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5消防員殉職 鄭文燦:檢討火場經驗判斷

作者: goodbanana (eat-banana)   2018-04-29 14:59:14
※ 引述《trustinme (信任)》之銘言:
: 其實有其他新聞提出關鍵了
: 火場臨場判斷雖然重要
: 但畢竟是事後補救
: 而且再怎麼厲害有經驗,
: 臨場判斷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確
: 整個事件的關鍵重點是
: 桃園的消防安檢
: 到底有沒有在事前查出
: 外國移工宿舍的消防安全法規不及格
: 外國移工宿舍如果有防火設計或裝潢
: 我不相信外國移工來不及逃
: 如果移工沒被困住
: 消防隊員根本不會衝進去救人
: 然後壯烈犧牲
: 結論就是
: 鄭文燦
: 你工廠安檢再鬼混啊!只會討好資方
: 死那麼多人還不夠膩?
: 還把責任推給第一線賣命的消防隊
: 我看不下去
: 無X
因為這次事件很多的資訊未明我就不做評斷
我想單就體制面分兩個部分討論這個說法
第一嚴格的消防安全檢查是否可以完全防止火災的發生
第二如何預防消防員殉職
首先我認為預防和搶救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我不否認消防檢查能讓火災發生機率降低
姑且不論台灣人有多少人真正重視自己身邊的消防安全
(如果你自己家裡每個居室都有裝設住警器你再來批評為甚麼某某公司不把自己的消防設備搞好或許會比較有立場)
強度再高的消防檢查都沒辦法讓消防設備的妥善率是百分百(其實有很多高科技廠房的消防設備是遠比法規要求的還要多很多可是還是無法完全預防)
既然無法讓火災發生率為零
火災搶救行為必定發生
如果是把預防行為的落實程度套用到搶救是否會殉職其實是有矛盾的
那接下來就到了下個問題
如何預防消防人員殉職
鄭文燦說的經驗或檢討搶救行為其實是對的但沒有全對
大量體制上的缺失和錯誤並不能說做好這兩件事就不會有殉職的發生
但這裡把關於鄭文燦所說的這兩點衍生出的一些問題來討論
關於經驗部分確實很難量化與掌握
尤其在近年來消防預防業務的發展確實也成功讓火災發生率大大減低
而且搶救型態在城市快速變遷之下變得極度複雜
過去的經驗也不是完全適用甚至有可能會在現行搶救上變成錯誤的經驗
那如何能夠維持所謂的「搶救經驗」
我想也只能靠大量的訓練和研究
但如何落實是個問題
消防隊業務範圍今年來大量成長但員額卻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更有許多非本業的勤業務舉凡這兩年討論的捕蜂抓蛇、更之前討論的救狗救貓、沒帶鑰匙開鎖的、撿鑰匙的、顧海邊河川防溺、CPR的宣導...等
在這麼龐大的雜務下更有些單位或縣市有不合人性的生活管理規定,長期下來造成基層消防人員身心俱疲不說也排擠了原本應該拿來訓練的體力心力與時間
而搶救上的檢討確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也是現行制度下最欠缺的東西
或許是人民對消防單位的期待過高或者是消防文化不容許一點點的錯(看上一次新屋保齡球場殉職的事件就知道,不管是消防局或是市政府根本不願意面對搶救指揮上的缺失)
根本原因的分析、虛驚事件的通報與檢討在現行制度下可以說幾乎是沒有做
認錯是改錯的第一步,我可以很遺憾的說現在消防搶救上的安全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去
ps.
不要再說什麼儲存了2400公升的柴油違法儲存什麼的
法規是規定1000公升以上要管制不是不能儲存超過1000公升
你隨便一間台北市的集合住宅發電機的備用油也都有950公升
基隆河的抽水站隨便都有幾萬公升
一家上市公司廠房的發電機只有2400公升根本不多
只要有符合相關的設置規定並沒有說不能存放
作者: Straw14 (吸管)   2017-04-29 14:59:00
先噓唉鳳
作者: bbdirty5566 (尊爵不凡藍鳥40)   2018-04-29 15:00:00
有講跟沒講一樣
作者: Yude0109 (Yude)   2018-04-29 15:00:00
火太大消防員本來就不該進火場,何況只是救兩個外勞
作者: simon0131 (simon)   2018-04-29 15:01:00
你很適合當長官
作者: kutkin ( )   2018-04-29 15:02:00
有講跟沒講一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