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揭露香港基督教性暴力真象

作者: pipiboy1980 (post-neo)   2018-03-20 10:57:49
1.媒體來源:
立場新聞
2.完整新聞標題:
收集逾50宗個案 她誓要揭露香港基督教性暴力真象
3.完整新聞內文:
A小姐是一名基督徒,有一次她出席喪禮,一位牧師假借「安慰」之名,從後將她緊緊抱
住;K小姐曾到台灣參與基督教會議,期間在旅館被上司強暴 …
英文裡有一句諺語 — 「elephant in the room」,意指一個問題有如房間裡的大象般顯
眼、龐大,卻又無人敢於正視。教會內的性暴力問題,無疑是一頭大笨象,明明早已是公
開的秘密,大家卻無意解決,眼不見為乾淨。
曹曉彤是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性別公義事工幹事,由2013年起一直在推動教內防治性騷擾的
工作,誓要大家正視這頭隱形大象。然而在各大宗派、教會的忽視及抨擊之下,她幾經努
力卻不見重大成果。
直至近期她發起網上行動,透過Facebook收集教內性騷擾個案,一下子接獲超過五十名受
害人自揭經歷。這些個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污穢的大象裡,尚困著多少不敢發聲的受害
者?
從K小姐的故事說起
2012年5月一宗教內性侵醜聞,一度震驚本地宗教界。一名化名「K小姐」的受害人,於基
督教媒體《時代論壇》撰文,自揭被已婚基督徒上司強暴的經過。
在該篇以「教會,你能為性侵犯受害人討回公道嗎?」為題的文章中,K小姐稱曾在2011
年與上司跟隨本地有名的基督教組織,到台灣參與一個基督教國際會議。但在回港前一日
,K卻在旅館被上司強暴。事後K亦被上司無理解僱。
該文指K在回港後,立即聯絡了施暴者的牧者求助,惟牧者一直建議她不用報警,將事件
交由教會處理。一個月後,K的母親發現事件並打算報警,惟「知情的基督教領袖」再致
電要求K小姐三思,稱公開事件對K沒有好處,亦會嚴重影響教會聲譽。
K當年接受《蘋果日報》訪問,就透露是香港國際全備福音商人團契總監陳世強等牧者,
勸她只是索償無理解僱的金錢賠償了事。不過陳世強就否認曾勸阻受害人報警。
K小姐的事件引來主流媒體紛紛關注、報道。不過事隔多年後,本地基督教會在防治性暴
力的政策上,原來一直都在原地踏步、毫無寸進。教內性侵這頭大象,繼續屹立不倒。
指大部分教會未制定防治性騷擾政策
曹曉彤從中學時期開始返教會,笑言自己是一位「耶撚」。2013年她加入了基督教協進會
擔任性別公義事工幹事,五年來一直致力推動防治教內性暴力的工作。
初入職時,曹曉彤覺得性暴力理應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不似是LGBT等性小眾議題具爭議性
,理應不難在教內推動討論。但工作多年後她才發覺,現實情況與想象剛剛相反,要鼓勵
教會制定性騷擾政策,難關重重。
她上月出席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的一場講座,指香港大部分教會都沒有制定任何防治性騷
擾的政策,僅採取「有事才去處理」的態度。於是基督教協進會希望先制定一套防治性騷
擾政策,在推出後再鼓勵教會及機構跟隨。
當時她邀請了四十個不同宗派的弟兄姊妹加入了一個投訴委員會,專門處理協進會內的性
暴力問題,並向這四十人提供相關培訓,「希望好像撒種,讓四十個不同宗派的領袖,聽
完後將此帶回自己的宗派去做」。
然而她的幻想並沒有成真,培訓過後並不見有領袖將政策帶回去。她又走到不同宗派堂會
舉行講座,出版了一份防治性騷擾的宣傳小冊子,但都似乎無法引起實質的改變,「那時
開始覺得,繼續等他們開門,都不是辦法」。
四年前問卷 全港僅12間教會參與
在2014年,協進會決定發起「教會內性騷擾及性別意識問卷調查」,希望了解弟兄姊妹對
性騷擾的認知及經驗。結果香港約1,200間教會,只有12間願意參與,收集了超過三百份
問卷。
全港僅12間教會參與問卷,調查結果的代表性相當有限,難以反映香港教會的整體面貌。
調查最重要的發現,可能是「12」這個數字,揭示了教會對性騷擾問題的鴕鳥心態。
這份問卷明明是針對性騷擾,並沒有觸及同性戀等敏感議題,但不少教會見到「性別意識
」四字就已亂扣帽子。據曹曉彤形容,當時協進會逐一致電教會,確保對方收到問卷調查
的邀請函。惟不少教會接到來電,只是拋下一句「我們不支持同志」就狠狠掛斷電話。
原來不少教會一見到「性別」二字,已經覺得要避之則吉:「這當然是很恐同,但亦反映
他們將『性別議題』等同『同志』,但性別議題其實很寬闊。」
有教會甚至在回函中,對協進會的問卷調查表達強烈不滿。有教會在一封回函中寫道:「
哪有教會接受這種調查?若有,那間已不是屬靈的教會,只是基督徒聚會所。」、「這種
市場式調查問卷未必適合教會使用。請問策劃者及調查顧問是否基督徒,又是否清楚基督
