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獨/申請科技部計畫要載明貢獻 學者怒:

作者: gjsjhang (臺灣杉-Biang)   2018-01-07 10:43:22
獨/申請科技部計畫要載明貢獻 學者怒:選好人好事? (UDN)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2916165
2018-01-07 10:05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科技部人文司修改107年專題研究計畫主持人研究績效的評估方式,增列「專題研究計畫
主持人研究績效表」,要求申請人必須寫出「近5年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
」等,惹來學者一片罵聲,痛批申請科技部計畫案變成「好人好事代表選拔」?還是「貢
獻」作文比賽?
科技部人文司檢討人社領域學者研究表現評量改進方案,修正107年專題研究計畫主持人
研究績效的評估方式,取消「人文司近5年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出版情形表」,改增列「科
技部人文司專題研究計畫主持人研究績效表」,但表格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之個人重要
貢獻」、「簡述個人近5年對人才培育、研究團隊及學術社群之建立與服務,以及對國家
、社會、經濟發展之重要貢獻」等項目,讓許多學者寫到怒火滿點。
一名北部私立大學教授表示,不知是哪位「神人」想出的點子,簡述個人近5年對國家、
社會、經濟發展之重要貢獻,評審究竟是看申請者的學術能力,「還是要考較我是不是個
有用的人?」還是要展現自吹自擂的能力,告訴科技部做了多少好事?他質疑,自己說貢
獻最多最大的,就可以申請到計畫案嗎?
此外,這名教授指出,這對剛開始進入學術界的年輕學者公平嗎?他們是要怎麼跟那些學
閥們比較所謂「貢獻」?
另一名私大教授也直言「一切都是假的」,科技部的潛規則,就是看有沒有SSCl。但對於
實務出身的「雙師型」老師,這樣的方式,或許是擺脫「唯SSCl是從」的唯一機會,也只
能用力寫。但他認為,這只是「形式」上的改變,「寫心酸的」,因為約定俗成,評審還
是看SSCI,根本不會看對國家社會有沒有貢獻。
「每間學校都把申請科技部作為教師勤惰的標準,咬著牙還是得寫,比一例一修還慘,根
本是血汗工廠」,這名教授直言,看得出來科技部想補救,但把關的還是學門召集人,就
是學閥大老,申請者只要不是「系出名門」,註定得不到愛寵,最後都還是幾間學校在把
持,「也只能拜拜了」,他無奈地說,自己已經連續吃快十年的虧了;人社領域不比理工
,做科技部計畫一定賠錢。
還有教授痛批,想出這個表格的人,根本對於「學術研究」這件事完全不懂,而這居然是
主導整個國家學術發展的機構,太諷刺也太荒謬了。
作者: knives   2018-01-07 10:44:00
很好阿
作者: lolic (lolic)   2018-01-07 10:44:00
文組崩潰 沒做事還想拿錢
作者: deltarobot (翻出來比大隻小隻啊)   2018-01-07 10:44:00
教授過太爽
作者: zausa (zausa)   2018-01-07 10:45:00
功德量表 跟上政院的腳步
作者: jma306 (甲賀稻修伯)   2018-01-07 10:46:00
功德院 菩薩署首座
作者: IHD (終於要等到時空變異了嗎?)   2018-01-07 10:46:00
輪到教授了?
作者: crimson11 (crimson)   2018-01-07 10:47:00
本來就要寫啊
作者: alittleghost (littleghost)   2018-01-07 10:47:00
沒貢獻還想拿錢,無本生意啊這麼爽
作者: f124 (....)   2018-01-07 10:47:00
無功無德請個屁 滾
作者: norder (Taxifahrer)   2018-01-07 10:47:00
政府有功德院,大學的學術研究當然也要是功德研究
作者: Linlosehow (Johnson)   2018-01-07 10:50:00
功德記分卡
作者: st510193 (阿ㄍㄡˊ)   2018-01-07 10:52:00
真的莫名其妙,尤其剛進入學術界的老師,要怎麼"近五年"
作者: Ipadhotwater (要配熱開水)   2018-01-07 10:53:00
開始對付學者了cc
作者: ahlolha (啊囉哈)   2018-01-07 11:13:00
沒貢獻還是能月入500k https://m.imgur.com/wXlbkMC?r
作者: s505015 (s505015)   2018-01-07 11:14:00
這個政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