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大量閱讀」才是解決台灣問題的解法吧?

作者: cyberia (狸)   2018-05-21 10:33:55
※ 引述《lolylolyosu (3-1次元)》之銘言:
: 台灣閱讀率低下,書店一間一間倒閉。
: 文化輸出薄弱,翻譯書氾濫市面。
: 產業轉型失敗,無知慣老闆只會「cost down」、「低薪聘請外勞」。
: 不管怎麼看,這一切的根源幾乎都是因為「人們不廣泛閱讀課外書」所導致的。
: 我就不相信一個
: 「把圖書館每一本書都看過的人」會有多無知。
: 「閱讀率低下」,才是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
: 一堆「不愛閱讀」、「又不承認自己無知」的人,當然始終無法帶動整個國家進步。
供三小
每一本書掃描過去練速度 資訊放在暫存裡面 都不用思考
然後缺漏的部分就靠腦補
這樣叫做有讀書?
不得不說您真是一個表裡如一的人
模糊閱讀加上推崇模糊語意的中文系統
腦補無敵啊 還得意洋洋天下第一
還翻譯書氾濫咧
就是因爲這種不確定性很高,釋義
語意掌握在習慣地區權力者的語言方式,
是對文明有害的好嗎?
語言的不確定性太高,從根本上抑制了
創作,懂嗎?
更何況閱讀最重要的是思考和判斷好嗎?
現在臺灣的教育就跟你閱讀的方式一樣啦!
填鴨上學跟填鴨閱讀一樣不可取。
書本身只是資訊的載體而已。
我也推崇紙本,但是那是因為紙本閱讀速度可以放慢,讓身心都可以處於一種適合思考的

一目十行的記憶法...現在都有手機了,電子書
購買這麼方便還用得著把書記在腦袋?
只記著內容跟要用的時候再google有啥不同?
你的方式只是把自己變成usb隨身碟而已,很偉大?
莫名其妙。
作者: lance8537 (小砰砰)   2018-05-21 10:35:00
Lucy最後就變隨身碟了 嗚嗚
作者: amywangwang   2018-05-21 10:35:00
用自己的大腦補全書的內容XD
作者: gn01622545 (逐漸師去熱情的人)   2018-05-21 10:35:00
把每一本書都讀過 卻無法應用 該提取卻找不到
作者: ltyintw (菈米雅嘶嘶)   2018-05-21 10:36:00
五樓不只usb 還變成soc晶片
作者: efthu456 (小哲)   2018-05-21 10:36:00
哈密瓜
作者: gn01622545 (逐漸師去熱情的人)   2018-05-21 10:36:00
這樣不如 知道東西概念 有需要時直接查
作者: lolylolyosu (3-1次元)   2018-05-21 10:36:00
你們做不到、我做的到,可以嗎?
作者: QRIO   2018-05-21 10:36:00
就算認真讀 你的大腦也只是作者思想的運動場
作者: SuperUp (( ̄▽ ̄#)﹏﹏)   2018-05-21 10:37:00
不要污辱usb隨身碟 usb好歹做到忠實記錄不腦補der
作者: QRIO   2018-05-21 10:37:00
為了避免自己大腦變他人思想的運動場 我都不讀書的
作者: lolylolyosu (3-1次元)   2018-05-21 10:37:00
作者: gn01622545 (逐漸師去熱情的人)   2018-05-21 10:37:00
只有你做得到 就代表推廣給做不到的人只是浪費時間
作者: lolylolyosu (3-1次元)   2018-05-21 10:38:00
你可以回一下這篇看看。
作者: gn01622545 (逐漸師去熱情的人)   2018-05-21 10:38:00
不是你做得到別人就也做得到
作者: lance8537 (小砰砰)   2018-05-21 10:38:00
好啦快滾去讀書 下一篇 大量聽力
作者: lolylolyosu (3-1次元)   2018-05-21 10:39:00
沒有錯,但是有努力總比沒努力好。
作者: lance8537 (小砰砰)   2018-05-21 10:39:00
下一篇 大量寫作 馬的ptt有強烈禁止國中生
作者: QRIO   2018-05-21 10:39:00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不讀書 共勉之
作者: diskdie7045 (剛睡醒~)   2018-05-21 10:39:00
所以大家都以隨身碟為最後目標
作者: gn01622545 (逐漸師去熱情的人)   2018-05-21 10:39:00
把時間花在做不到的事情上不斷努力?為什麼不讓人 在他做得到 做的比你更好的方向努力
作者: diskdie7045 (剛睡醒~)   2018-05-21 10:40:00
嘗試個屁、當隨身碟有什麼好推廣學而不思有什麼好說嘴
作者: lolylolyosu (3-1次元)   2018-05-21 10:40:00
那就拿出實力來證明吧。
作者: lance8537 (小砰砰)   2018-05-21 10:40:00
李家同不要偷上ptt
作者: lolylolyosu (3-1次元)   2018-05-21 10:41:00
你們的作品呢?
