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日客留得住?李茂生:台灣人絕對有本事

作者: C6H8O7 (檸檬酸)   2018-05-24 11:12:09
※ 引述《WindClouds (風起雲湧)》之銘言:
: 雖然回這篇有點lag 但還是很多話忍不住想說
: 台灣目前發展觀光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幾種方法
: 1.辦個XX節 OO季 然後招商變一條夜市或市集出來
: 2.建個特色的建築或裝飾藝術 或佈置的文青漂亮一點吸引遊客打卡
: 3.引進一些遊樂設施
: 其實2的出發點應該是好的啦 如果能結合在地文史或產業特色 還有文創工作者
: 應該會是正面的行銷
: 可惜很多地方不是...看看那精美的高跟鞋教堂... 出現在一個漁港真的...
: 各地最常見的應該還是1
: 拿新聞這例子來說 九份其實有很多歷史和文化的東西好好包裝長久經營
: 但現在台灣遊客想到九份 應該大多數人直接聯想到芋圓 肉圓 還有人山人海的人潮吧
: 侯導悲情城市裡的九份光景早已不存在了
下面講的我沒有太大的意見,原文長刪掉一部分,只回這邊
高根鞋教堂不是沒意義亂蓋的。
你聽過烏腳病嗎? 那是早期在西海岸地區常見的風土病,因為這個病的緣故,當年的女性有不少都截肢了。
所以她們無法穿上漂亮的高根鞋,然後就有了這個教堂紀念這一段歷史
這就是脈絡,不過台灣的媒體只會報導結果
台南的觀光局在這方面也不夠力
至於XX節XX季是很好的手法,真的只是操作方式的問題像我現在在函館 光一個五月就有惠山杜鵑祭、松前櫻花節、還有五稜郭祭了
函館在北海道算二線城市,放到全日本去不知道要去第幾線,然後人口跟嘉義市差不多,地形類似基隆,靠海、環山,有一個陸連島。
說實話,他們的觀光硬體根本被台灣海放...公車很舊,甚至還有木製地板的,低底盤也沒像台灣普及 就算搭中長途巴士,國光客運也比他們的車舒服
路面電車就不用說了,根本就是古董,還能在路上跑簡直是奇蹟(不過還是有新車啦)
但是台灣人還是超愛去的,為什麼?
重點不是硬體啊,是服務啊!
我搭公車,司機會停好車,讓你慢慢走下車
搭路面電車,車上螢幕到站顯示有五種語言(正體中文、簡體中文、英文、韓文、日文) 台北捷運連轉乘站追加日文韓文廣播都做不到...
免稅商店的廣播也有中文 甚至還有泰文..
朝市賣海鮮的那些就不用提了,中文菜單幾乎每家都有
在觀光區和大眾運輸上都能看到多語系的指示,車站職員的英文沒多好,但是會超級貼心的幫你把適合的車班全部寫下來。
我不知道日本人怎麼想,不過中文的內容,稍微有能力的幾乎都會做繁簡雙版本,不是單純轉換,是連用語都會按照文化差異修改的...
他們賺你的錢,賺得你心甘情願,交通貴台灣三倍,物價兩倍,但完全值得。
所以函館現在幾乎每天都有桃園直達的航班,台灣人已經變成他們主要的觀光收入來源,走到哪裡都能聽到台語
為什麼?
因為人家做觀光玩真的啊,就算是完全不懂日文的老人家也能玩得盡興,觀光客就會來大撒幣啦
台灣的硬體真的不差了,目前更應該提升的反而是系統性的東西。
這幾年日韓觀光客大增,東南亞觀光也有上升趨勢,真的應該好好把握,把台灣變成觀光客友善的環境。
不要像前幾年賺中客只知道賺快錢... 要讓客人心甘情願掏錢,還覺得自己賺到了,還想再來才是關鍵。
觀光雖然沒辦法像竹科那樣成為國家命脈,但是我想支撐幾個城市的經濟,養活一大群人,還是可行的。
作者: WizZ (革命家的老二特別浪漫)   2017-05-24 11:12:00
可是當年的婦女又不信基督教也不知道玻璃鞋的故事所以烏腳病>>玻璃高跟鞋教堂 就是一種 硬ㄠ故事不是不會講 是太會講 講到超現實你蓋個草鞋姑娘廟還差不多
作者: omegajoker (omegajoker)   2018-05-24 11:18:00
作者: s6525480   2018-05-24 11:22:00
台灣也可以都貴三倍 事事美好然後在台灣的捲著舌頭 那叫跪舔 懂吧
作者: anoreader   2018-05-24 11:32:00
推一樓 這種脈絡說穿了就是為了需求而創造...
作者: shiriri (CG屁屁妹)   2018-05-24 11:40:00
日本服務業有的翻譯真的很用心 我去吃壽司大時 師傅對中國客介紹這道是鰤魚 對我說是紅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