教教義?」
結果顯示,約有一成的受訪者稱,其自身或認識的弟兄姊妹,曾在教會或教會活動內遭受
性騷擾。有五成半受訪者認同教會內出現性騷擾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七成半受訪者支持教
會設立防治性騷擾政策。
問卷結果最終發送至逾千間教會,亦在《時代論壇》上發布,惟仍然未能引起教內的討論

「做完這份報告,卻引發不到一點漣漪或回響。」曹曉彤無奈道。
有受害人被要求遵從經文原諒施暴者
去年8月,協進會在Facebook發起了「不再沉默 ── 收集教內被性騷擾經驗」的行動,
收集教內性騷擾的實例,最終收集到超過50宗個案。協進會目前正分析收集到的個案,並
接觸了部分個案深入了解情況,預計今年稍後將會發表報告。
這些個案涉及輕微至嚴重的性罪行。有個案涉及受害人被牧師擁抱、觸摸,部分案例更涉
及試圖強姦。在不少例子中,施暴者都是用「關心」、「安慰」等借口,在獲取信任後作
出性騷擾的行為,犯案地點包括是教牧同工的房間、寓所等,亦有個案是在海外發生。
大部分受害人在事發後,都不滿意教會的處理方法。有受害人被要求遵從「不可含怒到日
落」等聖經經文,放下怒火原諒施暴者;有人甚至被責罵沒有好好保護自己;有侵犯者在
犯案後,仍能夠在教會內工作或侍奉。
其中一個個案中,受害人在出席一場喪禮時,被牧師以「安慰」為名從後擁抱。事主之後
走出走廊,該牧師再次走近,並隔著一名老婦觸碰事主腰部。受害人最終向另一位不屬該
堂會的牧師傾訴,惟對方僅叫她參與其他教會,並不建議她應作出投訴。
曹曉彤:大部分案例涉權力不對等
據曹曉彤初步分析,這些收集到的個案之中,近九成都是涉及權力不對等關係,施暴一方
包括是牧師、傳道人等在教會中有權力的人物,又或是較為資深的平信徒。大部分都是男
對女的性暴力,亦有數宗男男的例子。
曹曉彤稱由這些個案可見,大部分教內性暴力都是涉及權力關係。部分教內有影響力的人
物,利用別人的信任而犯案:「大部分施暴者的角色身份,都是牧者、傳道人等,又或是
在群體角色有一定影響力的人。」
她引述這些受訪者指,公幹、住宿、露營等活動,往往是高危的性暴力場合。正如當年K
小姐的個案,在外地發生的性暴力,受害人事後要追究法律責任亦較為困難。
為保教會聲譽 受害人傾向噤聲
為何教會一直未有正視性暴力問題?
曹曉彤認為,與一般性暴力不同,不少教內性暴力的受害人,仍然十分關心教會聲譽及和
諧,因此更傾向不發聲。
「在街上被非禮,你與施暴者非親非故,很快就會有捉拿對方、告訴他人的想法。但當加
害你的人,對你有一定的影響力,甚至是對群體有一定影響力,你要指證他就是很大的困
難。」這些受害人最後可能是選擇默默離開教會,避免再受傷害。
她指出,不少教會將性暴力視為「醜事」,而且覺得加害者會改過自身,因此即使發生了
性暴力案件,都不會向其他教會通報。結果加害者在被趕離某教會後,往往能夠輕易轉往
其他教會。
「基督新教有很強烈的寬恕(意識),覺得每個人做錯了都有可能翻身。」
她坦言協進會在推動防治性暴力政策上,角色非常被動。他們雖然是一個教會聯合組織,
但並無實權要求各宗派推動政策,「他們不做,我都吹佢唔漲」。
「很多時我與堂會牧師討論,對方會說要視乎宗派是否願意做;與宗派高層談,他們又會
說不知道堂會方面的想法。大家都在『推個波』。」
不少的性騷擾,其實未必去到身體接觸的層面。對心儀對象的過度的追求、跟蹤等,可能
已經構成性騷擾,令受害人感到不安。針對這個情況,曹曉彤認為教會除了需要制定防治
性騷擾外,亦應該加強情感教育:「可能加害者未必知道事情如此嚴重,以為這樣做是好
的,對方就會喜歡自己,不知道界線有哪。」
「如果有這樣多年青人返教會,很應該學習一下情感教育。」
《立場新聞》向本港多個主要的基督教宗派發訊,查詢它們有否就防治及處理教內性暴力
制訂任何的守則或指引,以及是否有保存教內性暴力個案數字等。浸信會、聖公會、宣道
會、中華基督教會均未有回覆。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goo.gl/d3RPk2
5.備註:
連香港都開始處理教會性侵案件的整理和申訴
雖然跟國外比慢了很多
至少香港都願意走出這一步
反觀台灣 牧師神父 性侵的爽爽 卻沒人願意跳出來
作者: EfiwymsiAros (認真發廢文)   2018-03-20 10:59:00
一神教怎摸還沒死光R
作者: sorenhuang (Soren)   2018-03-20 10:59:00
以神之名 呵
作者: kaito1209 (小烏龜)   2018-03-20 11:06:00
異性戀
作者: LeoJhou (因京塚丈)   2018-03-20 11:06:00
八卦肥宅們看到新聞所以想要改行囉
作者: Pietro (☞金肅πετροσ)   2018-03-20 11:08:00
立場新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