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為什麼古代西方打仗都要列陣?

作者: sam09 (柊鏡)   2018-05-08 23:48:41
※ 引述《imericlai ()》之銘言:
: 在大草原兩邊列陣
: 殺到你死我活
: 分出勝負
: 這是西方古代戰爭經常的方式
: 這樣不是很笨嗎
: 傷亡超大
: 以司馬懿那種堅守不出
: 反正你遠來的必定面臨缺糧
: 或者像官渡之戰
: 聲東擊西
: 收買敵營大將
: 偷襲烏巢
: 古代東方戰爭方式是不是比較強
原PO所指的堅壁清野、避實擊虛、切斷補給還有策反敵軍都是戰術甚至戰略層面的行動,
陣型、陣法則是偏向實戰的指揮技術。
稍微有點組織的軍隊都會擺陣型,不論東西方皆然,
陣型有助於指揮的效率,而能夠擺出複雜陣型的軍隊代表紀律較好,
不至於被對方隨便突擊一下就全線崩潰。
古代中國的作戰陣型大致上以孫臏兵法所提到的「八陣」作為基礎,
但八陣的實際內容不詳,可以指將領在野戰時臨機應變的調度,
或是指部隊的編制劃分、指揮的階層等,實際的執行則少有記載。
宋代《武經總要》將八陣解釋為以中軍為核心,八個方位各安排一支部隊拱衛中軍,
前後左右四支部隊為骨幹,負責防衛;對角線四支部隊保持機動,主司攻擊,
主帥則站在中軍指揮全陣,最外圍可能還會安排索敵或擾亂的分遣隊。
一些細節部分可以在武經總要的制度七、制度八兩篇找到。
西方的陣型留下的記載就比較多,也有執行層面上的實例可以依循,
比較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縱隊(Column):
■■■■■
■■■■■
行進方向→
一般用於快速移動、突擊,也可以快速分割為方陣以抵擋騎兵。
最著名的縱隊愛用者應該是拿破崙,他的作戰標準流程便是以砲兵、散兵先行削弱對手,
並掩護主力部隊接近,等距離夠近時便以縱隊發動突擊。
但縱隊突擊需要夠高的士氣和紀律才能推動士兵冒著砲火衝鋒,
因此傷亡通常也相當慘重,尤其是碰上擅長防禦的對手之時。
◎橫隊(Line):
■■■■■
■■■■■
行進方向↑
橫隊在17、18世紀的歐洲戰場相當常見,它的優勢是火力最大化,
每一個單位大約排成三到五個橫隊接在一起,士兵輪流射擊或補充。
由於前膛槍開火的速度不快、準度很低,槍枝的有效射程不到也100公尺,
最精銳的士兵在一分鐘內頂多開兩槍,而當時多數士兵都是文盲,
加上戰場上的恐懼感,不少士兵根本就是亂射一通。
擺出橫隊可以讓盡可能多的士兵同時開火,以增加彈幕的密度,
偶爾甚至能擋下騎兵的突擊。
但橫隊的弱點就在火力薄弱的側翼,只要被騎兵從側面迂迴攻擊,
橫隊很容易遭到破解。
◎方陣(Square):
■■■■
■ ■ 依狀況也可以是空心的方陣。
■ ■
■■■■
●■■■■●
■ ■ 西班牙大方陣示意圖,●為火槍兵,■為長矛兵
■ ■
●■■■■●
從古希臘時期一直打到19世紀,可能是最常用的陣型。
希臘式方陣較為沉重,以手持長矛和盾牌的重步兵構成,攻擊力較高但機動性不佳,
馬其頓時期的方陣在正面所向無敵,但他們幾乎沒辦法轉向,
必須和騎兵相互配合,以步兵壓制、騎兵夾擊的戰術壓倒對手。
羅馬方陣減少了長矛的使用,更強調士兵的紀律與防禦,代表作便是龜甲陣(Testudo)。
方陣在中世紀沒落了好一陣子,到15世紀時才被西班牙人重新發揚光大,
西班牙大方陣(Terico)其實是長方形,四個邊以長矛兵構成,
角落則是火槍兵組成的小方陣,中間則是指揮官和野戰砲。
大方陣的構造如同長了腳的堡壘,長矛兵是城牆,火槍兵則扮演火炮塔的角色,
角落的火槍兵可以攻擊來自四面八方的敵人,危險時則縮進方陣,由長矛兵保護,
當時的火槍非常沉重,還得裝腳架才能射擊,也還沒有刺刀,碰到騎兵絕對GG。
然而,一個西班牙方陣需要上千名士兵組成,組起來太耗時間又占位置,而且火力有限,
西班牙人的對手便發展出了輕裝的手槍騎兵,在長矛兵攻擊範圍外開火破壞陣型;
或是直接出拿長矛的重甲騎兵直接硬幹。
加上火槍漸漸改良,又發明了刺刀,火槍兵不再需要長矛兵保護了,
他們可以自己結成方陣對抗騎兵,西班牙大方陣便遭到淘汰。
比起騎兵,火砲對方陣的威脅性更大,到早期火砲昂貴而稀少,準度也很差,速度又慢,
有的指揮官會直接出騎兵包抄或是步兵上刺刀衝鋒來解決,
但火砲的準頭、機動性逐漸改良後,傳統的方陣於19世紀便在歐洲本土消失,
在其他地方偶爾還可以見到,比如南北戰爭,而那時已經有新出爐的格林機槍了。
◎楔型(Wedge)