作者: lance8537 (小砰砰)   2018-05-21 10:41:00
你的作品呢 小朋友
作者: gn01622545 (逐漸師去熱情的人)   2018-05-21 10:41:00
你希望我們拿出什麼作品?我擅長煮菜 都吃下去了 作品都變屎了
作者: lolylolyosu (3-1次元)   2018-05-21 10:42:00
都可以,只要是作品。
作者: diskdie7045 (剛睡醒~)   2018-05-21 10:42:00
當隨身碟還需要作品喔?不就200塊
作者: gn01622545 (逐漸師去熱情的人)   2018-05-21 10:42:00
他擅長重複性作業 做的速度媲美自動優化機器這也是一個方向
作者: asdf45610 (今宵有雨)   2018-05-21 10:44:00
l可能不會機械操作拉,他的引文指出他重視“概念”
作者: lolylolyosu (3-1次元)   2018-05-21 10:44:00
我不喜歡嘴砲,有實力就拿出作品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作者: a44642 (陳柏)   2018-05-21 10:45:00
我有試過並練習楊氏速讀,理解與速度並重,但目的與您背馳,閱讀本身是沒錯的,但學生讀書多難催你懂嗎自發性讀書不是隨便兩語就能打動的
作者: lance8537 (小砰砰)   2018-05-21 10:48:00
朱:我不喜歡剪綵,但我還是想去剪
作者: gn01622545 (逐漸師去熱情的人)   2018-05-21 10:50:00
我沒有實體 留下的作品可供體驗 觀看 使用
作者: widec (☑30cm)   2018-05-21 10:51:00
不要再打臉惹
作者: gn01622545 (逐漸師去熱情的人)   2018-05-21 10:51:00
只有上不了平台的自嗨劇本 與迷宮設計但是絕對是比我努力當USB 還要有成就
作者: donation12   2018-05-21 10:52:00
推廣大量閱讀不如推廣積極正面的價值觀...
作者: Fice (Fice)   2018-05-21 10:52:00
人家哪裡有寫模糊閱讀?你腦補的?
作者: gncn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2018-05-21 10:54:00
你還真的示範了什麼叫缺漏的部分就腦補啊 呵呵
作者: widec (☑30cm)   2018-05-21 10:54:00
某人的「作品」有比沒有更丟臉呀,看不清自己幾兩重
作者: Fice (Fice)   2018-05-21 10:55:00
語言的不確定性太高,從根本上抑制了創作???你才在工三小
作者: selvester (水昆蟲)   2018-05-21 11:04:00
很想跟原po 說 從微積分到史密斯電子學 大量閱讀吧那個原po應該是沒感受過 不能囫圇吞棗的閱讀才會這麼說
作者: Freeven (夏舞楓)   2018-05-21 11:16:00
以前很流行的速讀就是這樣,看完一本書問他學到什麼每個都答不出來
作者: demon159000 (超級巨大樹人)   2018-05-21 11:17:00
判斷力差 讀一堆錯誤知識還不是屎 就像中共學生整天讀洗腦書反而慘 重要的是吸收資訊素質
作者: Fice (Fice)   2018-05-21 11:18:00
人家明明是講廣泛閱讀,多接觸各領域的知識你通篇腦補,還好意思講離題…速讀、語言、填鴨、電子書…還真是切題不過loly的文章的確是沒什麼料…
作者: ggbggg (科科喝科科)   2018-05-21 11:34:00
速讀100個領域 也只代表吐出100個領域的垃圾
作者: Fice (Fice)   2018-05-21 11:39:00
閱讀後能汲取精華還是垃圾,端看人吧。不過閱讀總是好的如果連某個領域都完全沒接觸過,又怎麼有機會深入研究
作者: victorly (七號)   2018-05-21 11:42:00
大概跟會說 單字被越多 英文越強的人 腦袋差不多吧
作者: panda816 (噗噗噗!!)   2018-05-21 11:48:00
他的文章已經不是「沒什麼料」可以形容寫出來的東西連邏輯都無法成立充其量就只是精神病患的噫語https://goo.gl/pWiCmH你們去看他的文章是不是符合這些症狀最後好的結果就是有病識感趕快去看醫生啦 每年幾千本書是無法救他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