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古希臘城邦之一,對全世界的人而言首先想到的就是亞歷山大大帝所建立的,人
類歷史上第一次橫跨歐亞非三洲,整合所有古希臘城邦,的超級大帝國,很多人可能根本
不知道現代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叫做「馬其頓共和國」。
馬其頓是聯合國會員之一,但是名單上找不到。
在聯合國,她叫「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巴爾幹半島的歷史跟中國清末到中共建政前的歷史一樣,都很有可能是全世界最複雜、最
難懂、最難記、最眾說紛紜的。
不過總之從地圖看的出來,馬其頓在地理分區上分屬三個國家。
第一在今天保加利亞境內,以前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領土,事實上以前全部的馬其頓都是
保加利亞的領土,直到1912年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把大量的馬其頓土地割讓給希臘及塞爾
維亞兩國,埋下了今日的爭端。
第二在今天的希臘北部,包含第二大城塞薩洛尼基,因為古希臘的馬其頓城邦在希臘北部
境內,且面積甚至比馬其頓共和國本身大了將近一萬平方公里,因此希臘理所當然地認為
馬其頓都是他們的。
第三,也就是塞爾維亞屬馬其頓,1918年一戰結束後,塞爾維亞王國整併成南斯拉夫王國
,二戰後,共產黨建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原本的塞爾維亞屬馬其頓也就
成了「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為南斯拉夫6個加盟國之一。
1991年,南斯拉夫開始解體,原本的6個加盟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馬
其頓、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紛紛獨立,並且加入聯合國,至於最近獨立的科索沃,因為
原本非南斯拉夫加盟國,所以獨立的過程始終不順,至今仍非聯合國會員國。
但是因為希臘堅決反對,再聯合其他的歐洲國家,使得馬其頓不得以他們的正式國名加入
聯合國,只能用「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但是為了保住席次,馬其頓妥協了。
綠色承認正式國名,紅色不承認,藍色搖擺國,灰色未
邦交,可以看到聯合國五常之一的法國不承認。
所以反觀當年的那些國民黨官員,為了所謂的漢賊不兩立,奧運不接受「台灣」名稱,主
動跟法國斷交(當年戴高樂跟中共建交時根本沒跟台灣斷交,是台灣自己斷的),連聯合國
改國名跟退出常任理事國的妥協都不肯,到最後變成什麼都沒有。
那些當年的外交官跟蔣中正為首的高級政府官員真是台灣的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