進展 藏了哪些大國博弈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6/1/n10445487.htm
作者: syearth (sysearth)   2018-06-02 23:35:00
大妓院
作者: Su22 (裝配匠)   2018-06-02 23:41:00
作者: lkrichard (天空)   2018-06-02 23:41:00
希望禁止大紀元新唐人的新聞 ...
作者: ChenWay (Chenway)   2018-06-02 23:42:00
作者: Su22 (裝配匠)   2018-06-02 23:42:00
9.25毛被戳到痛處惹
作者: TaiwanUp (以運動為本的道路環境)   2018-06-02 23:46:00
應該不只三件
作者: jetzake (加菲貓)   2018-06-02 23:54:00
川普最愛看的中文報紙就是大紀元 立場很清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