■■ 倒過來擺就是俗稱的鶴翼陣。
■ ■
■ ■
■ ■
古希臘與羅馬會擺成實心的三角形,又稱豬首陣,通常是騎兵用來突破的陣型,
遊牧民族和蠻族也是這招的愛用大戶,總之跟著帶頭的那個人衝就對了,簡單明瞭。
漢尼拔在坎尼會戰所使用的便是楔型和鶴翼的變化,
但他不是用來突破,而是用最堅固的尖端吸住羅馬軍,讓楔型的兩翼展開,
最後配合騎兵完成包圍。
他的困難點在於要保證兩翼可以順利展開,而且中間不能被突破,
羅馬軍還得乖乖的被你吸過來才行,只要一個地方出錯,領便當的就是漢尼拔了。
◎斜線陣(Echelon)

■■ ↑行進方向
■■■
■■■■
斜線陣的發明者是古希臘底比斯的將領埃帕米農達(Epaminondas),
他改編希臘人常用的橫排方陣,強化其中一翼(假設為右翼),
在作戰時便以右翼加速推進,左翼則減速甚至後退,
使獲得強化的右翼在敵軍擊敗自己的左翼前完成突破,
埃帕米農達便藉著這一招擊倒了斯巴達的霸權。
斜線陣在中世紀又失傳了一陣子,
一直到18世紀時才被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重新「發明」,
專門用來突破當時流行的橫隊陣型。
◎車營(Wagon Fort)
顧名思義便是用車輛構築而成的營地,將馬車圍成一圈,
士兵則藉由車輛的掩護向外發動攻擊。
車營通常會在兩種情況下出現,一是對付遊牧民族,一是本身缺乏強固陣地可供防禦。
由於草原上蓋堡壘的成本太高,還很容易被斷補,
在中國漢代便曾有以車營出征匈奴的記載,車輛除了自運補給外,
也能拿來抵擋匈奴騎兵的攻擊。
美國的西部片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景,拓荒者會將馬車接在一起,
以抵禦印地安人的襲擊。
在15世紀的捷克胡斯戰爭中,胡斯派軍隊也會將馬車集結成臨時陣地,
車內裝載弩兵與火槍兵向外射擊,並保護陣內的火砲,其餘的步兵則見機發動反擊。
作者: meredith001 (ああああ ̄▽ ̄)   2018-05-08 23:49:00
U文
作者: zulumin (zu)   2018-05-08 23:49:00
陣王
作者: kyo911089 (尋雪)   2018-05-08 23:49:00
你古代列陣系??
作者: darkbrigher (暗行者)   2018-05-08 23:50:00
你陣型系?
作者: ivorysoap (ivorysoap)   2018-05-08 23:51:00
不列陣就無法指揮也無法防止有人擺爛潰逃
作者: jubel (木亟缶夬金戔)   2018-05-08 23:51:00
難怪他們會發明矩陣
作者: daye2012 (大爺)   2018-05-08 23:52:00
作者: fbid (禁止)   2018-05-08 23:52:00
陣系
作者: tommy1113 (鴨鴨駕到)   2018-05-08 23:54:00
專業推
作者: asgardgogo (asgard)   2018-05-08 23:54:00
陣王
作者: mnabc123456 (子洋)   2018-05-08 23:57:00
將軍好
作者: TWSE2330   2018-05-08 23:58:00
陣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