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有沒有黃仁宇說的數目字管理的八卦?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2017-12-26 14:29:26
※ 引述《loser116 (魯蛇夭夭陸)》之銘言:
: 安安
: 洨魯最近在讀黃仁宇寫的中國大歷史啦
: 書裡作者不斷在強調中國在各朝各代
: 還是沒有數目字的管理
: 導致沒有辦法突破邁向更現代的組織
: 由於洨魯唸理組的
: 實在看不懂這裡講的數目字管理
: 是微積分? 向量? 複變?還是傅立業分析?
: 究竟什麼是數目字管理?
: 有沒有八卦?
很多人對黃仁宇歷史理解的印象只有《萬曆十五年》或者《中國大歷史》。其實黃仁
宇的代表作是十六世紀的中國財政,他比誰都懂明代的數字,所以他才有這樣的理論,我
就簡單說兩句。
所謂缺乏「數字化管理」並不是像字面上理解的那樣,因為明代的財政絕對不是沒有
數字,當時已經有戶口名簿,連家裡有幾頭牛都要登記。但明朝的財政是收斂型,在開國
初期設定一個「原額」以後,就不打算動了。所以稅收到剛好就好,收太多反而被罵。當
人口與開發的土地持續增多時,原額卻鮮少變動,使得財政趨於僵化,政府像是一個會計
機構,缺乏調控經濟的的能力
黃氏另一個認為缺乏數字化管理的地方是商業稅,因為傳統重農抑商的思想,商業的
稅收往往被當作可有可無,因此黃仁宇把當時的中國與和歐洲相比,後者對於個人財產權
已經獲得法律規範,形成資本主義社會,意即中國沒有公司法、海商法、票據法等等現代
商法,政府沒有掌握這些商業數字。
黃仁宇的理論近來已經受到很多挑戰,這邊就不多講了。順便說一下,《萬曆十五年
》中文版的文筆流暢,是因為經過一個非常有文學底蘊的學者沈玉成潤飾過,假如讀黃仁
宇的其他敘事體著作《長沙白茉莉》、《汴京殘夢》就會感覺根本不是同一個人寫的。
徵引書目
1.萬明,〈16世紀明代財政史的重新檢討——評黃仁宇《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
〉,《史學月刊》,2014:10。
2.邱澎生,〈「數目字管理」是洞見或是限制﹖──黃仁宇「大歷史觀」下的明清市場與
政府〉,《臺大歷史學報》,26。
作者: friedrich (friedrich)   2017-12-26 14:31:00
推 認真
作者: Kosmosinsel (Kosmosinsel)   2017-12-26 15:09:00
萬曆十五年原文應該是英文?
作者: goetze (異教神)   2017-12-26 15:11:00
書是不錯看,但總覺得依當時的技術力確實很難執行例如書中提到的放貸時的信用度調查,當時的技術力很難吧?
作者: thigefe (米麩)   2017-12-26 15:49:00
歐洲的金融和商管與航海事業息息相關,封建中國沒足夠長出這技能的土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