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韓國研發的短道速滑技術:青蛙手套與葫蘆型走位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18-02-13 21:29:55
http://chinese.joins.com/big5/article.aspx?art_id=176737
韓國研發的短道速滑技術:青蛙手套與葫蘆型走位
朴素瀅 記者 | 2018.02.13 13:56
https://i.imgur.com/6p4gig4.jpg
圖為韓國代表隊研發的青蛙手套與葫蘆型走位。
在召開2018年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比賽的江原道江陵冰上競技場,媒體區(混合採訪區域
)最受關注的就是韓國國家隊代表們。只要韓國選手們結束訓練或比賽後走出場地,包括
韓國在內的美國、日本、中國、荷蘭等國的記者就紛紛上前採訪。不懂韓語的外媒記者在
結束採訪後,會請韓國記者對選手們的回答進行翻譯。外媒們如此關注韓國短道速滑的原
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韓國擁有世界一流的短道速滑水平。
從短道速滑在1992年阿爾貝維爾(Albertville)冬奧會上被列為正式項目到今年的2月12
日,韓國在此項目上共收穫了43枚獎牌(22金,12銀,9銅)。在歷屆冬奧會中,韓國取
得的金牌總數為27枚,而其中有22枚是來自短道速滑,佔比超過80%。
韓國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擅長短道速滑項目,短道速滑原本在美國與歐洲最為發達。
2月9日,美國《紐約時報》雜誌在平昌冬奧會特輯中刊登了題為《韓國的短道速滑成績為
何如此優異》的文章。該文章中寫到,在上世紀8、90年代尋找奧運會擅長項目的韓國選
中了新出現的短道速滑項目,之後在國家集中的贊助以及反覆的軍隊式訓練與戰略研究下
,韓國在短時間內包攬了數枚獎牌。
由於需要快速轉彎來展開排名競爭,因此短道速滑對柔韌性與爆發力的要求較高。與西方
選手相比,體型骨架較小的亞洲選手在短道速滑項目上十分有利。韓國速度滑冰項目國家
隊代表出身的SBS解說員諸葛成烈(音)表示,「當時很多人對我說『現在去短道速滑絕
對能包攬許多金牌』,勸我轉行短道速滑項目」。
被稱為韓國短道速滑先驅的金琪焄在1992年的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的1000米、5000米接力項
目中取勝,讓韓國在參加冬奧會的44年裡首次將金牌掛在胸前。金琪焄研製出「葫蘆型走
位」、「單腿走位」、「青蛙手套」等多種技術。葫蘆型走位是指選手從直線跑道滑至內
圈又再次滑向外側,以此來超越對手取得領先。單腿走位是指為了克服轉彎時的離心力並
保持速度,僅用一隻腳滑冰。他還發明了在手指指尖部位粘貼上環氧基樹脂,以便在轉彎
時減小摩擦的青蛙手套。
最早嘗試先將腳伸過終點線方法的也是韓國選手。在1998年長野冬奧會女子短道速滑1000
米決賽上,全利卿就是先將右腳伸過終點線繼而取得勝利。當時在男子短道速滑1000米決
賽中,韓國選手金東聖本來在李佳軍(中國)後面,但其就是憑藉先伸出腳而贏得了比賽

通過在冰場上一天轉200圈以上的高強度訓練,韓國選手積累了鋼鐵般的體力,而憑藉鋼
鐵體力支撐起的「外圈超越」技術也不容小覷。外圈超越是指放棄競爭激烈的跑道內圈,
瞬間發力提高速度跑向外圈,但是在環繞跑道一圈時,外圈超越會比普通戰略多跑5-10米
的距離。在2006年的都靈(Torino)冬奧會上,安賢洙與陳善有取得了十分卓越的戰績,
兩人分別實現了男女三冠王。陳善有表示「想要實現外圈超越的話,力量與滑冰技術都要
十分優秀」。
韓國中央日報中文網 http://cn.joins.com/big5
韓語原文:http://news.joins.com/article/22367636
作者: zzzz8931 (肥宅)   2018-02-13 21:30:00
非核准媒體 88
作者: youkisushe (65454)   2018-02-13 21:31:00
衛生棉
作者: meatbear (肉圓熊)   2018-02-13 21:35:00
女子五百公尺韓國因為違規切道丟掉銀牌資格今天的比賽
作者: KimSongI (金妹妹)   2018-02-13 21:41:00
今天的比賽很有趣 呵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